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二十年狂欢潮退,举目望去,“前浪”大佬们正在转身退去。
以2019年马云宣布退休为起点,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从离开了一线,刘强东、王兴、张一鸣、黄峥……
更有意思的是,大佬们“退休”后也不甘寂寞,纷纷开始寻找事业的“第二春”,而且“一不小心”都把“第二春”押在了同一个领域——生命科学。
10月15日,王小川宣布卸任搜狗CEO,搜狗并入腾讯。他在内部信中说,要“去追寻一份迟到的爱情”,以及“二十年来萦绕在我心中的还有对生命科学的好奇”。
王小川的医药健康蓝图已经画好了。王小川不仅成立北京五季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还正在筹备一个创业项目,有关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结合,已有多家投资机构看好。
王小川是今年第三位辞职后投身生命科学领域的互联网大佬。
今年5月张一鸣宣布卸任字节跳动CEO,更多参与到“脑疾病”等项目的探索;
9月份,黄峥辞去拼多多董事长,并捐赠了一亿美元设立繁星科学基金,也打算做生命科学和视频科学方向的研究;
至于还没“退休”的互联网大佬,对生命科学也有谜之兴趣,并多有入局。
去年9月,生命科学平台公司“百图生科”正式成立。这是由李彦宏牵头发起,投入上百亿元建设的自主可控的生物计算平台。
2016年,盛大网络创始人陈天桥及夫人雒芊芊出资成立的脑科学研究机构,用于大脑基础生物研究……
国外的大佬们也没缺席,“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成立了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今年4月媒体报道了该公司最新进展:猴子用意念玩“乒乓”电脑游戏。
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及其夫人,都是“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的捐助人。
生命科学,怎么就成了科技大佬的星辰大海了?
目前来看,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解之缘”,以及理想了。
比如张一鸣,在2001年考入南开大学时,报的就是生物专业,只是后来被调剂了;
李彦宏在20年前在华尔街做程序员时,就向世界最*生命科学研究机构Merck(默克集团的研究小组申请过工作,当时拿到offer后又放弃了;
生物学的进化理念,也给企业家们带来一定的灵感启迪:
王小川一直说,正是生物学思维让搜狗活到今天;
马化腾在2012年的一封公开信中,也将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
可见,科技大佬们在企业管理、产品设计等领域都受到了生物学的影响。
有趣的悖论是,大佬们扎堆转向的生命医学,竟然是中国“四大天坑”专业之一。
艾媒数据中心统计,2016年到2019年间, 生物学类专业招生计划数上涨了6%,比起同时期计算机类招生数的上涨32%,这几乎相当于没有变化。
与其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倒不如说是计算机科学的世纪。
自媒体山河路人文章提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段子:
ICU病房里,有个生物科研人员卧床不起,医生用尽办法也无济于事。
导师,学弟不停在他耳边喊:
师兄醒醒,你的SCI过审啦!
师兄醒醒,你的菌种筛出来啦!
师兄醒醒,北美那边同意你的申请啦!
可他始终没有反应,最后导师紧皱眉头略加思索,掏出手机,按了几下,放在了他的耳边。
病房响起了施一公激昂的声音:“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一句话没说完,他的眼就已经睁开:“放你娘的……”
知乎上专门有个话题——大学的生物专业真的那么坑吗?
这也成为了生物专业学子的“爱恨情愁”控诉地,我们来看看几个帖子,大概就明白为什么生物能列入“四大坑”了。
首先是“就业难”劝退的。
有个知乎网友提到,生命科学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实验室,能产业化的非常有限。
这导致找工作时,专业对口很不容易,于是扎堆学界,出现了学界的僧多粥少,大家辛辛苦苦读完博最后都得先当“千年老博后”。
更苦逼的还在后头,“生命科学专业的发展,大多数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工作,就是离不开大量的博士和博士后长期做实验,就像雇佣廉价劳动力一样”。
其次是对生物专业产生质疑的:生物专业人拥有的技能结构,大部分在生物行业都是毫无价值的,甚至在生物科研领域,生物出身的人都是被强烈鄙视的。真正做科研做的好的,都是从物理,数据分析,化学材料等领域强势入侵的。
帖子里提到,比如搞基因研究,基因测序最终还是依赖于化学、物理、计算机,跟生物学关系不大。
最后是生物学自身的系统性风险,知乎网友@花村妇联主席 提到,生物学面对的问题过于复杂,它的研究对象,不知道有多少万种蛋白质、核酸、多糖组成,每一个动物、植物都比天河二号复杂。
这一点生命科学圈的“名嘴”、华大基因的CEO尹烨也曾说过,即使是最小的昆虫也比恒星复杂得多,因为恒星总是有定理,可以被预测。但是生命科学真的是超高模态、超高维度的多元回归,充满了不确定的原理。
正如知乎网友@ZOE酱说,“我最不能接受的是,这是一个社会价值感极低的工作。在生物科研大流中,只有金字塔尖那一小撮中坚力量能带来转化价值。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物界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好艰难。”
甚至@ZOE酱还专门做了一个思维导图,来论证生物专业真的是坑!
