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小米抢跑、华为迟到,智能全家桶没一个能打

诚然,在全场景智能领域,摆在国内消费者面前的智能家居生态主流选项,只有小米和华为。这场面向未来的角逐中,华为和小米谁更焦虑?
2022-01-18 11:53 · 微信公众号:亿欧网  钱漪   
   

“手里拿iphone 13、家里配米家智能灯具、净化器、晾衣架,为了体验华为鸿蒙,又下单了搭载HarmonyOS 2的美的蒸烤炉和海尔冰箱。”网友理查自嘲,“我对智能电子产品,毫无忠诚度可言。”

为追求产品连接和使用的优质体验,使用同品牌同生态的产品,更能获取丝滑流畅的交互感受——数码爱好者称之为“入坑全家桶”。相对专注手机、平板、电脑的苹果,市面上对于小米和华为在多元场景打造系统生态有更高的期待。“小米和华为的全家桶才是真正的全家桶,苹果只能叫‘办公桶’或者‘移动设备全家桶’。”理查直言。

诚然,在全场景智能领域,摆在国内消费者面前的智能家居生态主流选项,只有小米和华为。两位*玩家的交战地带,从智能手机单一领域延伸到了智能硬件全方位AIoT生态后,小米和华为面对正在到来的全屋智能战事,谁的赢面更大?谁更为焦虑?

“遥遥*”的小米

2013年,小米成立生态链业务,率先抛出“万物皆可OTA”的理念,以“丰富产品品类”为导向,开始了构建小米生态壁垒之路。

当时,小米深知自己的短板和长处:如果用性价比逻辑去做硬件研发和老牌大厂“硬碰硬”,显然并不聪明;把软件和生态的优势发挥到*才是正途——围绕智慧家庭场景,从小型电器切入,逐步延伸至生活用品,将市场资源整合到小米生态之中。

雷军反复重申的“小米要永远坚持高性价比、高品质的道路,低毛利才能逼自己追求效率,才能保持公司的战斗力”理念贯穿孵化小米生态链这件事上。

小米在挑选生态链品类和企业时,同样遵循效率逻辑。

峰瑞资本执行董事黄海认为,小米看中的潜力投资方向,大都是“没有明显的*者,市场分散,杂牌多但大牌贵”的“蚂蚁市场”。小米从中挑选精品企业投资并介入生产,重视工业设计和质量控制,集中有限的研发、生产、营销资源用在单个产品上,以培育“爆款”。

具备IoT平台,拥有手机领域的号召力,小米吸引了足够多的科技创业公司加入生态链。

小米不仅以“投资+介入生产”模式深度参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成长,还主导产品定义和供应链管理,让后者享受小米的品牌红利、渠道红利、用户红利和海外市场红利,倾力帮助其从初创公司快速生长为中型企业。

事实证明,这套打法卓有成效,小米生态链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1年底,小米生态链企业已有超过300家,贡献销售收入300亿,其中有4家已经上市。

“智慧家庭”概念深入人心,强势的小米硬件生态成为大多数用户搭建全屋智能的*选择,小米看似“遥遥*”了。

华为来迟了吗

华为布局智能家居生态,相比捷足先登的小米,可谓姗姗来迟。

2015年年底,华为正式瞄准智能家居场景并发布HiLink战略宣布入局,彼时小米已经在该领域深耕两年有余。

2019年初,华为发布“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1”代表手机,“8”代表平板、PC、VR设备、可穿戴设备、智慧屏、智慧音频、智能音响、车机;“N”代表泛IoT设备。华为在研发智能单品的同时,推进全场景智慧化战略,业务围绕“智慧办公、运动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和影音娱乐”五大生活场景。

同时期,小米生态链以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和智能电视为核心的产品矩阵已初步形成,截至2019年6月,智能设备连接数量接近2亿台。

华为的战略是搭建底层平台和积累底层能力,一以贯之。

华为HiLink协议能使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互联互通,让不同厂家的设备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华为通过开放的HiLink平台连接越来越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吸纳更多兼容产品加入,以快速覆盖成熟产品类别。

