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伊对:单身时代,不妨随心去爱

2021-08-02 16:32 · 互联网     

摘要:这届年轻人,一边对婚姻表示不屑,一边又在伊对平台上火热相亲。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单身潮下社会的新趋势:婚姻或许将不再是男女亲密关系的主要形式,但亲密关系不可或缺,爱情之树常青……

1

婚姻变迁与单身社会的来临

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群婚制、偶婚制、一夫一妻制等婚姻主要形式的变迁,而今天,我们的婚姻关系继续处于变革之中,单身状态或将成为社会的常态。

最早不愿走进婚姻的是北欧国家的年轻人,当然也有同居、独居的情况,只是很多人不情愿结婚。最近几十年来,这种潮流扩展到美国、法国等国家,这些国家独居人群数据都呈现象化上升,甚至是崇尚家庭的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不婚人口都在持续增加,独居人群接近人口总数的40%。

很多专家喜欢引用美国的数据来谈单身潮趋势。早在2005年,美国人口调查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在美国的1.111亿个家庭中,5580万个美国家庭中没有婚姻关系,占美国家庭总数的50.2%,首次超过了婚姻家庭。其中,超过1400万个家庭以单身妈妈为核心;500万个家庭以单身父亲为核心,还有3670万个家庭属于所谓的“非家庭之家”(指同性同居或异性未婚同居)。此外,还有超过3000万未婚男子和女子独自一人生活,没有被纳入家庭数目。

2013年,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他的著作《单身社会》中敏锐地指出,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不少发达经济体都已经进入了这一社会形态。

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名成年人处于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人。近些年,结婚率呈下降趋势、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单身人口在总人口占比中持续提高,有专家认为,我国正迎来“单身社会”。

社会学家李银河在谈到这种现象时表示,婚姻制度并不会完全消亡,未来情况会是比较多元的状态。人口中有一部分人是结婚,有的人是同居或独居,或者是开放式婚姻,甚至是多边恋的婚姻、同性婚姻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2

异性之间离不开亲密关系

从人猿到人类,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一直伴随着我们这个物种而存在。进入文明时代,这种关系以婚姻的形式得到了更多的规范。无论婚姻形态如何变化,其中不变的是一个事实:异性之间离不开亲密关系。可能是夫妻,或者恋人,或者还停留在互有好感的朋友阶段,都不妨碍这种感情的存在。也就是说,在未来,婚姻不是亲密关系的*形式,甚至不再是主要形式,但是,亲密关系仍将延续。

《旧约》开篇说,上帝创世纪造物,唯独对人不满意,“他不应该孤单一人。”于是,上帝创造了夏娃,从此以后亚当不再是孤单一人了。亚里士多德在著作中也表达说,被孤立的人已经不是城邦中的一部分,他和野兽没有什么区别。就连人类的近亲猩猩也是典型的社交群居动物,只有集体带来的安全感才能让他们安详宁静地生活下去。对于现代刑法,“单独监禁”被立法者视为威慑力级别最高的手段,无论是拥护者还是反对者都认为“单独监禁”令人生不如死。

(《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里令人奔溃的惩罚是关禁闭)

在现代行为科学中,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被公认为是一种支柱性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需要生理、安全感、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五大层次需要。包括婚姻在内的亲密关系满足了性、繁衍的生理需求,安全感归属感的需求,以及被欣赏被尊重的需求,还有自我实现上的功能。

在《亲密关系》一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份研究报告,展示了亲密关系的缺失对人的影响。通过这份报告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缺乏亲密关系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比如,当人孤独无伴时,免疫反应会变弱,更容易感冒;在人的一生中,朋友和爱人都很少的人,寿命往往更短,早逝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出两到三倍。也就是说,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不只是让我们感到幸福,还能让我们更加健康。

婚姻功能的下降,并没有减少我们对亲密关系的需求,而亲密关系也正在以多元的形式来实现。据媒体报道,在视频恋爱社交平台伊对上,每个月都有约1000万场交友和相亲活动。这个平台上线于2018年,截至2020年底,2年多时间,注册用户已达1亿。

在这里,有追求爱情和婚姻的年轻人,也有享受单身生活的年轻人,而他们都在寻找自己的乐趣和归宿。

此类单身聚集的平台也被叫做“恋爱社交”。这里提供恋爱的机会,强调恋爱的过程,涵盖了交友-相亲-恋爱等婚姻之前的过程。种种迹象表明,恋爱社交不仅仅满足恋爱和婚姻的需求,还是年轻人的一种网络社交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

