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母基金如何自我修炼,他们分享了这些秘密

如果说私募股权投资是另类投资皇冠上的明珠,母基金可能是明珠里面最耀眼钻石部分。母基金如何自我修炼,是永恒的课题。
2022-08-04 13:37 · 投资界综合     
   

2022年8月2-4日,由清科创业、投资界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暨2022扬州股权投资峰会在扬州召开。现场汇集知名优秀FOFs、政府引导基金、险资、富有家族、VC/PE机构等200+优质LP和万亿级可投资本,分享中国LP市场最新动态,共探新经济下的股权投资之路。

本场《母基金的自我修炼》圆桌对话由首钢基金母基金业务管理合伙人侯琳主持,对话嘉宾为:

尚合資本管理合伙人乐德芳,

阳光汇利母基金董事总经理刘雯,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键,

苏州天使母基金总经理朱巍

母基金如何自我修炼,他们分享了这些秘密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侯琳:很高兴,这是一个非常具备专业性的圆桌论坛的主题,我也很有幸能够主持这个圆桌论坛,和几位大咖跟大家讨论母基金的自我修炼这样一个长期持续的课题。大家先简要做一下自己个人和机构的介绍。

乐德芳:我是尚合資本的合伙人。尚合資本目前主要的母基金的投资品种,集中在S基金这一块,我们做这个品类有四年多的时间,全团队都是来自于国内的一线的母基金和直投机构。我们主要关注的赛道是大国重器、效率革命,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合作。

刘雯:我来自阳光汇利母基金。阳光汇利于去年10月份成立,首期规模100亿,是一个多方生态伙伴合作性质的母基金。主要的出资人分别是苏州高新区与阳光保险集团,市场化运营团队是纽尔利资本。首期母基金的100亿分PSD三大投资维度,主要覆盖医疗健康、科技和消费等方向。

杨斌:我来自上海科创基金。上海科创基金是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于2017年设立的市场化母基金。我们承担着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使命,主要围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四大领域进行配置。上海科创基金目标规模为300亿元,目前管理规模超120亿元,布局了近70支市场头部基金,子基金签约总规模超过1800亿元,投资组合企业超过1800家,已上市企业达到68家。

张键:我是来自深创投。深创投目前在管的资金规模大概是4300亿,主要投向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硬科技领域。深创投成立23年来一共投了接近1500个项目,目前已有222家企业上市。今年已有17家被投企业上市,同时还有22家被投企业过审、57家被投企业在会里审核。

深创投从2016年10月起受托管理规模1000亿的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目前深圳市引导基金的子基金已经投资了3000多个项目,约90%是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子基金投资的企业中,有220多家目前已实现上市,有200家独角兽企业,180多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市场子基金的规模放大倍数是6倍。

朱巍:我来自苏州天使母基金。苏州天使基金是去年1月4日设立的,首期规模是60亿,我们主要是服务于天使阶段的天使投资人化天使项目。

天使母基金主要围绕着目前苏州四大产业,以及天使前沿行业的11个细分产业来进行布局。天使母基金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有梦想的行业。也希望跟在座的各位,以及更多的年轻人,包括企业家共同相遇,共同合作。

侯琳:我这边也稍微补充一下首钢基金的介绍,首钢基金大家不是太陌生,首钢基金是由北京市政府和首钢集团共同出资,在2011年成立,现在也有11个年头。主要业务在股权投资,基础设施不动产,还有产业并购,具有国资,以及产业背景的一个集团。但是同时,它又非常的市场化,一直在不断的提升规模和基金的效应。所以它是北京市政府出资的产业基金管理人中绩效*,现在管理规模,私募基金是630亿,公募基金是450亿,把一二级市场做更多的贯通。

在座的可以看到有非常资深的机构,有最近成立的,但是专业性和特色非常鲜明的机构。我们进入一个聊天模式,大家随意聊一聊,您在母基金这个行业从业的这些年头里,观察到或者感受到这个行业有一些特点,或者有一些变化,能不能用一些比较直观,可以带一些感情色彩的分享,跟大家聊一聊母基金行业是怎样的感受,还有怎么看?

