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前有智己,后有飞凡,能撑起上汽的新能源高端梦吗?

或许是看到了新能源汽车业务销量增速不足的风险后,上汽在冲击新能源高端化上开始加速。
2021-11-04 09:47 · 微信公众号:连线出行  周雄飞 编辑/子夜   
   

“银十”刚过完,上汽交出了三季度成绩单。

今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团实现总营收1866.16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下降13.17%;净利润方面,上汽集团第三季度的数据为94.75亿元,同比去年三季度下滑8.77%。

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在今年上汽集团的表现中也不是首次,这样的颓势早在今年二季度就已显露。

上汽集团2021年第三季度部分盈利情况,截图自财报

而在财务数据的颓势下,暴露出来的是上汽集团不乐观的销量表现。

连线出行通过对上汽集团公开数据简单计算,可见今年三季度上汽集团整体汽车销量为132.18万辆,环比上一季度有14.45%的增长。虽然整体销量有所增长,但从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来看,就是另一番场景。

今年三季度,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约18.29万辆,相比于上一季度的25万辆的水平,已有明显的下滑。这就意味着,在“金九银十”的市场规律之下,上汽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却“减速”了。

有这一表现并不意外。按照上汽集团公开资料显示,旗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车等板块都已在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布局,但从三季度月度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中,仅有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车进入榜单前十。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宏光MINI EV自去年10月上市之后,就一直稳坐着国内新能源车型销量榜首,但这一车型主打低端微型车市场,随着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其销量的优势也在减弱。

而上汽大众、上汽乘用车品牌,也在近些年尝试冲击中高端及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但由于旗下车型产品在性能、内饰及品牌力上的薄弱,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以至没有实现上汽冲高的目标。

或许是看到了新能源汽车业务销量增速不足的风险后,上汽在冲击新能源高端化上开始加速。

就在三季度财报发布的次日,上汽集团宣布将旗下专注于新能源中高端市场的“R”品牌升级为“飞凡汽车”,并且表示此品牌之后独立发展。而在这之前,上汽也与阿里巴巴、上汽浦东联合推出了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

这意味着,上汽之后在冲击新能源高端化方面,将拥有智己汽车和飞凡汽车两大“利剑”。那么,这两大品牌能撑起上汽集团的新能源高端梦吗?

上汽压力很大

今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团交出了一份不太好看的成绩单。

据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上汽集团实现总营收为1866.16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下滑13.17%。与营收一同陷于增幅下滑中的还有净利润,第三季度净利润实现为94.75亿元,同比下滑8.77%。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上汽的财报也并不乐观。

上一季度,上汽集团实现营收为1770.01亿元,同比去年二季度下滑0.45%;净利润方面,也同比下滑了0.3%。二、三季度相比之下,三季度在营收和净亏润上下滑幅度都有所扩大。

将时间线拉长,上汽集团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890.95亿元、1770.01亿元和1866.16亿元,环比增幅依次为22.33%、-6.40%和5.43%;净利润今年前三季度环比变化分别为21.78%、-0.07%和-0.45%。

上汽集团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于财报,连线出行制图

从环比变化来看,营收上今年二季度有所下滑,第三季度虽然做到回正,但增幅相比于一季度过于微弱;而在净利润方面,今年二季度就已处于下滑趋势中,三季度更是加大了这一下滑幅度。

除了营收和净利润方面,让上汽集团或许更为头疼的是债台高筑的现状。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汽负债总计为5440.75亿元,而对于其而言,自2013年开始就有了逐年负债加重的趋势。就拿2018-2020年三年来看,三年的负债总计分别为4980.5亿元、5484.94亿元和6093.73亿元。

在业内看来,按照这个负债增长的趋势,上汽集团今年全年的负债总计或许会与去年持平、甚至超过去年水平。

盈利不顺,与上汽集团的销量有很大关系。

据公开数据显示,上汽集团第三季度整体汽车业务销量为132.18万辆,环比上一季度的115.48万辆虽然有14.46%的增长,但同比去年同期的156.4万辆却下滑了15.49%。

整车业务销量同比下滑,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样陷入颓势中。按照上汽集团公开数据简单计算,今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29万辆,相比于去年同期的8.6万辆有112.67%的增长,但环比上一季度的25万辆却下滑了26.84%。

从三季度各月销量变化中,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业务销量下滑的一些端倪。今年7-9月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依次为4.8万辆、7.07万辆和6.42万辆,可以看到在9月销量明显下滑。

销量颓势的背后,揭示着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的困境。

上汽集团旗下品牌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和上汽大通均有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但如果从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情况来看,这些品牌表现并不出众。