3

从婚恋工具到单身社区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认为,科技进步所提供的一切媒介都是一种人的延伸,比如车轮是人的双腿的延伸,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视是人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等等。互联网可以说是我们所有感官的延伸。

在80后一代人的记忆中,QQ和婚恋网站是他们安放青春的互联网工具。

添加好友、漂流瓶,承载了对爱情懵懂的想象;任务栏右下角闪动的头像,激发着爱情荷尔蒙。那时候还没有“杀猪盘”,QQ给人更多的是新奇、想象和享受。尽管QQ并非为爱情而生,但是,它确实承载着我们的爱情。

婚恋网站则干脆摘下那一层遮遮掩掩的青涩面纱,让谈情说爱变得直言不讳。当不再依赖父母、亲友、邻里的推荐和把关,爱情走出了亲缘、地缘、业缘和偶遇,而走向了更广阔的时空,同时,爱情真正变成了自己的私事。“自由恋爱”在互联网清风和雨露的滋润下怒放,一代人的情感就是这样成熟的。

(来自腾讯ISUX)

今天,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一代走上了历史舞台,互联网不仅仅是他们的工具,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日常所处理的关系远不只有泛泛之交,他们在社交中想要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使恋爱社交成了年轻人的“网上家园”。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90后达到3.62亿,全面超越了80后。他们每月上网使用时长超过一万分钟,同比增长了26.6%,月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也接近7.5小时。社交是90后用户线上生活的*大场景,其次是购物、娱乐以及办公学习。

作为当前移动互联网的新主流人群,90后在交友和恋爱上呈现出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态度。在他们从小就拥抱的互联网上,寻找着自己的亲密关系,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更普遍的教育,让90后养成了更加自信和独立思考的特点。年轻人喜欢在平台上找到知己,找到乐趣,找到自己感受到的价值,而不是将平台作为完成某项任务的功利性工具。

这或许是解释伊对火爆的原因。亲密关系需要双方在不断社交中通过身份养成和积累共同记忆点创造真正的现实价值。伊对这样的恋爱社交平台就为这种价值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伊对成立的3年来,见证了许多关系的相遇、相熟、相知,当然也有相忘。

4

恋爱平台与亲密关系

伊对是一个以恋爱为指向的社交平台,在帮助年轻人追求爱情、走进婚姻生活的同时,也尊重年轻人的多元选择。

对于那些有意愿找对象的用户,伊对的视频直播为年轻人的交友和相亲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用户不用再挖空心思地用文字来表达爱意,视频连麦如同现实见面,更加真实和直接。这种方式的好处还在于相亲不用再那么一本正经,躺着、走着也可以聊天,一切变得更加随意和自然。或许一开始只是聊聊,没有那么多目的性,反而让人更轻松,然而,聊着聊着就会彼此产生好感,或许是因为某句话,或者是因为某个动作。

红娘是爱情的催化剂。伊对上有4万多名红娘,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红娘的存在让相亲聊天变得不再尴尬。

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来的那么直接和迅速,在产生爱情之前的交友往往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甚至友情本身也是一种亲密关系。

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因素是年轻人相互吸引的东西。因为受地域等条件所限,很多在平台上热聊的用户未必能成为现实见面的朋友,但是,这并不能否定朋友的价值。比起现实物理世界的交往,网络往往更加平等,人们不受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世俗的东西所影响,交往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表达各自的理解和看法,分享喜悦,或倾诉烦恼。

相关的研究也印证了陌生人成为知己的可能性。在人类心理行为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人们在互联网表露得更多,表现得更诚实而不做作。人们在互联网上依据兴趣、爱好,形成了范围更大、更加私人性、直接的相互交往。如果拿互联网上相处20分钟的人与面对面相处20分钟的人相比,人们会更喜欢那个网上的人。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调查也显示,人们认为网上的友谊与现实中的友谊一样真实、重要和亲密。

伊对的数据显示,以下几种情况更会产生吸引力:地域相似性、特征相似性、个性互补、回报相互性、个体形象,即双方在地域空间、相似的属性或特征、个性的互补、相互付出、个人形象都有助于形成吸引力,进而产生亲密关系。

面对单身潮,单身和独居生活并非像人们过去定义的那样是一种社会问题,但对于独居者以及那些关心他们的人而言,独自生活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伊对这样的社交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谈恋爱结束单身和独居,或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都将帮助他们找到亲密关系,从而让他们的生活更快乐和幸福。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