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特斯拉与它的中国门徒

新势力车企多点开花,新车型不断涌现,同时传统车企也积极谋求转型,让本笼罩在黄昏下的汽车产业容光焕发,一副欣欣向荣之态。
2022-01-04 18:45 · 格隆汇财经热点  严莉莉   
   

眨眼间,2021年就结束了,2022开局的*天,特斯拉暴涨13.53%,成了美股最亮眼的开门红。

在过去这一年里,电车风暴中心的特斯拉可谓是走出了让人心惊胆战的高度。2021年期间,特斯拉股价振幅近100%,股价曾跌至540美元的低谷,也曾触及1243.5美元的高峰,截至12月31日,特斯拉累计上涨将近50%,戴稳了万亿市值的皇冠,为传统车企巨无霸丰田汽车的三倍有余。

除了在资本市场上大获全胜,特斯拉的业务表现也交出了一副惊艳全球的成绩单,2021年四季度特斯拉交付了30.86万辆汽车,全年累计交付近93.6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高达87.4%。与传统车企油车的交付量对比来看,93万辆或许不是一个特别高的数字,但放在新能源车领域,特斯拉的交付能力甚至可以“一个打十个”,2021年11月在美国新能源车市场中占有率高达57%。

(来源:公司公告)

并且特斯拉还高举降价大旗,打破了消费者的常规认知。2020年起,入门级国产Model3的售价从最初32.8万元一路走低,至2021年7月,该车型价格为23.59万元,达历史*价,同时国产ModelY也存在价格大幅下探的情况。虽然价格的浮动让不少老车主心生怨怼,也让不少潜在车主选择持币观望,但是比以往更低廉的售价还是让不少消费者选择早买早享受,甚至出现了“越割韭菜越买”的盛况。

01

“特”家门徒

反观我国造车“新势力”三颗最璀璨的明星,虽然都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纷纷挤进全球车企市值TOP20,但涨势显然没有特斯拉亮眼,小鹏汽车年累计涨17.51%已是表现最出色的了,理想汽车累涨11.34%,蔚来汽车甚至年累计跌了35%。

在2021年年度交付量方面,作为中国新势力的佼佼者,“蔚小理”却没有一家突破了10万大关,三者加起来都不足特斯拉的三分之一。

虽然“蔚小理”三家创始人都对自己信心满满,但在2022年新能源车保费退坡的背景下,双方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据媒体报道,在补贴退坡交接的关头,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新能源车企都推出了限时保价政策,由车企为消费者承担补贴退坡后的差额。

而与这些车企小心讨好消费者不同,特斯拉反其道而行,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特斯拉两款国产车型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上调,其中后轮驱动版Model 3涨价1万元,补贴后售价涨至265652元,后轮驱动版Model Y涨价21088元,起售价涨至301840元,脱离国家新能源补贴范围。特斯拉能够随着供应链原材料成本调节价格,并且刺激消费者购买意愿,无疑将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02

*之本

特斯拉和“蔚小理”之间存在天悬地隔般差距的原因很明显。

一是,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的先行者,引导了全球新能源车企的发展方向,在新能源车市场上,特斯拉的地位堪比智能手机市场中的苹果,不管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给予了特斯拉极高的认可程度。就连“蔚小理”的成立,都得益于特斯拉公布的部分专利,虽然目前在国内三者已经实现了不小的交付,也有自己忠实的拥趸,可是它们的产品和理念,都有拾人牙慧的迹象出现。

二是,特斯拉在技术上的*地位,自成立以来,特斯拉就专注于技术上的积累,从不吝于在研发上的投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虽然没“蔚小理“高,但投入资金量可是远超三者,在专利数量上,特斯拉也是遥遥*。如今在电子电器架构、自动驾驶等等诸多领域,特斯拉均积累了大量算法、路测数据等核心技术资源,并且特斯拉的创新仍在继续,庞大的车辆基数和*的融资能力互相作用下,公司的技术水平也在持续前进。

而这样的结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的技术水平,良好的科技基础意味着美国拥有更丰富的人才储备和浸润多年的产业专家,这样的沃土下成长起来的特斯拉,比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起点更高,更容易领跑行业。

而我国造车“新势力”近年来也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每家公司都拥有充盈的现金可以投入到科研中来,但是原生环境的束缚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摆脱的,“蔚小理”创始人的态度、公司的财务报告等等迹象都表现出我国车企对先进技术的渴望,可是有些东西不是靠砸钱就能收获成果的,就好比芯片半导体,我国无数企业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即便能够大规模量产一些中低端芯片,但在高端芯片上还是无法摆脱对进口的依赖,于发达国家存在极大的技术差距。

03

尾声

特斯拉和其他造车“新势力”差距明显,并不意味着其他新势力就没有可取之处了。

我国“新势力“三强虽然还处于跟着大哥跑的阶段,但他们的成长也实在是惊人,短短一年内,我国造车”新势力“交付量井喷式增长,每次月度数据出炉,大家都习惯关注环比变化,”同比没有参考价值“已经成了分析新势力车企的共识,可见今年新能源车产业奔跑速度之快。

新势力车企多点开花,新车型不断涌现,同时传统车企也积极谋求转型,让本笼罩在黄昏下的汽车产业容光焕发,一副欣欣向荣之态。

虽然目前我国科技水平还未能跻身世界*位置,但是在中国,后发超越的奇迹并不罕见,在实现碳中和决心的加持下,我国充电桩的基础建设都在加速进行中,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势必会持续提高。

并且,我国还拥有最庞大的新能源车市场,据国泰君安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870万辆,而海外新能源车销量为1020万辆,由此可见,我国有足够大的舞台,让中国车企发光发热,我们也有足够强劲的内需和耐心,来等待中国车企的成长。

即便目前中国车企还难以赶超特斯拉的水平,但可预见的是,我国优秀车企与特斯拉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而在这追赶的过程中,中国车企值得我们期待。

只要付出足够的耐心,相信它们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财经热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