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居家办公,老板急疯

不少人认为居家办公更累了,一部分的累,在于公司无法适应线上管理之后多出来的汇报等形式工作。
2022-05-18 10:23 · 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  刘车仔   
   

居家办公,最焦灼的人群之一,大概是公司老板。

当昔日围绕在办公场所的员工们退回到自己的私领域,工作还能保证完成吗?

最近,有网友在脉脉爆料,尚德公司要求居家员工连夜安装监控软件检测考勤,软件每5分钟自动截屏一次,一天抓拍截屏少于89次即算旷工。结果是,不仅员工自己要被扣除全部绩效,上级与HR也被“连坐”扣钱。

发帖人表示,因为害怕被罚,上厕所都不能安心。

类似的奇葩规定并非孤例,在陆陆续续的居家办公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在考勤、日报、线上工作会议上下功夫,让员工苦不堪言。

随着越来越多公司尝试居家办公,越来越多的矛盾被接连引爆。

远程办公、共享办公软件的成熟,居家办公的条件已经具备,但为什么居家办公还是频繁暴露问题?

这一波波居家办公,就像一个实验场,让人们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合理的办公模式。

01、疯狂监工

在微博上刷到尚德公司每5分钟抓拍一次员工的事情,二梨也正在经历一场监控下的居家办公。

两周前,在得知全公司居家办公的时候,她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体验自由职业的快乐。可没想到,当天晚上10点多,公司行政连夜发来新的居家管理条例,令所有人大跌眼镜。

公司规定,居家期间,考勤照常执行,每天9点在钉钉打卡,上传定位。此外,每个人必须全天让会议软件处于开启状态,在此之前,必须检查笔记本等电脑设备的摄像头是可用的。

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家,大家也必须死死坐在电脑前,因为公司还配备了专门的值班人员检查。如果有人连续20分钟未出现在屏幕上,被发现两次以上则会被警告,三次就扣绩效。“这跟监视犯人有什么区别?”二梨每次要离开办公桌一会儿都提心吊胆,“只好跟值班人员提前报备下,比如我要去倒个水啊”。

在家办公,与想象中差距很大。

如果说全天开视频只是为了把员工牢牢固定在工位上的小小努力,那么写日报、小时报则是公司对员工进一步的监控。

王喜的公司原本就有写周报的传统,居家办公期间,周报变成了日报,不仅如此,还必须精确到每小时做了什么,比如9点-10点,在表格上细化出来。根据网友吐槽,有公司还规定了小时报的字数;有小型公司更是规定了员工必须每个小时上传一次,“每天8小时,上传8次”。

王喜说,写工作报告他本来也不反对,每周写一次,有利于自己总结回顾自己的工作进展,但细化到每天每小时之后,工作报告就变成为了写而写,每天都要绞尽脑汁想怎么描述这个小时的工作。

为了让自己言之有物,他只好给自己设定了闹钟,每过一个小时记录一下刚才干了什么。此外,他还要思考怎么用区别的词汇来描述同个工作下的不同流程……看着有些人把日报写得文采飞扬,王喜的厌恶感十分强烈,“面对无法量化的工作内容,工作报告成了工作成果”。

后来,王喜发现,他们每个人做的工作内容,最后只是被上一层的领导拿去汇总,充当自己的工作汇报。

在家办公令人筋疲力尽。/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居家期间,广告策划李敏秋发现,虽然不用去公司,但是每天要开的会也多了。每天9点在线上打完卡,10点钟便是一次例会。例会上,大家发言报备一下前一天的工作进度以及今年的工作计划。

但是,接下来,不同项目一点小事都要发起视频会议。李敏秋私底下向项目负责人抗议过,但那位同事也表示很无奈,因为领导给每个项目都设置了讨论KPI,最后会议要落实到讨论的记录上传。

另外,“领导总有各种各样的事要拉着几个人说说,似乎一会儿不联系你就担心你在床上睡着了”。

所以,李敏秋每天都在会议视频轰炸中度过。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才有点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最后往往需要晚上独自加班才能保证项目正常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篇论文曾利用边界理论讨论了“居家办公”领导的心态。作者总结道:没有了物理空间的限制,领导则会在时间上通过强化对时间边界的控制,来补偿物理边界控制的缺失。

也就是说:居家办公,员工处于不在场状态,其领导便持有一种“补偿心理”,认为由于下属或同事享受了居家办公的好处,那么他们可以无视时间点对其工作提出要求。

在家也不能随心所欲关掉电脑。

已有的研究也发现,在办公室工作的领导或同事会出于某种心理平衡,更加频繁地通过各种通信工具去联系居家办公的下属或同事。在办公室虽然偶尔加班但有界限,而居家办公的加班甚至需要随时回应工作。

王喜说,有一天,自己还没起床就被手机震动吓醒了,起初还以为是闹铃,彻底醒过来后才发现是公司的线上会议。

领导说,反正大家节约了上班路上的时间,索性开会就再早点。

02、老板的“摸鱼”阴影

19世纪初,随着工业时代的全面到来,大量人口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纷纷走进了工厂。工业时代一个最显著的组织方式,就是把人固定到了某一个地方进行某一个固定工作。

从此,“公司”诞生了。一开始,职工要做的就是在某一个流水线上做固定的流程工作,随着不同行业出现了不同工种,使得越来越多人需要在工厂车间以外的地方工作。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认为:“劳动者天生想要逃避工作,因此必须严格监督他们。”

于是,集办公、协作以及监督等功能为一体的办公室产生了。

除了提供办公设备,办公室的监督功能十分突出。为了防止员工偷懒,一套全面的管理体系诞生了,这套管理体系,通常设有多重手段控制员工劳动过程,例如上下班打卡、摄像头监控、领导或人事部门的巡查、严肃工作氛围的营造等等。

