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大湾区学霸,一个个奔赴IPO敲钟

眼下硬科技浪潮兴起,一大批从香港高校走出来的创始人正集体登场。
2021-10-10 14:58 · 投资界讯  张继文   
   

又一只独角兽开始奔赴IPO。

投资界获悉,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EcoFlow正浩”)已于9月上旬已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4个月前,EcoFlow正浩刚完成1亿美金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高瓴创投、中金公司联合投资,正式跻身独角兽行列。

EcoFlow正浩背后,是一位从香港高校走出来的创始人——王雷。1988年出生在陕西榆林,他自幼成绩优异,曾以664分的成绩考入香港理工大学,而后拿到香港大学直博名额。毕业后,王雷回到深圳加入了大疆,于2017年创办了EcoFlow正浩,早年获得了李泽湘、甘洁、高秉强等一众教授的支持。

这并非个例。眼下,一群从香港高校走出的创始人奔赴IPO敲钟路上——曾在香港城市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黄源浩带着奥比中光报考了科创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与弟子戴文渊创办的第四范式已经递交招股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带着同事王晓刚、学生徐立和徐冰创办的商汤科技,已经赴港IPO.....伴随着硬科技大潮,坐落于大湾区的香港高校正孕育一批上市公司。

85后港大博士大湾区创业

短短4年,埋头做出一只独角兽

EcoFlow正浩的故事,要从一位赴港求学的85后创始人讲起。

王雷,1988年出生于陕西榆林市,从小就是一名学霸,一路升到市里最好的学校,还进了高手如云的奥赛班。高考后,王雷以664分的成绩进入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拿了全额奖学金。

彼时,17岁的王雷偏偏对新能源、气候变化相关的课题感兴趣。他曾回忆,生活多年的家乡处于沙漠边缘地带,“沙尘暴频率高,从小听得最多的词语就是植树造林”,王雷天然地对环境比较敏感。本科期间,他调研过香港的垃圾处理站、防水防煤厂,之后凭借优异的成绩与笃定的信念,申请到香港大学新能源方向的直博名额,并于三年半后顺利毕业。

博士毕业后,王雷希望将研究转化为实际产品,选择进入大疆创新。期间,他为大疆创新创立了电池研发部,负责全线产品的电池研发,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池的续航能力。用王雷的话来说,这一段经历教会了他如何把科技带到无数人生活中。

直到2017年,王雷开始创业,EcoFlow正浩正式在深圳诞生。在创立之初,他并没有选择解决发电侧的大型储能问题,而是瞄准了个人和家庭用户用电侧的需求。在王雷看来,C端用户核心痛点是充电时长,而非常规意义上的电源容量。

王雷及其团队最先攻克的便是闪充技术。耗时3年时间,EcoFlow正浩终于在2019年正式推出了第一款DELTA产品,其快充功率达到当时各厂商同级别产品充电功率的10-20倍,能够1小时充满80%,1.6小时完成充电。这款产品在日本知名众筹网站Makuake销售2.8亿日元,创造了这家网站历史第一的销售纪录。

2020年初,王雷原本计划加强生产进一步扩大市场,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迟迟无法复工。正当他为企业复工事宜东奔西跑时,接到一位合作伙伴的电话——对方是武大校友,正在为抗击武汉疫情四处联络资源,咨询EcoFlow正浩的产品可否用于帮助武汉方舱医院解决供电紧张的难题。很快,EcoFlow正浩的移动储能电源设备抵达武汉,被广泛用于方舱医院的各种场景。

疫情过后,EcoFlow正浩快速崛起。2020年上半年,公司产品成为天猫“户外电源”类目TOP商家;今年618期间,EcoFlow正浩更是创造了天猫平台移动电源成交榜Top 3的成绩。凭借着一个个户外移动电源,这位从香港高校走出来的33岁创始人,有望很快迎来人生的第一个IPO。

红杉高瓴刚投了一轮,估值达10亿美元

身后还浮现李泽湘身影

一路走来,EcoFlow正浩身后集结了一支颇为庞大的投资人队伍。

其实早在成立之初,EcoFlow正浩就获得了包括李泽湘教授、甘洁教授,知名半导体科学家高秉强教授等诸多科技领域专家学者的投资。这一群教授常年活跃于粤港澳大湾区,希望利用自身资源和知识扶持那些尚处襁褓之中的硬科技项目。

王雷被李泽湘教授深深影响着,“从大疆时期到现在,一直耳濡目染”。他坦言自己很多方面被李泽湘教授的观念深深影响着。多年前,李泽湘曾公开说过,要是把一群有热情有想法的年轻人关在一个孤岛上,完全沉浸其中做创造,能做出很多个大疆这样的企业。

此外,EcoFlow正浩也受到VC/PE机构关注。2018年,EcoFlow正浩先后完成了Pre-A轮和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德联资本、春珈资本、广州鹏辉能源等;2019年,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广州亿合投资、微禾投资、北京桑海汇通、金鹏佳控股等联合投资。

2020年,EcoFlow正浩在驰援武汉一批移动储能电源设备后,面临着从供应链到生产制造,乃至物流的多重挑战。公司研发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更迭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一阶段,微众银行微业贷科创贷款产品为EcoFlow正浩提供了金融服务,顺利渡过了难关。

到了今年6月,Eco Flow正浩宣布完成超1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高瓴创投、中金公司联合跟投。至此,EcoFlow正浩正式以10亿美元估值成为移动储能领域一只新晋独角兽

