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半导体公司的高管频频发生动荡。张汝京博士离职青岛芯恩半导体,转任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一职;原鸿蒙负责人王成录离开华为,或加入深开鸿;晶圆代工厂联电前副董事长兼执行长孙世伟于武汉新芯离职,卸下武汉新芯总经理兼执行长职位,结束他转战大陆半导体业发展的5年职涯。
高管震动,为什么都纷纷选择再换战场?
01、撼动业界的传奇履历
张汝京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教父”。其在2000年,创办了大陆*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不到四年时间,让中芯国际拥有了四个8英寸厂、还有一个12英寸厂。但在台积电发起的专利官司后,他的离职是中芯国际与台积电达成和解的条件之一。
此后,66岁的张汝京再次创业,这次攻克的是半导体材料——硅片。在2014年,成立新昇半导体,新昇顺利通过客户40nm-28nm大硅片的认证。从新昇半导体的最新报道看到,他们现在目前已经完成了月产一万片的工艺研发配置,预计到2017年底月产12万片的产能规模,而第三期目标为达到月产60万片的产能规模。
2018年,张汝京再次创办芯恩。芯恩在2021年开年后有新进展,8英寸芯片厂的动力厂房、研发、设计、办公楼六栋单体完成主体施工,于二季度投产,12英寸成熟工艺也于第三季度时生产。
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候,总是毅然出山的张汝京在5月也离开了青岛芯恩半导体,转任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近期同样发生巨大变动的,还有王成录。
王成录的职场履历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华为。王成录在1998年加入华为,历任中央软件总裁、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等职务。而王成录的身上还有一个标签——“鸿蒙之父”。
王成录是华为鸿蒙OS的主导者,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在中央软件院任职期间,就有了做鸿蒙OS的想法。在2015年,王成录被任命为华为终端BG总裁,并带领团队用时四年,开发出了鸿蒙OS。
在美国的重重封锁下,鸿蒙OS的出现使得华为拥有了跻身生态巨头的入场券。鸿蒙OS成为众多设备的统一语言,协同连接不同设备的同时,意味着鸿蒙新生态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本土软件服务行业的发展。今年4月,余承东公布搭载鸿蒙OS的华为设备数超过2.4亿台、生态设备发货量超过1.5亿台。
5月23日,华为方面确认,鸿蒙负责人王成录已不在华为公司任职。
02、未来将转战何方?
两大传奇人物纷纷转战,其未来战场在哪?首先看王成录的选择,在离开华为他加入了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深开鸿”)。
深开鸿成立于2021年8月,注册资金5亿元,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区。从其背景来看,深开鸿也有着华为背景,其是由深圳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华为全资控股的哈勃投资,以及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深耕物联网领域,基于OpenHarmony帮助合作伙伴接入鸿蒙智联,进而融入鸿蒙生态中。
张汝京加入的积塔半导体则成立于2017年,是华大半导体旗下全资子公司。华大半导体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旗下子公司,为中国10大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之一。
可以看出,两个初创公司的发展方向与二人坚持的事业完全契合。深开鸿一直是华为鸿蒙的合作伙伴之一。有业内人士称,鸿蒙OS作为王成录的初心,即使离开华为,王成录未来做的事情依旧是让鸿蒙生态持续扩大。
对于华为来说,搭建鸿蒙系统只是雏形,面对苹果、安卓等众多竞争对手的切入,如何推广鸿蒙OS营造良好生态、提高鸿蒙OS的渗透率也是关键。“系统在分布式部署、时延和流畅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短板是生态。”兴业证券在其一份题为《华为鸿蒙深度研究》的研报中写到,“构建一个成熟的生态是鸿蒙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所在。”
2020年9月下旬,王成录曾直言:“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鸿蒙系统当时就已经满足了上手机的条件,之所以一直未在手机上使用,一是需要时间解决应用生态问题,二是考虑到和谷歌的合作关系。”
王成录的离开,也只是为了在另一层面拓宽鸿蒙OS的生态之路。
张汝京选择了积塔半导体,也何尝不是因为自己坚持的半导体事业。“大不了重头再来。”没有人比张汝京更有底气说这句话。
张汝京一直在开拓,无论是从*个晶圆厂中芯国际,又或者解决我国300mm硅片问题,他都毫不犹豫、一马当先。曾经有媒体问张汝京为什么要创办芯恩公司?张汝京答道: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协助推进中国的IDM(整合元件制造)半导体事业。
关于张汝京选择了积塔半导体,也有专家分析是因为相对于芯恩,积塔半导体的盘子更大,张汝京有多年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才能,或可全面施展。
此外,王成录、张汝京不约而同的选择都是放弃更庞大的集团公司,加入新成立“小企业”集团。积塔半导体与深开鸿有的相同点还在于二者均成立时间短、具有国资背景,是纯纯的国产企业。
03、初创“小企业”对半导体产业有多重要?
两位传奇人物投身半导体中小企业,也说明了发展国产半导体的路上,中国离不开中小半导体企业。
在半导体领域,由于寡头现象,小企业往往在市占比、产能分量来看都毫不起眼。但对于半导体的发展来说,小企业的存在是重要的一环。
从日本来看,中小企业往往是服务于链主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比如丰田模块化的创新模式,丰田城本身就是大企业和数百个配套企业形成的集群状态,这种链主与配套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的、稳定的。
从美国来看,虽然制造业的规模比重没有日本那么高,但大企业会利用资本市场并购创新型中小企业,不断获得创新活力。美国硅谷有许多创新能力强的中小科技企业。利用强大的资本市场实现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很多具有技术特点和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创业到一定阶段就实现上市或被大公司并购,硅谷不断涌现出这样激励创业者奋进的案例。
在国家强力推进半导体产业的强基计划下,中国半导体企业数量迅速增多。从新增企业数量维度,启信宝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半导体相关企业存量超过10万家,2019年全国半导体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超过了2万家,达到了近5年高峰,2020年超过1.5万家。而这些迅速增加的企业中,必然很大一部分是初创小企业。
由于优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能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我国也在重点培养中小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在培优方面,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我们将坚持培优企业和培强产业相结合。”肖亚庆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继续应对疫情的冲击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再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000家以上,支持“专精特新”的政策要扩大到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
6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越发凸显。
各地也纷纷推出政策以支持中小企业。重庆提出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鼓励“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山东实施产业链协同工程,每季度向“专精特新”企业定向发布重点项目合作等目录;安徽明确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多地纷纷敲定发展目标,出台相关政策。
04、高管震动为中国半导体带来什么?
中国大陆在半导体行业的优势在于,一旦发展成熟则能迅速实现技术规模化,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几乎难以望其项背。中国在OSAT领域也具备强大实力,占据全球市场的巨大份额。过去五年中,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突飞猛进,逐步赶上中国台湾和韩国,成为亚太地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核心市场。
不少半导体高管为中国半导体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比如国产GPU厂商摩尔线程创始人张建中、中微公司创始人尹志尧等。中国半导体中小企业占据多数,而这些动荡半导体的人物也纷纷身先士卒,冲在国产半导体前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