这些手段产生的威慑效果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员工的偷懒思想和行为,使其专心投入工作之中。但居家办公环境下,这些控制手段基本处于空缺状态。

于是,老板视角下的居家办公便出现了——员工躺在床上睡懒觉、看电影、玩游戏……

一位网友总结道,对于那种工作不可量化的人来说,居家就是噩梦。因为“不管是早早起床还是晚晚休息,老板看不到你在工作,就会觉得你没有为公司出力,觉得你很闲”,“特别是当你的工作需要前期用很多时间去铺垫的,那恭喜你,你已经被老板列入下次裁员的准人选”。

对一位管理者来说,这种触不到的管理令人无比焦灼。疫情期间,公司效益不佳让他倍感头疼,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摸鱼”学就更是感觉到一种众叛亲离,于是他也想到过居家期间在考勤上严加管理,不过最终没有落实。

另一位中层管理者说道,居家办公期间,最让她抓狂的是找不到人。有时候员工午睡睡得太嗨,到了下午5点才回消息。另一方面,项目进展速度变慢,又没办法当面催促也让她有力无处使。

事实上,一名员工居家办公的一天,可能因为种种因素呈现不同状态。

一种普遍的声音是工作和休闲界限打破,生活疲惫不堪。再加上监督的缺失和诱惑的增多使得居家办公者很容易处于一种“既不能专心工作,也无法安心放松”的两难状态之中,一位互联网运营者小宏说:“在家里一会儿做做这个,一会儿做做那个,尽管都在工作,其他什么也没干,但一项工作硬是拖慢了好几天。”

没有了办公室紧张的、不松懈的氛围,工作效率急剧降低。而在家里,时间碎片化进一步加强,这种状态会让人产生很强的焦虑感。

其中,也有人发现了居家办公成了一场对居住环境的大考验。一些居住环境较好,有书房带书桌的环境比较有利于工作。根据一份线上办公的调查显示,40.9%居家办公者的工作地点是沙发,26.2%的是床,这样的工作环境势必对居家办公者的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产生消极影响。

另外,也有不少人在居家办公期间重拾良好的习惯与心态。Alin是一位以创作类工作为主的员工,在家办公期间,公司除了规定报备出行外没有设置任何工作监管,于是她可以决定自己什么时间工作、什么时间休息。

不用上班,她甚至起得更早,每天7点半她就起床做瑜伽,接着吃完早餐后,准时9点开始一天的创作,没有了日常的会议等事务,没有任何人来打断她,她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因此,还有了额外的时间锻炼、看书。居家办公,让她从焦虑的碎片化生活中缓了过来。

03、未来的办公模式

几年来,因为疫情产生的居家办公,几乎像是一场场实验,既暴露出了原有工作制度中员工与管理者之间脆弱的信任关系,也让全世界思考起互联网变革下新的办公模式的可能。

针对网上五花八门的讨论,不少人认为居家办公更累了,一部分的累,在于公司无法适应线上管理之后多出来的汇报等形式工作;另一部分的累,在于家庭环境对工作的打断,导致工作与休闲严重混合。

一位互联网公司高管也认为,并不是所有人、所有工种都适合居家办公,“如果一项工作可以定期给出可量化产出的话,比如销售、编剧等岗位居家办公是可以的,但很多工作都无法具体量化,也可能很久才能给出一个结果,那么中间的过程如何就很难控制了”。

但假如,人们可以根据情况,自主选择在哪里办公、优化工作状态呢?早在2010年,斯坦福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就曾联手,在携程网做过一次为期9个月的灵活上班制的实验。

当时,为了节约租用办公室的成本、减少人员流失,携程网询问其上海呼叫中心的996名员工是否有兴趣一周四天在家工作(在职至少6个月,家中有宽带接入且有安静的办公角落)。其中一半员工表示出兴趣,共有252名员工符合实验资格。最后得出的实验结果是:

9个月的时间内,相比留在办公室的对照组员工,在家工作的员工的业绩提升了13%,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较少休假和请病假,同时因为他们每分钟接听的电话数量更多;同时,在家工作的员工离职率下降了50%,工作满足感也更高;按携程网的规模,每位居家办公的员工,相当于每人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成本2000美元。

疫情过后,一场结合办公室办公以及移动办公的混合办公制度的改革在美国硅谷首先出现。

2020年Twitter宣布允许员工在疫情后选择远程办公;2021年2月开始,美国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为员工提供了3种办公模式,让员工自由选择:灵活办公(每周去公司1-3次)、彻底远程办公以及少数人自愿去办公室上班。

谷歌也在2021年5月便宣布疫情结束后,允许大约20%的员工彻底选择远程办公,同时,60%的员工不必每日去公司办公,可以选择某几天去公司。

对于员工而言,相比起坐在固定的工位上工作8小时的疲累无效和浑水摸鱼,当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最适当的调整时,自然也就更能有效地分配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然后是更好地投入生产。

当然,这一切仍旧充满挑战,对于习惯了按朝九晚五的方式来查看团队工作情况的管理者而言,这意味着监督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的重大转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荣誉访问研究员梅雷亚德·奥康纳表示:

如果管理者的认知和心态,是期待利用线上办公软件,来依旧履行他们监督管控的职责,那么我只能说,像老鹰一样监督员工的信念体系不仅完全过时,越来越没有成效,而且也不应该是移动办公所倡导的。

不过,选择是双向的。

正如奥康纳所说:“其实,无论我们在哪里工作,如果我们没办法管理自己,对工作没有热情,不能按时交付结果,你的同事永远找不到你,那么移动办公或许会更快地将这些人筛选出来,并抛弃他们。”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