今年9月,在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中,比亚迪和特斯拉分别以70022辆和56006辆位列一、二位,在前十位排名中,上汽集团旗下仅有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车进入榜单,以38850辆和12157辆分列第三位和第六位。

而在当月,这两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还同时陷入环比下滑之中,上汽通用五菱环比降幅为11.27%,上汽乘用车更为严重为28.48%。在其他车企环比增幅纷纷上涨的格局下,这样的下滑尤为明显。

2021年9月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前十榜单,

图源盖世汽车

连线出行通过翻阅今年1至8月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情况,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景象:在前十位排名中上汽集团旗下仅有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车入榜。

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车虽然入榜,但从9月双双销量下滑中,可以看到两者的境况并不乐观。

众所周知,上汽通用五菱凭借着宏光MINI EV一款车型,自去年10月超越特斯拉Model 3夺得国内新能源车型销量榜首之后,这样的优势地位一直延续至今。但由于其低廉的售价,很难让车企实现更大的盈利,以至出现车卖得多、但上汽营收和净利润却下滑的局面。

上汽乘用车旗下拥有荣威、名爵两大汽车品牌,从售价来看产品覆盖5万元-25万元的中低端市场,车型覆盖紧凑型、小型SUV和紧凑型车。虽然车型和售价分布广泛,但销量并不理想。

在新能源SUV细分市场中,连线出行发现在今年多月销量前十位中,上汽乘用车旗下品牌车型几乎没有出现过。而在紧凑型SUV和紧凑型车细分销量榜中,也仅有荣威Ei5和名爵HS新能源等单一车型出现前十榜单中,并且位置靠后。

就此来看,上汽集团虽然在新能源方面已在中低端市场做出诸多布局,但从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出收益并不明显;而随着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车企的壮大,新能源高端市场也得以快速发展,但在这一市场中,上汽基本没有任何声量。

为了获得更大的增长,新能源高端市场成为上汽必须争夺的战场。而鲜为人知的是,上汽对新能源高端市场的尝试很早就已开始。

坎坷的“冲高”之路

对于新能源高端化的布局,上汽是从荣威开始的。

2000年前后,上汽集团虽然已拥有上汽大众合资品牌,但也深知其缺少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平台,以至于有了打造自主品牌的想法。与此同时,英国汽车品牌罗孚因经营不善正面临破产,就此双方对上了眼。

经过双方谈判后,上汽集团于2004年6月与罗孚签署合作协议,前者以6700万英镑购入罗孚75和25车型和部分发动机技术的知识产权,但英孚旗下的名爵汽车实体生产厂却被南京汽车集团(下称“南汽”)买走。

不甘心的上汽,自然不会容忍这样的动作,以至在一年后上汽再次斥资20.95亿人民币和3.2亿股股份(约合107.38亿)将南汽收入囊中。*可惜的是,同年福特将罗孚商标买走,这也导致上汽无法使用罗孚这一品牌。

但这也促成了上汽自主品牌——“荣威(ROEWE)”的诞生。

2006年10月中旬,上汽正式发布了荣威品牌,并在一年后发布了旗下*车型荣威750,该车型由于大量采用四代宝马5系(E39)的技术,在上市后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据亿欧汽车报道,2007年前三季度,荣威750就收获了1.5万辆的销量成绩,这一成绩让上汽看到了旗下自主品牌发展的信心,从而也让上汽将荣威开始定位于中高端市场。

这之后,荣威还推出了荣威550、荣威350、荣威W5等车型,由于有了罗孚技术的加持,这些车型在推出后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有了这些成功后,上汽在国内新能源行业发展早期率先做出了动作。

2012年,荣威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并推出了旗下*车型e50,虽然该车型为一款纯电动微型车,但据汽车之家数据显示,售价却高达18万元。在这样“性能配不上价格”的尴尬下,销量自然无人问津。

据证券时报报道,e50上市之后,更多是在一些分时租赁为主的市场上看到这款车型,在C端消费市场中鲜有出现。以至在彼时业内看来,e50的推出或许是上汽对于新能源中高端市场的“试水”,只不过结果是失败的。

经此一役,上汽并未放弃对新能源高端市场的冲击。

就在推出e50的四年后,荣威打着“中国*新能源高端轿车”的旗号,推出了荣威e950车型。相比于此前的纯电动车型e50,e950在动力模式选择了插电式混合动力。

为了匹配上高端定位,e950售价区间为25.59-30.88万元。这一价格虽然相比于上汽其他新能源车型较高,但由于该车型装配了1.4TGI+EDU的动力总成,*油耗可达到1.7升,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在推向市场的初期,该车型获得不错的销量。

e950于2016年4月推出后,之后的一两个月内,该车型月度销量一度达到800多辆的水平,在上海销量甚至超过了上汽大众的帕萨特,一举拿下了B级高端轿车“销量王”的称号。