由此,华为的AIoT联盟日益繁荣。据披露,华为目前与海尔、美的、格力、飞利浦、东芝、佳能等全球600多个家电品牌建立合作。2020年,美的、老板、九阳等品牌搭载鸿蒙OS的智能电器产品也陆续上市。

前装市场的抢先“预埋”,则是华为早于小米的深谋远虑。为应对单品智能到全屋智能的阶段转换,华为针对性地布局“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作为“智慧化家庭基础设施前装建设方案”。

为此,华为联合了中海地产、招商地产中粮地产、绿地、万科、碧桂园等地产企业,以及居然之家、欧派等家装企业。2020年,多个全屋智能落地样板间开放。

为吸引成熟品牌和传统企业加入华为生态,华为“定义硬件”的底层软件能力以及协同软硬件统一的技术积累,*说服力。

操作层面,鸿蒙OS实现手机与智能家居之间的底层系统互联,交互连接也颇为“优雅”:用户仅需用手机“碰一碰”即可快速连接设备,家电工作状态随即可视;同时,设备能够主动推送运行情况及耗材余量。

同一灵魂,不同形态

当人类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智能硬件设备极大概率将从“技术多元”向“标准统一”发展。实现多设备统一的最终画面,或许便是——“同一灵魂,不同形态”。

实际上,市面上多数智能产品生态,仅停留在收发指令和控制阶段,技术门槛不高,只需给产品加上WiFi模块开关即可实现。然而,串联多个接收并执行命令的智能单品,不足以满足“智能系统”的期待,小米也不例外。

因此,厂商们都开始加紧优化系统,着手生态布局。

此时,不尽人意的小米生态交互设计,显得尤为“不思进取”,众多米粉倒戈别家产品的现象也已见怪不怪。“小米一大堆独立的APP,导致割裂的用户体验,反而把小米产品之间的生态沟壑越拉越大。”资深米粉SeeOne坦言,用“可惜”二字都远不足以描述他的失望。

对手林立,小米在泛IoT领域继续高歌猛进的空间日益逼仄。去年以来,小米生态链销售增速刹车,MIUI风评沦陷,现在的小米似乎并不像过去那样“一骑绝尘”了。在SeeOne看来,小米应该意识到,打磨软硬件合一的产品更具长远意义,如果急于求成,将功能看似炫酷、实则满目bug的半成品推向市场,等同把用户拱手让人。

对小米来说,市场挑战颇为严峻,黄海表示,“小米智慧小家电的产品定位,以及性价比模式的成功,时代因素不可忽视。”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用户开始转变消费习惯;智能单品仅有性价比,或将难以说服中国消费者。

过去以智能单品为主流的市场,成就了小米的辉煌。全屋智能阶段的故事或将是另一套剧本:从底层技术来看,华为凭借物联网底层架构已占得“万物互联”的先机。

如其企业愿景所述: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个性化智慧体验。

华为的布局已经可以隐约窥见这种影子:未来有望大规模落地的鸿蒙OS,其分布式技术能够帮助IoT硬件设备厂商实现“产品即服务”, 有效赋能IoT硬件升级,大大提升现有产品附加值。

等到鸿蒙成熟时,其系统性能与协同表现将尤为值得期待。

尾声

一边是华为囿于众所周知的困局中,一边是小米的生态壁垒日渐式微,拥趸们难免心情复杂,但也不至于沮丧:

即便如此,华为仍然代表中国*进的自主研发技术;小米仍拥有中国最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二者都属于助推中国产业崛起的民族企业。哪怕暂时处于低谷乃至步履维艰,如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总会到达顶峰。

这次,我希望华为和小米都能登顶。


参考资料

1、《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小米生态链谷仓笔记

2、2020年年度报告,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3、《华为成长之路:影响华为的22个关键事件》,邓斌

4、《为什么说华为手机芯片看不到希望?》,差评君

5、《比MIUI更糟糕的,是小米的布局与生态》,SeeOne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