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昆迈医疗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纳通科技集团领投

随着科研需求的提升及临床医学的进展,未来脑磁图系统有望实现装机量从数十台到百台和千台的跨越。
2022-07-20 11:00 · 投资界讯     
   

投资界(ID:pedaily2012)消息,北京昆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迈医疗”)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纳通科技集团领投,峰瑞资本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完善技术团队,加大研发投入并扩充管线。

昆迈医疗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盛经纬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物理专业,在脑磁图(MEG)领域有多年研发经验;首席科学家高家红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医学物理和工程实验室主任和中国脑成像联盟主席,曾任国际脑图谱学会主席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物理教授及脑成像研究中心主任。

项目研发过程中,昆迈医疗不断从科学实验室引入全职核心研发人员,也从GE等大型医疗集团引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公司团队规模30余人,研发及工程相关技术人员占比超80%,以医学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为主。

目前,昆迈医疗开发的基于量子传感技术新型脑磁图,已完成科研装机,临床产品样机也已进入注册申报阶段,有望明年获得注册证,实现规模化上市销售。

人体神经和肌肉组织中的离子电流都会产生外部磁场,根据产生磁场的器官不同,人体生物磁场又分为脑磁场、心磁场、肌磁场等。其中,探测并解析脑磁信号的脑磁图技术,备受认知神经科学和脑医学领域学者的关注。

无创的头皮脑电(EEG)检测,现在并不能满足科研和临床需求。脑神经元放电后,电场传导到头皮会经过各种介质,脑脊液、白质、灰质,特别是颅骨,每种介质的导电率不同,导致脑电信号传递中,受损扭曲和衰减很严重。侵入性的颅内脑电能够避免上述劣势,但对人体伤害性大,且受限于要动手术的脑肿瘤、癫痫致痫灶切除等。

昆迈医疗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纳通科技集团领投

脑磁图技术

盛经纬表示,脑磁图是一个无创、安全的脑成像仪器,能以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实时呈现脑内神经元活动图像。脑磁信号非常微弱,是地球磁场的十亿分之一。目前国内科研机构和医院探测脑磁,通常是采用进口的“超导脑磁图”,同时需要配备专门的磁屏蔽室,进口设备售价高达2000-3000万元。除了固定成本投入外,超导脑磁仪使用过程需消耗液氦这一战略资源,以维持器件的超低温,每年维护费也高达百万。

因为超导脑磁图杜瓦罐里的温度是零下200多度,必须采用一个3cm左右的真空隔热层,将超导探测器与人体隔开。这个距离看似很近,但已经会导致脑磁信号成倍衰减,降低了人们探测大脑深部脑区信号的能力。

为了突破超导脑磁图的瓶颈,昆迈医疗自主研发了高灵敏度新型量子脑磁图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三部分核心技术:磁探测、磁屏蔽和磁反演技术。“基于量子传感的原子磁强计技术,是利用光与量子的相互作用来探测磁场,原理与传统超导技术完全不同。”盛经纬将量子脑磁图比喻为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加“油”(液氦),就能够进行脑磁探测。

由于室温下即可工作,在检测中,原子磁强计能够贴近头皮;另外,昆迈的原子磁强计已实现小型化,单个横截面仅2-3平方厘米,可以密集、灵活排布在检测头盔上,因此捕捉到脑磁信号的能力更强,“我们使用这种自主研发的原子磁强计捕捉到的脑磁信号是传统超导脑磁探测器同位置信号的4倍,”盛经纬介绍道。

原子磁强计,前身是原子磁力仪,是一套摆放在一个大约4平方米光学平台上的实验装置,为了将探测设备小型化,昆迈医疗核心成员及合作研究单位团队突破了许多挑战。将脑磁探测器小型化,并不像是把一个大镜子切割成小镜子那么简单。捕捉脑磁信号并非易事,是靠光和电的转换进行探测,要求探测器具备高灵敏度,同时内部电子器件必须没有任何磁性以防干扰。

历经七八年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昆迈医疗在核心元件设计和工艺方面也做了很多改进。例如弱磁探测器“心脏”——原子气室的开发,“要向原子气室中充入原子蒸气,同时要充入缓冲气体以实现特定原子物理态的平衡维持,这其中包括气体的配比计算及监控、气室制造过程中的精密加工、熔接键合工艺等,涉及到多学科交叉融合。目前我们完全自主掌握了这一核心部件的开发和生产能力”,盛经纬介绍道。

除原子磁强计外,昆迈医疗也自主开发了高性能的磁屏蔽系统和先进的磁反演算法软件,并将三个模块耦合在一起,形成量子脑磁图系统。当前,昆迈医疗研制的量子脑磁图系统已在华西医院科研装机,公司正与三博脑科医院等知名医院开展广泛的临床科研合作。

对于脑磁图在基础科研和临床上的应用,昆迈医疗认为将经历“三步走”:第一步,量子脑磁图作为人类大脑的高端“照相机”,将促进生命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第二步,量子脑磁图会应用到临床辅助诊断,如癫痫等神经类疾病病灶定位;脑外科手术中的功能区定位,以规避术中损伤。第三步,量子脑磁图将扩展应用到精神类疾病更庞大群体的临床伴随诊断中。

脑磁图在科研机构中的需求已经得到验证;应用到神经和精神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能够解决怎样的临床痛点?

据了解,当前磁共振和近红外等功能成像已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但上述技术追踪大脑血流、血氧变化反推大脑的活动,这些血流动力学是二级效应。

“一来血流动力学响应时间比较缓慢(4-6秒),而大脑神经元响应速度是毫秒级,因而磁共振和近红外无法实时捕捉到神经元的动态变化;第二,空间分辨率有限,虽然磁共振成像像素很高,但血流上涌后,相当于会模糊掉一片区域,生理空间上的区别度有限。”盛经纬表示,脑磁图就是要来优化解决上述问题。

针对现有超导脑磁图设备成本高、信号强度低等问题,昆迈量子脑磁图系统未来市场定价对比超导脑磁将大幅降低,规模化生产后,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基于该新兴技术,昆迈医疗也开发了可穿戴脑磁图技术,以面向脑机接口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研究领域。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美国医疗设备厂商Quspin推出了商业化的OPM(原子磁强计),由于量子脑磁图技术研发门槛较高,国内外厂商大多是从科研机构孵化而来,如国内北大、北航、中科院等技术转化。随着科研需求的提升及临床医学的进展,未来脑磁图系统有望实现装机量从数十台到百台和千台的跨越。

【本文根据公开消息发布,如有异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