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对韩寒来说,不是个问题,但对围观者来说,他又似乎必须解答这个问题。
今年春节,韩寒带着新片《四海》重返春节档。放映首日,《四海》票房就达到2.34亿元,超越《这个杀手不太冷静》(2.17亿元)、《奇迹·笨小孩》(1.89亿元)、《熊出没·重返地球》(1.1亿元),成为仅次于《长津湖之水门桥》(6.65亿元)的热门贺岁档。
但很快,票房和口碑呈现出割裂。当天下午,话题#四海难看#登上微博热搜,如今豆瓣评分仅5.6分,在一众贺岁档中,排名垫底。更直观的数据体现在第二天的单日票房里,《四海》刚刚突破1亿元,不仅被《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熊出没·重返地球》反超,甚至成为单日票房降幅最多的影片,高达56.2%。
这并不是韩寒的*部电影,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再到《飞驰人生》,韩寒前3部电影的总票房超过33亿。韩寒“背叛”了那个曾经和资本势不两立的他,从一个作家、赛车手转型成为导演、商人。
只是,这种“背叛”不够彻底。作为导演,韩寒的电影始终“韩式”,甚至常常夹带私货。这种风格表现为,抖机灵式的金句、无厘头的冷幽默、永远与车相关的剧情、小镇青年出身的主人公……有网友说,韩寒的电影有六大元素:大海、小岛、公路、小镇青年、赛车手、父子关系。
韩寒始终追逐的是自我表达,不管是当时毅然决然的退学,还是选择以书养车、成为专业的赛车手,再到后来突然转型做导演。
一些80、90后观影人群,对于韩寒*个性的审美依然保持吸引力,但更多人对于没有进化地、重复讲失意文青的故事感到厌倦。
人到中年,想要兼顾喜好与赚钱的韩寒,身上凸显着转型的困境与矛盾:一方面表达情怀,一方面又需要靠近世俗,只是有时候总会面临取舍。
“韩寒的味道”惨遭滑铁卢
大年初一的凌晨两点,距离《四海》上映还有几小时,韩寒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这部电影前后用了两年多,是积累创作了很多年才能得到的表达机会,我觉得那些克制与张扬,片刻的欢愉与永恒的忧伤都在里面燃尽了”。
看得出韩寒很重视这次作品,从2021年4月22日宣布定档开始,到*支预告片,电影海报,全阵容剧照,机车制作特辑,动作版预告片,韩寒就在微博上,不定时宣传他的第四部电影。每条微博下方评论区,都被粉丝的“期待声”占满。
除了韩寒这一知名导演的光环加身,影片还集结了刘昊然、刘浩存、沈腾、尹正、周奇、张宥浩、乔杉、冯绍峰、王彦霖、黄晓明、陈小春、万梓良等豪华卡司团。王一博、冯绍峰、尹正、刘昊然、黄景瑜等当红明星的转发助力,也彻底拉高观众对其期待阈值。
上映当天,除了最受期待的超级巨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外,《四海》票房成绩稳坐第二把交椅,冲破两亿。在“史上票价最贵春节档”,以及当前低迷的行业背景下,有此成绩,已属不易。
然而,到了第二天,《四海》单日票房就被《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熊出没·重返地球》反超,位列第四。
口碑也惨遭滑铁卢。上映仅半天,话题#四海难看#登上微博热搜,实时搜索下方,充斥着“退钱”“难看”“看不懂”“添堵”等字眼。有网友调侃,“是有深度的电影,很写意的现实,平缓的跌宕……”
以文艺青年、专业影评人为主的豆瓣,评分更是仅有5.6分,不仅是春节档中*,也是韩寒系列电影里的新低。有人认为影片剧情过于压抑,不适宜春节档;有人说《四海》是韩寒的青春疼痛文学;有人说剧情过于寡淡,故事像个缝合;更有人直接将影片总结为“套路化的剧情+生硬的段子+浮于表面的热血”。
这一结果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毕竟,作为导演,韩寒的电影曾在春节档产生过较好的“品牌”效应。2017年,韩寒以《乘风破浪》首次闯荡春节档,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通过口碑一路逆袭至10亿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2019年,韩寒带着《飞驰人生》再次角逐春节档,票房攀升至17亿。