但好景不长。随着北汽、比亚迪等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力,尤其是纯电动领域的布局,荣威e950的优势开始落寞。到了2018年该车型不仅月度销量仅有80多辆,而且在路上看到的更多是“网约车版”的e950,早没有了高端化的模样。

e950的失败,仍未让上汽放弃冲击新能源高端化。

2018年8月,上汽推出了旗下定位于新能源高端的车型——荣威Marvel X。该车型为纯电动中型SUV,售价与e950相差不大为26.88万-30.88万元。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曾表示,上汽希望能通过这款车,来抢夺入门新能源豪华车的用户。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在Marvel X上市后的几个月内,其每月销量可达到1000辆以上,但从2019年开始其销量就跌落至每月200辆的水平。而到了2020年,Marvel X全年销量仅有570辆。

这也意味着,上汽尝试通过Marvel X冲击新能源高端市场的目标再次泡汤。也就在去年,上汽基于荣威推出了全新高端纯电品牌——R品牌。彼时上汽称R品牌是其冲击新能源高端化的“钥匙”。

今年4月,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总经理、R汽车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等高层公开表示,R品牌全年销量目标是2万辆左右。但截至今年9月,R汽车累计总上险量为8759辆,距2万辆的全年销量目标还有较远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上汽对于新能源高端化的探索,不止在荣威一个品牌上。

上汽大众,作为上汽50%控股的合资车企,在近两年也开始了向新能源高端化的冲击,接连基于纯电动平台MEB推出了ID.4和ID.6两款高端纯电动车型。

但由于在续航、百公里加速和智能化水平上与特斯拉、小鹏有较大车距,这两款车型上国内市场上并未赢得太多销量。连线出行曾在《》一文中对此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由此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上汽名爵也在做着同样的尝试,去年底其品牌发布了新一款纯电动车型名爵EZS新能源,据上汽乘用车企业副总经理俞经民介绍,这款车是名爵加速向全球新能源高端化加速的标志,但从销量来证明,这款车型也并未取得所期望的成绩。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名爵EZS新能源今年9月销量为1984辆,并未进入当月新能源SUV细分市场销量前十位。而在小型SUV细分赛道中,该车型排在第五位,但与月销破5000辆、排在前列的比亚迪元新能源、哪吒V相比,差距过大。

2021年9月小型新能源SUV车型销量排名,

数据来源于乘联会,连线出行制图

这样的差距会随着时间拉长而变得更大。名爵EZS新能源1-9月总销量为5791辆,而同级别的哪吒V每月销量都已达到5000辆左右,这就意味着哪吒V单月的销量就快赶上了名爵EZS今年9个月的总销量。

现在来看,从上汽荣威的接连尝试、到上汽大众的出师不利,再到上汽名爵的销量不利,上汽集团对于新能源高端化的冲击都已失利。

但上汽可谓是屡败屡战,随着与阿里巴巴、上海浦东联合推出“智己汽车”和之后R品牌升级为“飞凡汽车”,这一系列动作宣告着上汽对冲击新能源高端化的野心仍在。

飞凡和智己,能撑起上汽的高端梦吗?

上汽对于新能源高端化的布局,正在加速。

就在上汽发布今年第三季度财报的次日,其发布公告表示为加快发展中高端智能电动车自主品牌,公司拟投资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R品牌通过飞凡汽车以独立品牌、独立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探索数据驱动和产业共创的新模式,有助于加快开拓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

上汽宣布飞凡汽车成立,图源上汽集团发布官微

这就意味着,飞凡汽车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站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再是上汽乘用车旗下的一个子品牌。

按照规划,飞凡汽车未来正式独立后,其将主攻20万-40万元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对于这一价格区间的选择,上汽相关负责人对汽车之家表示,基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逐渐扩大,现有产品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20-40万元这个市场。

为了让飞凡汽车走得更稳一些,上汽宣布在其起步初期,将充分整合上汽集团在研发、制造和服务等领域的资源,旗下产品由上汽乘用车代工生产,以便快速抢占中高端市场份额。

在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飞凡汽车,此前上汽已推出了“智己汽车”。

去年12月底,上汽集团发布了与阿里巴巴、张江高科联合打造的新能源高端品牌——IM智己。而到了今年1月,在智己的全球发布会上,其旗下两款量产定型车正式亮相,分别为智能纯电轿车智己L7和智能纯电SUV智己LS7。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智己开启了对智己L7的预售,预售价格为40.88万元,计划于明年开始交付。另据智己官方对连线出行表示,LS7也会在明年初开启预售。

