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小米王翔谈造车:已收到超过2万份的简历

小米的章法稳健了,但忧虑也多了。一方面面临竞争对手的强力反击,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需要新的故事。
2021-08-26 15:46 · 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  肖然   
   

手机进入不断萎缩的存量市场已经多年,但它对小米的营收贡献已接近70%。

8月25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了2021年Q2季度业绩,总营收达人民币878亿元,同比增长64.0%;其中毛利151亿元,同比增加96.7%,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4.4%升至17.3%,增长1.2%。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63亿元,同比增长87.4%。

为这份财报贡献*的是小米的手机业务。过去三个月,小米手机的全球出货量达到5290万台,超越了苹果。雷军更是在前不久的一次演讲中夸下海口,三年超过三星,做到*。

小米副总裁王翔在财报电话上表示,这不是空想。除了欧洲、在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本土市场,小米手机还有很大的空间。

看起来,小米的章法稳健了,但忧虑也多了。一方面面临竞争对手的强力反击,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需要新的故事。

财报发布当天,小米宣布以总交易金额约为7,737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王翔称,小米会深度参与自动驾驶,这一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并购能够加速这个过程。

王翔还表示,目前已收到超过2万份简历,预计直到年底,都是招聘团队的阶段。其中,小米汽车的首要任务是,寻找超过500名专注在L4自动驾驶技术的人人才。

死磕荣耀,贴身肉搏

从数据上看,小米手机业务再次扛起了业绩大旗。Q2季度,小米智能手机的全球出货量达到5290万台,超过苹果,同比增长86.8%,市占率为16.7%。591亿元的手机收入占总营收的67.3%,几乎回到了手机业务*时期的2014年。

销量增长的核心动力依然来自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力。据Canalys,小米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市场*,欧洲、东南亚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首次*。且这境外收入436亿元,已占到手机收入的73%。

不过,销量增长的同时,小米手机的ASP(手机均价)几乎与上一季度持平,维持在1116元左右。尽管小米在财报中指出,整个2021上半年,定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300欧元及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1200万台,已经超过2020年总量。

但相较去年同期ASP提升11.8%,小米均价的提升速度慢了下来。主要原因是销售成本支出大幅增多。财报显示,销售推广成本已从2020年Q2的32亿元增加为2021年同期的56亿元。

这说明整个手机市场的白热化程度还在加剧。表现在毛利率上,从上一季度的12.9%減少至了当期的11.8%。小米解释,这主要是由于Q2中,618购物计入增加了促销力度。

雷军在近期的活动讲话中表示,小米手机的销量目标是三年内超过三星。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盈利水平的大幅改善。这意味着,小米必须加快对高端市场的突破。

这似乎并不容易,尤其是荣耀回归后,多数行业人士认为,小米与荣耀接下来将在高端市场有一场死磕。

为此,今年上半年小米在渠道建设上不遗余力。截至目前,小米已在全国开了7600家线下店,相比3月增加了3100家。小米CFO林世伟在财报电话上表示,第三季度,小米关注的是怎么在缺芯情况下, 继续做大市场。

更多的高毛利业务从何来?

做大手机业务只是小米AIOT战略的底盘,维持高市值,小米需要更多的高毛利的业务。从Q2财报来看,小米两个传统的高毛利业务保持了毛利率的稳定增长,但相比前几年,营收的增速有所放缓。

数据显示,2019年小米的IoT业务保持40%左右的同比增长,而另一个现金牛互联网服务,则有超过20%的增长。但现在这两块业务的增速有所减缓。财报显示,Q2季度,Iot同比增长35.9%,互联网则增长19.1%。

多位小米人士认为,智能手机是其他两项业务倒流的关键。但在小米手机业务迅速扩大的同时,其他业务却没有匹配同样的增长速度,说明小米接下来需要更注重用户粘性。

小米已经找到了新的硬件入口。今年三月,小米正式宣布造车。王翔在财报电话中表示,过去很长时间都在仔细评估调研,选择落地地点,这个问题很复杂。

虽然小米造车的具体战略还未最后落定。但几次大的并购动作后,小米的布局已经逐渐清晰。王翔表示,自动驾驶技术小米一定会深度参与。深动科技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自动驾驶应用提供包括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能够增强公司在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上的核心技术能力。

造车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多位接近小米的人士告诉《潜望》,采用收购获取技术和人才只是*步。整个电动智能汽车都处于起步阶段,最核心的难点是自动驾驶的算法。同时,自动驾驶还需要数据构建场景。

王翔称,小米宣布造车时表示会拿出两个100亿。先投100亿人民币,后期是100亿美金,很大一部分将投到研发。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