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传统手工艺人杀入直播间:粉丝超80万,年销售额200多万

正因为有这些年轻手工艺人的坚持,才让我国传统的手工艺文化得以传承。
2021-12-06 07:40 · 微信公众号:创业最前线  李小反   
   

综艺《青春环游记3》的一期节目中,贾玲、范丞丞等人来到湖州,体验了传统竹编工艺。节目播出后,“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传统手工艺”的相关话题也登上微博热搜。

在快节奏的当下,年轻人更愿意去从事赚钱快、轻松的职业,工艺繁琐、挣钱不易的传统手工艺显然不是他们的*选择。

不过,我们观察到,也有部分年轻人因为热爱,主动走进了传统手工艺行业中。他们乘着短视频、直播的风口,将传统手工作品推到大众面前。

不过,在热爱之余,这项事业能否给予他们不错的商业回报?

年轻手工匠人

在火枪的持续燃烧下,碗里的几块碎银融化成液体。将液体倒入模具,待成形后,潘雪用锤子不断锻打银条,之后再将其打磨成圆柱状。接着,她在这根银条上绘图,再经过錾刻,一片羽毛便出现在上面。然后是加热、淬火,再经过造型、清洗、磨砂,一只银镯便完成了。

在潘雪手里,这片刻在银镯上的羽毛,代表了“自由”。

将“自由”刻在最喜欢的银镯上,也代表了年轻人的一种人生态度。

95后苗族姑娘潘雪,出生于贵州,如今是一位苗族银饰锻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在苗族,女孩出生后,家里人便会逐步为她准备银饰衣装,潘雪的家人也是如此。在耳濡目染中,她从小就对银饰打造产生了兴趣,稍大后还会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饰品。2019年,还在上大学的潘雪,开始跟着银匠世家第四代传承人学习银饰锻造技术。

比潘雪早一年,远在北京的杨丽丽也怀揣着理想,进入到传统手工艺——麦秸画的制作中来。

2016年底,在北京朝阳大悦城附近举办的一次画展上,杨丽丽认识了麦秸画。当时,工作人员介绍称,麦秸画是用莜麦秸秆制作成的,这让她感到震撼。

杨丽丽的家乡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莜麦秸秆的原料就来自这里。但是,在她的印象中,莜麦秸秆的作用只是烧火做饭,或者用来喂牛羊。面前的麦秸画刷新了她的认知,也让她对此产生了兴趣。

后来,通过家人的牵线搭桥,杨丽丽向北京的一位师傅拜师学艺。

2018年4月,杨丽丽辞职离开北京,回到家乡多伦县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

在决定辞职回老家时,她也曾有过犹豫。“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但是那会年轻,也有激情,没有过多思考就做出了决定。”杨丽丽对「创业最前线」表示。

在她的设想中,家乡有原材料,还有旅游资源做支撑,如果借助这些资源,或许可以很好地将麦秸画推广开来。

即便如此,她也曾做过最坏打算。“如果真的在多伦县发展不下去的话,也许我会换一份别的工作。”她的老师带出的很多学生,都转行做了别的工作,比如平面设计、室内装修等。

据「创业最前线」了解,像潘雪、杨丽丽这样年轻的传统手工艺传承者还有很多,比如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北大研究生郎佳子彧,快手上的00后叶雕传承人 “沐筏”,以及做手工皮具的年轻师傅等。

他们带着一腔热血,进入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来,不过,他们中有些人还是低估了这其中的困难,开始将一切想象的太美好,殊不知在实践的过程中挑战不断。

抓住短视频的风口

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工艺一般较为复杂,需要手工艺人们有极强的耐心和毅力。

以麦秸画为例。制作一幅麦秸画需要十几道工艺。首先,需要将麦秸秆从农田里收回来,经过晾晒、挑选,再截成段、剖成片状。之后,将多条麦秸粘在一起,做成麦秸画的“画布”。

