2012年成立于北京的滴滴,在经历各种跌宕起伏后,于6月30日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滴滴官方并未组织任何庆祝仪式,选择了低调上市。然而却因为被审查而导致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专注于研究新经济领域公共政策的咨询机构湾众智库专家张腾表示,合规问题,适用法律规定是准确的,尤其事关如何处理中国用户隐私的海量数据,滴滴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依据相关法律需要随时做好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检查的准备,应该是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和上市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7月4日,滴滴被监管部门要求从应用商店下架,原因是“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早在7月2日,滴滴就已经被监管部门要求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的目的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在业内早就司空见惯,但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图源:中国网信网
数据安全就是国家安全
当前,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会沉淀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滴滴的特殊性在于,作为无可争议的出行平台,滴滴事实上掌握了中国所有城市的个人出行、通行及街景数据。这些地理数据与其他数据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经过分析和加工,可以用于军事用途。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网信办7月2日公告中,简短的文字道明了事情的原委,也就是说,数据跨境流动隐忧不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一旦触碰“底线”,即面临严厉打击。
尤其在中美关系的敏感时期,关于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是否要接受美方审计一直是一个敏感的双方博弈点,而像滴滴这种公司赴美上市就又受到了特别关注。
“国家对于敏感数据的保护是有法律依据的,各个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初期,合规工作也是逐步推进的,我们国家证监会目前没有“小红筹”企业海外上市前置审批,只能采用事后审查的方式来进行。但这次公布依据《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进行审查,也是展示了国家维护数据主权的决心。”张腾说。
滴滴成为*个被审查的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严厉且严重的信号,因为网络安全审查关注的国家安全,落脚点在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供应链安全。
强监管下跌撞中前行
7月5日上午,中国国家网信办在对滴滴启动安全审查三天后,再向另外两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发起同样的调查。
滴滴、满帮、Boss 直聘都曾被监管部门公开约谈或处罚。滴滴的调查主要涉及属地无运营许可资质,司机*证上岗约谈处罚,但从网信办和工信部过往的监管和处罚信息来看,三家公司均不涉及用户信息安全问题。
而此次滴滴下架事件,这是监管部门*次公开提出数据安全问题。这表明所有在中国经营的企业,不论注册地在哪国交易所上市,都受中国法律的监管。
2019年,国家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制定了最新一版《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发布、共享、交易或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前,应当评估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并报经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同意。
今年3月,中国国家网信办表示,正加紧完善和制定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建立数据资源开放、流通以及交易的相关制度。
数据监管正变得更严格,强监管下企业该如何前行,湾众智库专家张腾表示,对于国内法律政策的理解要透彻。法律政策存在即合理,不能不怀有敬畏之心,不能有侥幸心理。同时在公司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团队,对于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作为公司商业决策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