张键:比较直观的感受,一个就是说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的母基金日益壮大,对行业和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我们看到,各地不断设立百亿级的政府引导基金,希望通过基金实现产业协同,以基金招商模式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二个感受就是,募投管退方面,两端的“募”和“退”越来越难,中间的“投”和“管”对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创投机构带来很多挑战。另外就是关于合规和风控,很多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和基金,在风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调确保合规运营。当然,我们还看到一些变化,比如:PSD投资策略已经常态化,特别是越来越S,越来越D。

侯琳:您刚才提到了这个论坛的核心主题,就是母基金的自我修炼,当下很多的挑战,很多的变化,对母基金的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下面有请杨总谈一谈他的感受。

杨斌:我接着张总的话,也有一些感受。首先,这几年越来越多政府属性的资金涌现于母基金来做产业引导,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色。从母基金发展的趋势看,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越来越下沉,各地产业母基金或引导基金,由原来的省会城市设立为主,逐步延伸至地级市,当前正向区县不断“下沉”。二是越来越细分,为了发挥在特定领域的引导和聚集放大效应,在深入运作综合型母基金的基础上,各地也在推进细分领域专业型母基金的设立和运作,比如ESG、新能源、环保、汽车产业链等主题。第二,从管理主体看,呈现出日益多元化、专业化特点,券商系、保险系等管理机构正成为中国VC/PE行业重要的专业化力量。第三,我觉得母基金资产配置策略呈现出分化发展的态势。除了延伸D和S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新业态在不断演进,包括LP GP化,GP LP化,这里面的生态越来越丰富了。每家母基金管理机构都在完成自己的进化,这当中更重要的是坚守住自己的初心,通过专业化管理运作,对LP等相关方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从母基金的全生命周期看,要完成一个投资任务是容易的,但是要把管理、投后、业绩回报、生态赋能等体系化的工作做好,以此获得新老LP的认可,这是对成立五年甚至八年以上母基金来讲,比较重要的一个课题。从进化的角度说,母基金也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周期、市场结构、产业生态等变化,在自身团队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做好优化升级,从而更好地统筹完成基金的战略和财务目标。这是我的一些观察,供大家参考。

侯琳:杨总特别资深,分享的是由时间带来的很多的新的课题。乐总更多是聚焦市场化的母基金,前后的综合配置和S配合,也走在市场前沿,乐总有什么样的观察。

乐德芳:我刚才在回顾主持人问题的时候,三个方面给我的感触会特别深,分别是人、财、物。*个就是人,无论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还是从业者本身的迭代,都比五六年要丰富很多,原来中国是很缺母基金的管理人才的,所以我觉得人的从业者的数量和自身能力的品质上,都上升了很多。

再就是“财”,也就是可投资金从哪里来?母基金本身也会面临着资金来源,它既是买方,也是卖方,所以它的管理难度是比VC和PE要更难。母基金本身在国内的募资渠道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周期又长,有些母基金身上肩负的引导、政策扶持和地方经济的振兴任务,“既要又要且要”就成为了常态,母基金压力很大,对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复合。

第三个是“物”,指的是提供管理的基础设施,也就是可视化的管理体系和第三方管理平台,比如清科的Max系统。无论是我们通过各种第三方的系统等,比起多年前要便利很多。以上是人财物三个方面的一些切身的感受。

侯琳:刚刚三位分享了大家共同的一些痛点,或者很多共鸣的地方。下面两位都是来自于苏州,先请刘雯总。

刘雯:市场化母基金募资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募资难的一个核心原因是上游投资人如何去理解这个产品提供了什么价值、创造了什么价值,产品的定位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母基金怎么去管理,需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母基金产品,我们如何去做好自我修炼、做好应对,是我们长期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朱巍:我觉得刚才刘总也提到了募资难的问题,募资难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好的机构永远能拿到钱,新兴的机构永远需要时间和耐心。

其实近两年来还是有一些新的趋势,在母基金领域至少崛起了一支新兴的力量,那就是天使母基金,从上海和深圳,原来做的相当不错,这些都是最发达的城市。去年苏州天使母基金成立之后,我一直在观察这个行业,长三角崛起了很多新兴的力量,包括原来已经有的上海、南京和杭州三个城市以外,又新增了常州、南通,包括苏州,还有安徽的合肥的种子基金,可以说是在全国产业比较密集的区域,科技创新比较发力的区域,涌现了更多的天使母基金。其实也是鼓励大家在投资的领域里面,可以往前端去移,也欢迎大家更多加入天使投资的行业。

侯琳:接下来有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的母基金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怎么样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是用什么样的一些投资方法论,来进行整个投资的动作和投后的管理?