当然,也不乏有人对此推出较好的评价。有部分观众认为这是一部韩寒个人风格很强烈的作品,是韩寒的味道,网友@初渡给了四星好评,“个人风格非常强烈的电影,已经预想到口碑的两极分化了,我自己是很喜欢的。阿耀从热闹人群中穿身而过,想抓住些什么,但最后还是只有自己一人。喜剧的外表下内核是悲伤的,是四海为家,也是四海无归处。”
评价两级分化的情况,在韩寒的电影中并非首次出现,《后会无期》推出时,一位影评人云飞扬评价说,这是“韩寒的《大话西游》”。他坦言,影片*的卖点还是韩寒的个人品牌和公众形象,简单来说就是粉丝电影,并且提到,韩寒在很多桥段上会故意做一些常识性犯错,有些无厘头,给观众带来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
但这种捉摸不透,如今在《四海》中更加明显。“整部电影像个缝合怪一样,什么都沾一段,什么都没结果…”“像一锅寡淡的涮锅水,既不像水,也没什么味道”。
有人评价,韩寒终究成了商人。
自我与商业的平衡
《四海》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多年未见重相逢的冤家父子吴仁耀、吴仁腾开摩托时撞见了志不同道不合的孤儿兄妹,还巧遇各种不靠谱的狐朋狗友们的故事。
但电影本身带着韩寒浓浓的电影标签,小镇青年、车、幽默金句、拧巴的父爱、独特的取景地等。
个人标签重,是观众对于韩寒电影的直观评价。
韩寒常常将鲜明的自我投射到电影上,比如,谈及“韩式电影”,大部分人的*印象是车。
在《四海》中,摩托车是主角阿耀赖以生存的绝技,也是他的朋友,贯穿主角的成长,以及影片始终。《飞驰人生》中,张弛将赛车作为毕生热爱的信念,搞笑的段子也围绕车展开。《后会无期》中,主人公凭借一辆老旧的汽车横跨中国,一条公路、一辆车,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在《乘风破浪》中,讲述的正是赛车手徐太浪因为赛车梦与父亲不合,结果在一次车祸中,徐太浪开启了自己的穿越之旅,开始与父亲和解。
韩寒对于车的痴迷,众所周知,17岁依靠《三重门》获得200万巨额版税后,韩寒立马把钱投到赛车上,人生*桶金就此花光。
而韩寒作为赛车手的过往,能让他在影片中自信呈现赛车知识,赋予了电影真实感,也搭配流畅的镜头语言推动全片的发展。另外,作为一代青年偶像,作家、赛车手、导演,韩寒一路必定经历过如同徐太浪,和父辈、和既有秩序的和解,也是他电影中的自白。
除此之外,还有韩寒执着的小镇青年、父与子、兄弟情、爱情、诙谐的哲理段子,等等,这些韩寒电影的标配元素也曾出现在过去的几部电影中。
有人说,“韩寒其实一直都在拍同一部电影”。
但是,作为导演,韩寒需要平衡更多。
他曾表达过,“优秀的创作者*秒他就应该为市场,为自己的投资人,为自己的股东,为自己的受众去考虑一些商业回报的问题……所有人必须得要记住一点,自我表达是非常非常奢侈的一样东西,你不能一方面自我表达,一方面怨市场不懂你的自我表达……不是所有的缥缈的东西都值得被放出来,让所有人看的。”
韩寒似乎一直在寻找商业与自我表达的平衡。
过去,韩寒是一个很有想法很自我的人,初当导演时,就经常被抱怨“不听话”。比如在拍摄《后会无期》中,韩寒经常与制片人发生矛盾,韩寒想要启用新人演员、沙漠的戏规划去新疆拍、韩寒在微博上发出电影slogan宣传语遭到制片人方励的极力反对,种种原因,导致《后会无期》的投资达到了5000万人民币,比原计划整整多出2000万。
在《四海》上映前发布的那封信中,也提及,和《飞驰人生》一样,韩寒的灵感总是突如其来。“我们休息五分钟,我忽然有了一个新想法”的情况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
但这也容易导致,韩寒系列电影,受制于韩寒的随意性。由此导致电影口碑备受争议。
《飞驰人生》推出后,澎湃新闻评价,韩寒是一个优缺点明显的导演,拍的三部电影都没有对人性有很深的暴露,也没有反映超越青春仿徨的时代矛盾,对故事的叙述也过于依赖巧合和段子。
做不了商人
常常拿来做比较的另一位作家郭敬明,则是一个迥然不同的样本,将自己的商业价值和商业版图扩大到了*。
有一个故事是,在《小时代1》的推介会上,郭敬明没有放电影,而是放了一个堆满了数字和图表的PPT,其中包括这部影片详细的目标受众群、年龄区间和“小时代”IP的热度指数,郭敬明想证明的是,从他决定做电影开始,他就已经准确地知晓这部商业电影要卖给什么样的观众。
“小时代”系列4部影片总票房达到17.91亿,郭敬明证明了他作为一个新人导演的商业能力。
而韩寒的从商之路则显得曲折。
2006年,韩寒发表了自己的*张专辑,其中歌词里有这么一句“现实理想,中间隔着南墙”。他把理想看得很重,隔着南墙也要撞上去,“对赚钱没什么兴趣”。
