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史上最霸气:抢大学生,浙江拼了

从南到北,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城市,从省会中心到北上广深,争抢人才盛况震撼,这俨然成为了一场城市之间的“战争”。
2022-02-17 16:51 · 投资界  周佳丽   
   

浙江打响了2022人才抢夺战第一枪!

今日(2月1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在会上提到一个堪称震撼的新政——

大学生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欢迎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到浙江来就业创业”。

同时,除了杭州市区,浙江将全面放开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落户限制,神仙般的扶持政策十分诱人。

至此,新一年的人才争抢战来了。人才已经成为最珍贵的战略资源,2022刚开年以来,已经有包括珠海、昆明、保定、亳州等十余座城市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张开了怀抱,就连千金难求的“上海户口”,也开始放宽了政策。

从南到北,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城市,从省会中心到北上广深,争抢人才盛况震撼,这俨然成为了一场城市之间的“战争”。

浙江争抢大学生:

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政府代偿!

浙江,堪称史上最壕的省份。

在上午的发布会上,浙江发出了强烈信号:正在谋划构建共富型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提升就业质量,加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并推出了史无前例的诱人大礼包。

浙江省研究起草了《浙江省“扩中”“提低”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浙江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80%、20—6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45%。

据悉,《行动方案》的核心内容,可以用“8+9”来概括。“8”,就是推动“扩中”“提低”的八大实施路径。从“社会结构系统性优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促就业、激活力、拓渠道、优分配、强能力、重帮扶、减负担、扬新风八大路径,切实发挥好“扩中”“提低”改革对共同富裕各领域改革的牵引带动作用。

“9”,就是当前阶段重点关注的九类群体。按照全面覆盖和精准施策相结合的原则,在推动八大路径全面落地的基础上,瞄准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扩中”重点群体和收入水平低、发展能力弱的“提低”重点群体,提出了当前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九类群体,这九类群体包括技术工人、科研人员、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高校毕业生、高素质农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进城农民工、低收入农户、困难群体,率先推出了一批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

针对高校毕业生端,在落户政策上,为了吸引更多人才留在浙江,除了杭州市区,浙江已全面放开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杭州的落户条件为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万元到40万元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

就业方面,会上,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提到:

大学生从事家政、养老和现代农业创业,政府给予10万元的创业补贴;

大学生到上述这些领域工作,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就业补贴,连续补贴3年;

大学生到浙江实习的,各地提供生活补贴。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发放每人3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

大学生想创业但缺资金?这次发布会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创业可贷款10万元到50万元,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的将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一次性推出如此优惠政策,陈中表示,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浙江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人才工作来抓,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包袱、压力、负担,而是把他们作为优质的资源来配置、引进、使用和储备。“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对浙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

一直以来,浙江都是用工大省,省外务工人员在浙江有2300万,他们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浙江,省外务工人员与本地户籍的劳动者享受同等的就业创业服务和政策。另外,浙江还开发不讲技能、不讲学历、不讲年龄的爱心岗位,专门安置脱贫人口,保证他们的月薪4500元以上,去年全省有脱贫人口225万。

这一次,浙江直接拿出真金白银,话题讨论异常火爆,一度冲上微博热搜TOP5。网友纷纷点赞:“财大气粗”、“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羡慕浙江”、“浙江果然大气,有魄力”、“别拦我,我要去浙江创业了”、“你可以永远相信浙江”。也有网友调侃道:“现在,抢人大战也开始内卷了。”

浙江创投大爆发

科创基金新目标:超10000亿

浙江更猛的,还有创投力量。

2022伊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基金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快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构建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和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针对《意见》提出的总体需求,清科研究中心进行了详细解读:

功能定位:政府科技创新基金、科技公益基金、科技私募基金、重大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基金四类基金支持;

重点投资对象:主要投向“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等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目标要求:到2025年,具有浙江特色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基本形成,各类科技创新基金规模达到万亿元以上,撬动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3200亿元以上,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高地,为浙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同时,《意见》提出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充分发挥政府科技创新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政府科技创新基金,高质量推进政府科技创新基金运作,探索“投拨结合”的联动机制,创新评价退出机制;

支持发展科技公益基金。鼓励社会力量牵头设立科技公益基金,落实科技公益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科技公益基金会依法开展投资,鼓励科技公益基金会创新资助方式;

支持科技私募基金发展。引导私募基金投资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创投机构参与科技创新决策和投资科技项目,简化股权转让流程;

推动重大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基金发展。鼓励各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发起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各级政府产业基金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创新平台做大做强。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开展“先投后股”科技成果方式转化试点,探索建立“投拨结合、先拨后投、适度收益、适时退出”支持模式,对有前瞻性、引领性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项目,先期通过第三方投资机构尽职调查评估和科技项目立项予以资金支持,在项目成果进入市场化融资阶段时,将前期项目资金按市场价格转化为股权等投资性权利,参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或退出。

送钱、送房、送户口

史上最强人才战,各地拼了

2022年,又一场人才大战在城市之间上演了。

追溯起来,2018年几乎可称为我国“人才大战元年”。彼时,深圳在抢人,南京在抢人,杭州在抢人,武汉在抢人,成都在抢人,长沙在抢人,西安在抢人,重庆在抢人,合肥在抢人,郑州在抢人……所有的主要城市都发布人才购房新政,甩出大礼包。

那一年,西安抢人令人记忆深刻,堪称缩影。仅一天,西安共迁入落户人口达到创纪录的805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76人,本科学历3139人,大专学历1258人,中专、技校学历505人;人才引进367人。其中,一位女博士落户西安,民警专人专车接送10分钟搞定。

没有最狠,只有更狠。现在,各城市已经将目光瞄准应届毕业生。正如上海市政府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之前“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具体来看,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即该4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办法》还提到,“博士、研究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也就是说,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和华东师大的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符合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从尖端人才到应届大学生,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这场人才争抢战中,没有最狠,只有更狠。数据显示,仅2019年,全国就有超过170个城市发布人才政策,“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二线城市更是来势汹汹,有分析人士总结,二线城市“抢人”三板斧:送钱、送房、送户口。

众所周知,二线城市的吸引力与一线城市无法相提并论,在创业机会、产业结构、经济发达程度、医疗教育条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而如今一二线城市混战交织,像武汉、西安、南京、成都、苏州、杭州、合肥、郑州、青岛等城市,纷纷给人才落户大开绿灯,给予优厚条件,希望可以抢夺更多的人才。

45岁以内本科生可落户成都、40岁以内大学生可落户合肥和武汉、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在线落户西安、武汉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分别制定了最低年薪4万、5万,6万、8万的政策、天津给博士发放生活补贴、苏州给落户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三年补贴......

而人才大战,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之战、抢人政策之战,更是一场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之战。悄然间,人才成为了最珍贵的战略资源,人才就是未来。眼下,堪称中国史上最激烈“人才争夺战”仍旧上演着。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周佳丽,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2/486717.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