红杉中国合伙人计越直言,非常看好移动储能行业和EcoFlow正浩的发展前景。“随着用户对移动用电的需求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成熟,我们相信全球移动储能市场在未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Ecoflow正浩团队有很强的产品和技术驱动的创新基因,在移动储能行业有多年的积累,支持企业树立了行业的领先地位。”此外,高瓴创投也表示: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需要更多优秀的创业者深耕新能源领域,坚持原发、自主、可持续的科技创新。

回顾创业生涯,王雷有一个体会很深刻:创业最重要是敢于去做。任何一家创业公司本质上是做了整个行业看不到或者不愿意做、不敢去做的一些事情。通过创新,不断去打破原有的认知,最后提供市场认可用户满意的产品,才是真正成功地创业。

他们,都毕业于香港高校

一个个奔赴IPO敲钟

Ecoflow正浩并非孤例。眼下,一大批从香港高校走出来的创始人正集体登场。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大疆创新创始人汪韬。1980年,汪滔出生于浙江杭州,从小就喜欢玩无人机。从华东师范大学退学后,他进入了香港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学系。当年在毕业成果演示时,汪滔的无人机意外掉落,这一幕李泽湘教授看在眼里,开始注意到这位年轻人。

“我看好汪滔动手能力强,指导他参加机器人大赛拿奖,还破格录为门下的硕士生。”李泽湘曾回忆。2006年,26岁的汪滔在李泽湘教授的鼓励下,回到深圳福田区车公庙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里创办了大疆创新,谁也没想到日后会崛起成为了一个全球无人机霸主。

继汪滔之后,香港科技大学开始走出一大批学生创始人——如李群自动化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石金博、李群自动化联合创始人兼CTO俞春华、逸动科技创始人陶师正、云深互联创始人兼COO高婧、云洲智能创始团队余天亮、张云飞、成亮……不胜枚举

堪称盛况的一幕来了——这一波从香港高校毕业的创始人,正在奔赴IPO敲钟的路上。

今年6月,国内3D视觉感知领域整体技术方案提供商——奥比中光,申请科创板上市已获受理,背后掌舵者黄源浩也与香港高校有着一段渊源。当年从北大毕业后,黄源浩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拿到全额奖学金。2013年,他辞去在国外稳定的工作,回国创办奥比中光。

历时8年,黄源浩经历过公司没有收入、开不出工资的艰苦时光。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奥比中光研发出我国首颗3D感知芯片,并正式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打破了海外科技巨头垄断。如今,41岁的黄源浩有望迎来了人生第一个IPO。

而另一家AI独角兽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虽毕业于上海交大,却也与香港科技大学有着不解之缘。早年间,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并没有配备人工智能相关的师资,系里便将成绩优异的戴文渊作为访问学生推荐到了香港科技大学,师从计算机系教授、华人界首位国际AI协会院士杨强。

2014年,戴文渊与老师杨强一同创办了AI平台公司第四范式,杨强教授任职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他曾这样评价戴文渊:“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年学者之一,是产业界、特别是中国产业界落地的杰出代表,对AI领域的发展帮助极大。”今年8月中旬,第四范式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创业7年,38岁的戴文渊悄然走到了IPO的大门前。

几乎同一时间,国内“吸金”最多的AI独角兽——商汤科技也递交招股书,正式踏上了IPO征程。作为商汤科技创始人和灵魂人物,汤晓鸥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他的香港高校生涯始于1996年——那年,博士毕业的汤晓鸥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此后,他一手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深入探索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工作。没想到,这间实验室的成员组成了商汤科技的初创团队。

2014年,汤晓鸥实验室开始发表的DeepID系列算法,逐步将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55%,开启了整个人脸识别行业技术落地的时代。同年,商汤科技成立,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团队成员徐立担任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他在2010年12月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是汤晓鸥教授的得意门生。

而商汤科技的执行董事及董事会秘书徐冰曾于2012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的信息工程及数学双学士学位,并从2012年8月起,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的博士候选人,重点研究深度学习及计算机视觉。商汤科技的执行董事及首席科学家王晓刚,于2003年12月获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硕士学位,于2009年8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任助理教授,并自2020年8月起任教授。

眼下炙手可热的思谋科技,也是从香港中文大学走出来的现象级项目。2019年,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贾佳亚带着学生沈小勇创办了思谋科技,吸引了IDG资本、真格基金联想创投基石资本、红杉中国、松禾资本等一众知名VC机构;同样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刘云辉教授和李陆洋博士创办的工业无人车企业——未来机器人,获得联想创投、钟鼎资本、IDG资本、字节跳动顺为资本、联通中金等知名机构投资。

为何香港高校孕育如此众多独角兽创始人?内地一所高校的老师曾分析,香港科研实力强劲,小小一片土地就有五所大学进入全球Top 100,“而且他们更加重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视实战,教授会专门给予创业建议指导等帮助。”

对此,一位香港高校出身的创始人曾分享自己的体会:“香港毗邻世界制造业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高校的科研成果很容易落地,只有驱车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到深圳、东莞,恰好可以弥补香港无法规模化生产制造的短板。”因此,很多内地学子从香港高校毕业后,往往就近回到大湾区深圳、东莞等城市创业。

这几年,学院派创业蔚然成风,一批高学历、技术背景出身的年轻创始人集体登场。这是中国创投圈罕见的一幕,正如李泽湘教授曾说的那般:“这些案例对创业者是一种鼓舞,后面还会有更多例子,他们还没有浮出水面。”

【本文根据公开消息发布,如有异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