虽然说生物学类专业自带“坑体质”,但不能否认生命科学是一个好行业,毕竟与它相关的长寿、健康、聪明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还记得2018年末震惊全世界的基因编辑婴儿吗?
当时,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CCR5基因经过修改,这就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贺建奎本人及那些婴儿的命运都依然是谜。
不过,基因编辑技术却非常厉害。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者——两名女科学家。
这项成果被称为“基因魔剪”,可以实现对基因片段的精准敲除、增补和替换,是迄今为止最为强大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是近年来*影响力的前沿生物技术突破。
简单来说,就是基因可以选择了,坏的敲掉,好的补进来。比如修改蚊子等生物的基因来预防传染疾病(如疟疾)。
又比如在器官移植中,容易出现免疫排斥,基因编辑就可以敲掉免疫排斥反应基因,让供体更好地适应“新主人”。
不要觉得这很遥远,这项技术已经在猪身上试验成功了。杭州启函生物公司利用基因编辑工具敲除猪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基因和免疫排斥反应基因,解决了猪器官移植的*两个问题。
所以说,生命科学是未来的显学。
这么高大上的生命医学,互联网大佬真得可以随便跨界乱入吗?
有人说,生命医学和互联网兴起时的气质非常像,因为它太高端了,以至于容易讲故事、容易造富、充满想象,以及泡沫。
生命科学,是普通人心目中存在感最强的学术领域之一,玄乎其玄,神乎其神,任何一个人跳出来说自己有一个新发现,都能贴上“人类进步一大步”标签,并且有一群人深信不疑。
它有多好讲故事?我们看看马斯克5年前创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
大脑有太多未解之谜,这是科技大佬们最感兴趣的细分领域——脑科学。
马斯克解释过所谓的脑机连接,就是“从线上收集到的脑电波信息,会通过芯片无线传输到人身体之外的接收器上,就像手机的蓝牙一样。”
也就是说,以后人可以用“意念”操纵设备了。这是马斯克设想的万一未来人类与AI终有一战,人类留的一手。
看起来有些天马行空,资本却趋之若鹜。今年Neuralink完成了2.05亿美元C轮融资,加上此前几轮,总共融资14亿元。
在中国,医疗领域脑机接口见长的博睿康科技,今年也获得了红杉资本领投的过亿B轮融资。
不过36氪指出,现在脑机接口还没有商业化变现的渠道。所谓改善睡眠的消费级设备,也不过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有些故事,在资本的热捧下,继续美好憧憬着。
有些泡沫,则被无情地戳破。
先来看最近的一则新闻:
这则新闻的主人公是伊丽莎白·安妮·霍姆斯(Elizabeth Anne Holmes),是美国血液检测公司“西拉诺斯”(Theranos)创始人,被称作“女版乔布斯”。
与乔布斯等美国科技大佬经历相似,霍姆斯19岁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并创立了西拉诺斯,一家与医疗和生物科技相关的独角兽公司,宣称只需“一滴血”,即可检测并完成身体各方面的健康诊断。
创业初期,霍姆斯凭借着大胆的想法和极大的感染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这家初创公司的估值一度超过90亿美元。投资者里还有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
霍姆斯构想的是,研发一种家用的轻便血液检测仪。她期望,这台验血仪能跟自己偶像乔布斯的苹果手机一样走进千家万户。“一开始他们觉得你疯了,然后他们跟你对抗,然后突然之间你就改变了世界。”
只是没想到,还没改变世界,这个“惊天骗局”就被《华尔街日报》发布的调查报告无情揭穿。报告中指出,所谓的血液检测机器无法给出准确的结果,只是通过传统血液检测公司使用的相同机器运行其样本。
这一切导致霍姆斯在2018年受到指控,并在最近有可能受审,如果被判12项欺诈罪名成立,现年37岁的她将面临最高20年的监禁。
生命科学骗局不仅出现在硅谷,也出现在中国。
比如风很大的“免疫疗法”,曾被一些人视为“癌症终结者”。结果央视《新闻调查》发现,一些医疗机构,把这项远未到临床应用的技术,以某种“高新技术”或“创新疗法”的名义,开展临床治疗,极度夸大疗效,同时收取高昂的费用。
其关键就是搞一些让普通人根本看不懂的新概念,简直不要太好忽悠,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治疗费,让一些满心期待的患者最终钱打了水漂。
还有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基因检测技术,大有新时代“算命神器”的征兆。
著名拳击运动员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曾晒出给儿子轩轩测了天赋基因,根据分析图显示轩轩的天赋是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
“能提前看见孩子天赋,让孩子的成才不走弯路”,戳中了无数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心,虽然一次检测价格高达6800,却还是引发了“宝妈”们的跟风。
中国青年报报道,天赋基因检测只是忽悠。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专家说,这“还处于一个粗浅的、忽悠的阶段”。
我们善良地希望,科技大佬们的入局,能让生命科学星空多一些耀眼的“星辰”,而不是“放卫星”。
正如人民日报此前对于科技巨头所应承担的责任时所述: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