接着,要在纸上绘图,再用电烙铁做画笔,利用高温变化,呈现出明暗对比,之后剪成相应的图案,最后再装裱成完整作品。

经过这许多的步骤,一幅完整的麦秸画才算制作完成。

这其中的辛苦也不是外行人能想象的——在用电烙铁烫画时,电烙铁的木头柄也散热,拿的时间长了,手上都是泡。“即便这样也不能停,垫上一块布再继续烫。”杨丽丽称。

繁琐的工序意味着制作麦秸画很是耗费时间。“比如80cm×80cm大小的画,我一个人制作差不多需要半个月时间。”杨丽丽说。

另一边,银饰的制作过程也丝毫不简单。“比如说拉丝工艺,我们要将很粗的银条,慢慢地拉细,有的甚至要像头发丝一样细。”潘雪表示。这个拉丝过程需要很大的力气,但是也不能用蛮力,这其中的力度需要银匠师傅自己把握。

银饰外形做好之后,还要用花丝一圈一圈地填充进去。“这个步骤也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如果其中一条断了,那就只能重新来。”而且,潘雪的力气不如男师傅们,有时候他们一锤两锤就能解决事情,她要很多次才能完成。

潘雪做过最费时间的饰品,是一件璎珞,耗时一个月才制作完成。

除了制作工艺繁琐,年轻的手工匠人们还面临着另一个相同的难题——推广。

之前,很多传统手工作品不被大众所熟知,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太多宣传渠道,以及传统手工匠人害怕手艺外泄,不愿意使用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技术。

当年轻人进入这一行后,他们开始大胆尝试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乘上短视频和直播的快车,传统手工作品也得以出圈。

回到家乡的*年,杨丽丽错过了旅游黄金期,没有什么订单。后来,她尝试运营快手号,效果很快显现出来。2018年11月,视频做的稍有起色,她也接到了不少订单。

她通过短视频接到的*个订单,来自广州省佛山市的一家电器公司,对方定做了梅、兰、竹、菊4幅作品,单价均在两三千元。

后来,杨丽丽才得知,对方是要开年会,要寻找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当做伴手礼送给合作的外国企业。收到*批作品后,对方又订了40多幅。

也是这笔订单,让杨丽丽拥有了信心。第二年,她又接到北京梅地亚酒店的一笔订单,交易量高达200多幅,对方同样是根据短视频找来的。

作为*批试水短视频的人,年轻匠人们也在不断摸索流量密码。

“刚开始我们不知道大家喜欢看什么,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我们的手艺。”潘雪表示。

最开始,潘雪的短视频模式是由一个小故事引入,再加银饰的制作过程,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后来,她改成类似于李子柒那样的视频,在呈现银饰制作过程的同时,给银饰赋予一种意义,比如在银镯上刻羽毛等。

很多传统工艺不被年轻人接受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潮”。

像麦秸画,很多作品都是以花鸟鱼、牡丹、荷花等这些寓意好,又比较贴近生活的题材为主,但这并不是年轻人所喜爱的形象。

如今,年轻的手工匠人们无疑更懂得同龄人的喜好。杨丽丽允许客户定制,她看到很多消费者会定制自己的头像,或者定制喜欢的明星、电影形象等。

苗族银饰也是这样。“我们苗族人在做银饰时,一般是以大为美、以重为美,好看是好看,但不方便戴出门。”潘雪称。为此,她打造了一些特别的饰品,比如平安鼓吊坠,以及餐具系列的饰品,还把小菜刀做成小吊坠。