前有定位于40多万元的智己、后有专注于20-40万元的飞凡,这样看来上汽已完成了对中高端及高端市场的双重布局。但想要上汽借二者实现新能源高端梦,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飞凡汽车旗下在售车型仍是此前R品牌旗下定位紧凑型轿车的ER6和中型纯电动SUV MARVEL R。从销量来看,这两款车今年1-9月分别达到了5532辆和5038辆,在各自的细分赛道中这样的成绩并不出众。

在今年9月的新能源紧凑型车销量榜中,比亚迪秦PLUS、丰田的雷凌和卡罗拉分别以23560辆、11397辆和10661辆位列一至三位,排在之后的则是广汽埃安的AION S、吉利的帝豪等车型,而飞凡的ER6仅以1472辆排在销量榜的第十五位。

2021年9月新能源紧凑型车销量榜,

数据来源于乘联会,连线出行制图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份榜单中荣威的Ei5还以2069辆排在第十位上,换句话说飞凡汽车的ER6还不如Ei5受欢迎,更不要说与比亚迪秦PLUS和丰田雷凌等车型的差距。

中型SUV细分赛道上,特斯拉的Model Y以33544辆稳坐在9月的销量榜首,它之后依次是丰田汉兰达、比亚迪唐新能源及蔚来ES6等车型,而MARVEL R仅以794辆排在销量榜第十位。

连线出行通过浏览今年1-8月新能源紧凑型车和中型SUV两大细分赛道各月销量情况,可以看到9月单月发生在飞凡汽车旗下车型的情况,在前8个月中同样在重复出现着。

有这样的表现不意外。

从车身尺寸上看,ER6的长宽高尺寸为4724mm*1835mm*1493mm,虽然符合一款三厢紧凑型车的要求,但整体的乘坐舒适度方面做得有些不足。

就拿小鹏P5为例,业内对其诟病一直都是其后排地板过高,导致后排乘坐体验像是坐“小板凳”。但据42车库评测,ER6后排由于地板更高,以至于乘坐时对腿部的压力会更大,乘坐体验更不舒适。

此外,ER6和MARVEL R推出之后就被诟病是荣威的“换壳”版本,因为从外观来看,ER6整体外观的设计语音与荣威的Ei6车型过于相似,MARVEL R与荣威MARVEL X也是同理。

续航里程方面,ER6为520-620公里,MARVEL R为460-505公里。这样的续航目前已是众多车型都可做到的水平,比如同为紧凑型的小鹏P5和比亚迪秦PLUS的*续航都可达到600公里,而同为中型SUV的特斯拉Model Y续航*达到了640公里。

智能化方面,ER6虽然能做到ACC(自适应巡航驾驶)功能,但在车道保持方面却很一般。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据42车库报道,在今年初上汽R品牌曾表示将会在这两款车型上推送自家的自动辅助驾驶NOA功能,但截至目前这一功能都未有消息。

飞凡汽车、小鹏汽车、比亚迪和特斯拉旗下部分车型对比详情,数据来源于汽车之家,连线出行制图

除了这两款在售车型之外,飞凡汽车还在今年成都车展上发布了旗下新一代车型ES33,基于目前公开资料,该车型会搭载激光雷达和4D成像雷达,并且具有智能座舱功能据,但具体参数和配置,据连线出行获悉,会在今年广州车展正式公布。

再来看智己汽车方面。自今年上海车展正式亮相于公众面前后,仅有一段40多分钟的路测视频曝光,其旗下两款车型的具体参数、内饰等细节均未过多透露,因此无法进行太多横向对比。

但就目前已公开信息来看,这两款车型的*续航里程可达到1000公里,在自动辅助驾驶方面可以实现城市内的无接管自动辅助驾驶。但这些被视为优势的部分,如果放到明年其实也很难取得多少优势。

因为已上市的小鹏P5在搭配两颗激光雷达后,官方也宣称可做到城市内的NGP功能;华为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同样也通过路测视频,证明其自身可以做到这一功能。

而在1000公里续航方面,在业内已不是新鲜事,明年开始交付的蔚来ET7、智己L7等车型产品同样也可以做到这一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飞凡汽车和智己汽车或许很难做到“1+1>2”的目标。从售价来看,ER6和MARVEL R的售价区间分别为15.58-20.08万元和21.98-25.98万元,与智己的40万元差距甚远,并未形成有效的价格覆盖。

正因如此,要看智己汽车和飞凡汽车两大品牌是否可以支撑起上汽的新能源高端梦,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才能见分晓。

而随着极氪、极狐和王朝等新能源高端品牌相继被推出,代表着吉利、北汽和比亚迪等自主车企都在加紧布局新能源高端赛道。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上汽若想在未来新能源汽车战场上能有一席之地,即便前路崎岖,也必须继续向前,甚至要更快一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连线出行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