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思科(Cisco)的认知,或许是因为很多时候人们讨论它,总会提及华为,所以对它有那么一丝印象。但是至于思科的核心业务,可能有些人知之甚少。实际上,这并非是业内人士的关注度不够,而是因为思科在中国市场上异常低调,而且经历了由盛及衰的阵痛期。
据了解,早在1994年,思科公司便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而且,仅在华为成立的7年后,思科就在中国积累了超四千名员工,发展了2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彼时,思科更是在路由器设备上,一度突破80%的市场份额,华为都不是其对手。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余年过去,国内路由器市场却鲜有思科的影子。那么,思科是如何丢掉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的,新的财年又在作何打算?近日,美国思科发布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也让其最新的发展动向浮出水面。
01、财报瑕不掩瑜,新业务增长难抵传统业务下滑
据思科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思科销售额127亿美元,同比微增6%。净利润为3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5亿美元相比增长17%。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思科在本季度凸显出传统业务下滑、新型业务尚未形成气候的现实状况。这也归因于,思科近年将其业务模式更多地转向软件和应用,特别是那些能够产生高经常性收入的服务。只是,短期来看,这种转型的成效并不明显。
而且,倘若其无法证明新型成长业务,足以抵消传统业务营收的下滑,股价下跌也将成为常态。据观察,年初至今,思科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13%,其中过去30个交易日下跌了11%,在以上两个时间段内均落后于标普500指数的涨幅。
当然,思科这样的转变,也带来了营收上的此消彼长。随着该公司从销售数据交换机和路由器这一核心业务转移,该公司正在投资以增加其基于订阅的软件和服务的经常性收入。思科预计,到2025年,订阅营收将占总营收的50%,比2021财年的44%增加6个百分点。
据了解,1984年12月,思科系统公司在美国成立,创始人是一对教师夫妇,名为莱昂纳德·波萨克和桑蒂·勒纳。夫妇二人设计了叫做“多协议路由器”的联网设备,用于斯坦福校园网络(SUNet),将校园内不兼容的计算机局域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这也是后来在千家万户十分常见的路由器的雏形。
此后,该里程碑事件,也被视为是联网时代真正来临的标志。2000年后,互联网已经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思科也借助其基础业务不断扩大规模,当年市值更是高达5550亿美元,超过彼时市值最高的微软。
不过,思科也为其业务模式单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感到焦虑不已,因此也试图向半导体行业进军。随后的几年,思科也开始了高频率、大手笔收购芯片公司,在这个新赛道纵横驰骋。
例如,2004年,思科以8900万美元收购ProcketNetworks,其价值在于该公司的研发人才团队,有助于提升思科后续的Silicon One研发能力。2007年,思科收购了一个专攻加速网络处理芯片的初创公司Spans Logic以及Nemo,后者的网络内存芯片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核心交换平台和服务模块的性能。由此可见,思科的芯片业务也是围绕路由器展开。
直至2019年,思科发布了Silicon One Q100芯片,该芯片首次完成网络芯片(交换、路由、矩阵)架构的统一。只不过,30多年过去,路由器依然是思科的业务大盘,尽管其近两年发布的全新的网络芯片和高速网络处理芯片,对整个路由器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对于思科来说,其半导体业务却依旧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而且,此前思科也在布局数据中心上,采用同样的路数,瞄准了硅光子技术,并购了大量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的企业。不过,靠收购迅速扩张的潜在危险,早已给思科留下了前车之鉴。
2001年左右,大批互联网倒闭,对互联网周边的网络产品需求也大幅下降,一直保持高增长的思科也如山雨欲来。当年4月中,思科公司*次对业绩放出下滑警告,公司的第三季度的收入可能比*季度下滑30%,这也是思科上市11年以来*次出现连续财政季度收入下降。
彼时,股票股价也由80美元的高价跌到了16美元。当初发誓永不裁员的思科总裁钱伯斯,也不得不进行了一场近万人的裁员计划。