通过对上述行业难题的逐一突破,传统手工作品逐渐出圈。如今,杨丽丽的快手号“杨丽丽麦秸画”有近97万的粉丝,潘雪的快手号“银匠雪儿”也有超83万的粉丝。

鼓励与质疑

在通过视频推广传统手工作品的过程中,年轻的手工艺人们得到过很多来自网友的鼓励。

在短视频下方的评论区,有人询问潘雪关于苗族银饰的文化,有人问如何购买银饰,有人说很羡慕她们的文化,还有人鼓励她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让潘雪印象深刻的粉丝是一位学生。“她说现在买不起,但希望我一定要坚持下去,等她有钱了再来买。”这让潘雪很感动,也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前段时间一家短视频平台整改,潘雪停播了一段时间,期间只发了一些视频。评论区就有很多粉丝问她好久没直播了、什么时候直播。“我觉得只要被小部分人记住,有一些人期待我们的内容,我们就很开心、很感动了。”潘雪说道。

但是,在鼓励的声音之余,也不乏相反的声音出现。

2019年年初开始,杨丽丽着手制作一幅麦秸画,长0.5米,高1.2米,这是她制作过面积*的画,10个人花费了5个月时间才完成,她将这幅画的售价定为15万元。

刚完成时,有人想花6万元买,杨丽丽没舍得卖。第二年,有人要花9万元买,她还是没有卖。“作品就像孩子似的,感情注入到里头了,而且人工等成本也合不来。”

有时候,还有人以教育者的口吻来教训她。“他们说作品这么贵,有几个人会买,但其实这就是正常的市场价。”

除了被质疑价格贵,年轻手工匠人的目的也会被质疑。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潘雪有时候会跳过一些镜头,因为这一点,她曾被粉丝质疑是在作秀。“年轻银匠本来就少,这一点就足以让别人觉得是在作秀。”

一个好转的迹象是,有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正注入到传统手工艺行业。

前两年,杨丽丽曾试图在多伦县招收一些学徒,免费教给他们技术,但很多年轻人会反问道:“你不给我工资吗?”

这让她感到无奈。“之前,想要跟老师傅学习传统手工艺都要交学费,现在我免费教,年轻人都不愿意学。”

她还曾尝试联合一些学校,选择美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教给他们麦秸画制作工艺。“大家都是一开始很感兴趣,但后期就感觉到枯燥而放弃了。”

这两年,在年轻榜样的带动和网络的宣传下,这种现象有所扭转。2019年,一位93年的小伙找到杨丽丽,跟着学习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如今他也开出了自己的工作室。

今年,有一对来自湖南的兄妹也找到潘雪,跟着她的师傅学了一个月,回去之后也在坚持做银饰。

最近,潘雪还和一所专门做银饰、刺绣、蜡染的学校进行了接触,对方打算以她为榜样,在学校里做宣传,好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良好的期待。

不过,在热爱之余,一些从事传统手工艺的年轻人,也陷入了不赚钱的困境。

前期,杨丽丽总共投入30多万元,刚入行的前两年还能有些盈利。但最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订单量减少,收益也不如从前。“只能说可以维持下去。”

一位抖音粉丝有32万,做手工皮具的手艺人也在短视频中说道,很多年轻人宁愿借钱买一只带有LOGO的大牌包,也不愿意买一只价格便宜,但使用*材料、不太知名牌子的包包。

这位手艺人还提到,“和我关系很好的朋友结婚,为了随礼,我只能跟父母借钱,这笔钱就算我加班一周也凑不齐。”

不过,有些手艺人获得了还算不错的商业回报。“如今我们在短视频平台,一个月的销售额能有200多万元。除去平台抽成以及其他成本,虽然盈利不比以前,但也是很大的进步。” 潘雪表示。

对潘雪而言,传统手工艺算是一项多赢的职业。“我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离家比较近,能帮助很多银匠师傅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自己也有一些收入,还有利于家乡宣传,这件事情真的是越做越开心,我也很有成就感。”她说道。

而另外一部分手艺人,仍然在热爱与商业回报之间,寻求着平衡。

正因为有这些年轻手工艺人的坚持,才让我国传统的手工艺文化得以传承,并让年轻消费者看到更多元的艺术品,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艺术,也让人们在奢侈品、潮流时尚之外,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与体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业最前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