年少时期的韩寒,常常发表对过度商业化的厌恶。他曾在博客公告中写道: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剪彩,不出席时尚聚会,不参加颁奖典礼,不参加演出,接受少量专访,原则上不接受当面采访,不写约稿,不写剧本,不演电视剧,不给别人写序。
不过,结束叛逆期之后,韩寒对商业有了不同的理解,长大之后,他又说,“现代社会里,我觉得商业带来的更多的是创造”。
成为导演之前,韩寒的商业之路并不顺利。
韩寒的创业,始于2010年,28岁的他,办了本杂志,名为《独唱团》,在稿费极低的年代,他开出了最高一个字两块钱的稿费。虽然仅仅出了一期,但卖了300万册,还给后来的“ONE·一个”APP的推出留下了种子。
2012年6月,韩寒担任主编,推出了一款文艺生活类电子读物“ONE·一个”,每天为用户带来优质图片、文章、音乐和影视内容。同年10月,其网站和APP正式启动。发布后24小时内,该软件就登上App Store免费排行总榜第1名,也是*一款达到此排名的的文艺阅读APP。但到了2017年,项目还是匆匆关掉。
韩寒还曾是“很高兴遇见你”餐饮店的合伙人,并让品牌迅速大火,但最终,各地分店因经营困难、陆续关闭。
另外,在许多投资的项目中,用韩寒自己话说,“稳赔不赚”。
直到2015年,韩寒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上海亭东影业,从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开始,就通过亭东影业主控了。2017年、2019年,亭东影业相继获得博纳影业、景荣资本辰海资本战略投资3.1亿人民币和阿里影业的战略投资。
如今,他不仅是总票房超过33亿的知名导演,还开始投资更多电影。去年电影市场的一匹大黑马《扬名立万》,没有大制作,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导演,该片上映46天,累计总票房突破了9亿元,投资方分账3.14亿元。此外,亭东影业还参投过《万万没想到》《杀破狼·贪狼》《解忧杂货店》《地球最后的夜晚》《阳光劫匪》。
2021年,韩寒圈内的好友路金波旗下公司果麦文化成功登陆A股,为了绑定大IP,路金波也给了韩寒母亲4%的公司股份。
与之相伴的,那个曾经鲜衣怒马的韩寒,在时光的长河里,开始扮演一个低调的商人。微博上,韩寒敬业地做着电影宣传,不再犀利点评公共事件,不再骂烂片,出席活动,极尽克制,微笑应对。
但是,偶尔,在电影中,观众还能人物身上透出的冷峻真实与热血中嗅到“韩寒的味道”。
成为导演,其实也是韩寒的一个梦想。2014年,韩寒曾在《中国电影新力量》演讲中提到了自己的四个梦想:科学家、作家、冠军车手、拍电影。虽然生活磨平了棱角,但他的选择还是如同他的电影一样,带着浓烈的个人色彩。
电影时期的韩寒与小说时期的韩寒有着统一的气质。曾在《后会无期》上映时,韩寒称,自己的电影是加强版的小说,“我给它很多留白的空间,通过音乐,通过别的。”
韩寒还是做不了商人。
当然,韩寒影业上的成功不排除行业的时代红利。《时代造导演:“摇摆”的陈凯歌们,遇上“坚定”的郭敬明们》曾经指出:“那是一个狂热的年代,大量非专业的资本进入电影市场,堆砌着行业的泡沫,”不少从业者回忆起“小时代”掠夺票房的年代,都无不感慨,“后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票补的出现,市场朝着更加疯狂的方向发展。”
如今,这种红利消失了,叠加在商业与艺术中的博弈,韩寒的导演之路或许还会经历坎坷。
就像观海新闻分析这次《四海》的口碑下滑时称,韩寒电影以“机车在路上、父爱在心里、爱情在别处、兄弟在身边”的套路为主,主打小镇青年的青春浪荡传奇,从《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飞驰人生》到《四海》,这一模式渐显颓势。
个人表达可能与需求相同,但不会一直一致,或许这也是导致韩寒电影市场表现飘忽不定的原因,不过,他可能对此也并不在乎。
参考资料:
《时代造导演:“摇摆”的陈凯歌们,遇上“坚定”的郭敬明们》,毒眸
《一部《后会无期》,串起韩寒与他的商人朋友们》,财经天下
《韩寒投资8部电影总票房过50亿 持股3家公司总市值超200亿》,搜狐娱乐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盒饭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