在通过“买买买”方式在芯片领域站稳脚跟后,思科又转型软件领域,试图在这个新的领地,分得一杯羹。例如,在2020财年第二财季,思科完成了对德国私人持股企业软件公司replex GmbH的收购交易。
此外,近日据华尔街日报称,网络设备企业思科计划以200亿美元收购网络及IT管理分析软件提供商Splunk。如果成功,这将是思科历来金额*的收购案,比2005年收购Scientific Atlanta 的70亿美元高了将近3倍。据了解,二者坐上谈判桌,各有算盘,Splunk希望借收购摆脱危机。另一方面,思科则希望改变以路由器、网络交换器为主的营收结构,扩大软件收入。
由此不难看出,思科进军软件领域的决心。然而,这次公布的财报营收结构数据分布也意在说明,思科布局软件之路可能道阻且长,还充满变数。
02、内部危机不断,巨头之争败下阵来
近年,思科对外传播声量微弱。但是每次的内部矛盾激发,总会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例如,今年年初,就有媒体报道,Cisco路由器产品线出现多起安全漏洞,其中5款产品更被列为“致命”等级,恐怕危及各种规模的企业信息安全。
据报道,在全部有疑虑的产品中,有三款存在RCE漏洞(Remote Code Execution),让黑客可以远程执行命令,并且能够远程提升入侵者的权限,是所有安全漏洞中最严重的级别。Cisco主动披露了15个路由器安全漏洞,发生在他们的RV160、RV260、RV340和RV345系列产品上,并且已经发布了软件更新修补漏洞。
与黑客通常选择大型企业入侵所不同的是,利用这些漏洞,黑客可以从中小企业着手,逐渐渗透多家大型企业。所以思科路由器产品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正在扩大影响范围,中小企业也不容忽视。
除了产品方面安全问题频发外,思科的内部人才团队震荡,也极为受外界关注。例如,2019年8月1 日,网传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Cisco)上海部门全部裁员,赔偿是N+7,人均100多万,尽管有消息称,思科为此事辟谣。但是思科每逢发布财报的同时,便进行裁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例如,2011 年 7 月,思科宣布一次性裁员 6500 人,2014 年 8 月宣布全球最多裁员 6000 人,2016 年 7 月宣布将裁员 5500 人。思科一路发展的过程中,人才队伍不增反降,也侧面印证了,这个看似神秘的巨头企业,也有不堪的一面。
实际上,思科原本在中国本土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在早年却因为与华为在国内外都有着直接的竞争,因此也与华为发生了一场国际侵权纠纷。
不过,即便没有这场纷争,华为也可以靠产品的质量与性价比更胜一筹。要知道,2002年华为到美国参加通讯产品展览会,华为在展会上展示的产品已经和思科相差无几,但是价格与思科相比,有着*的优势。甚至比思科便宜了20%-50%。展会之后,华为也开始在美国市场上打开了销路,虽然前期增长并不迅猛,但是一直处于乐观的增长状态中。
而思科却刚好相反,无论是销售情况还是市场的占有率,都一路滑坡。后来在巴西的数据产品招标会中,华为又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实惠的价格拿到了订单,屡次的棋逢对手,又败下阵来,也让思科显得有些抓狂。
据小道消息称,彼时思科为了对付华为,甚至还专门成立一个工作组,讨论怎么打击华为。随后的2003年1月,思科果然向华为发起侵权诉讼。思科全球副总裁要求华为必须承认侵权、赔偿、并停止销售。不过华为也强硬的回复:“拒绝承认侵权。”因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双方不欢而散,尤其是思科,一直耿耿如怀。
彼时,原本华为已经做了让步,同意停售那款具有争议的产品,但是思科却得寸进尺,不依不饶,最终华为只能积极应战,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即便是在美国的法律条款之下,最终的判决结果,也让思科无可奈何:华为的产品不涉及侵权。
自此,思科不仅输了官司,更输了市场。而华为却正是因为这场官司,名声大噪,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对思科形成了碾压之势。很显然,这也是思科没落的开始。
03、结语
思科作为路由器领域的行业巨头,早年可谓风光无限。无奈却因为其业务模式过于单一,也遇到了规模瓶颈,尽管思科也早已意识到,谋求转型才是长久之计。无奈其在传统业务的大本营上,已经有失守的颓势,数据下滑已经难以逆转。
与此同时,其新型业务尚未成型,因此在二次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情绪大于理性。无论思科如何发展,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希望看到的是,其未来的增长空间,而不是止步不前。而最新财报的数据,显然撕下了思科这位巨头的“遮羞布”,其未来能否稳住江湖地位,也将充满变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于见专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