朱巍:不同的母基金有不同的策略,天使母基金的特色比较鲜明的就是会更多关注未来产业,未来的技术和科学家团队。同时一个母基金的策略,从内生来说,会由母基金LP来做比较大的影响,不管是来自于险资也好,来自于金融资本也好,来自于国资也好,来自于政府也好,刚才其实深圳和上海的国资的老总,都在这里提到了一些跟这个有关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变动,包括行业周期的变动,包括资本上一些做法的新的模式。

天使母基金的策略,总体上都是投早,投科技,投小为主,包括我们投的基金都是不能超过五个亿,我们总体上是支持勇于去做创新的投资团队,不光是这些创业团队。

所以我们的策略相较而言,主要是三条主线,因为我们的钱是来自于当地的财政,要围绕当地的产业,特别是优势和*的产业,去布局延伸它的产业链,通过这些产业链上新的东西,去夯实这些原有这些龙头企业,我们原来投光模块,会延伸到光芯片。

第二,我听前面专场的时候,也听到了有很多交叉学科的技术,我们在看一些项目的时候,交叉学科的技术是解决了很多应用上的难题,和我们市场上的需求,所以我认为交叉学科是很有未来的,我们会围绕交叉学科去做一些布局,吸引一些人才。

第三,我们聚焦在创新源头,比如一些大研大所,这个比较难做,大研大所和高等院校,还有一些科学家团队去做一些未来技术的布局,我们大致是围绕这些策略来做我们的天使母基金。

侯琳:天使母基金也经历了很动荡的一些过去的年份,从最早大家说拯救天使,天使母基金一路是比较艰难的,但是最近几年的时间,还有刚才朱总提到了一些城市,确实在天使母基金上面下的工夫,投入的精力和资金越来越大,非常有利于讲到的投早,投新,投技术。

刘雯:各家母基金产品不同,出资人不同,本身就带着不同的诉求,所以投资策略也自然会围绕不同的方向。我今天只从市场化这一个角度,即如何管理好一支市场化的母基金、围绕市场化如何来做投资策略这个角度,来分享一些我们的看法。

阳光汇利已经是我们团队第三次成立和管理单支百亿级别的母基金,那么单支百亿级别的母基金痛点在什么地方?先从问题着手,过往我们跟LP交流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包括:母基金是不是分配回报比较慢?母基金收益是不是没有直投基金收益高?母基金的投资组合过于分散,一个百亿级别的母基金,最终穿透可能有至少一千家企业,资本市场能容纳多少家,最终怎么退出?更进一步,出现一个爆款项目对于百亿母基金来讲又能带来多少回报的拉动?这些都是我们曾经面临的市场化LP的灵魂拷问。

整个投资策略经过三次实践以后,我们现在也开始重新做一些框架性的梳理。大家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是PSD维度,我们在募资的时候也有很多LP置疑,为什么别人的S比例是30%-40%,甚至可能更高?为什么别人的直投比例可以比子基金的投资比例更大?为什么你们是这样一个PSD的比例?

我们认为,抛开具体比例不谈,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要搞清楚什么样的PSD是合理的,这完全取决于团队的自身情况,要看团队有怎样的优势与长处。PSD三个业务我们都有长期的实操经验,基于我们过往经验来看,尤其是在S和D维度,并不是说投了就是赚到,而是投得好才能赚到;S和D并不是比例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渐渐摸索出团队能够操盘什么样的比例,以及为什么能够操盘这个比例,这是*重要的。

第二重要的是实践落地的方式,比如说上一场嘉宾论坛也听到大家讨论S怎么做、怎么定价,如何做D跟投、跟投的角色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任何一个市场化的母基金,*个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团队能够管好什么样的PSD比例。我们团队参与阳光汇利母基金的管理,也有独立的直投基金、独立的S基金,可以说我们业务三块能力是相对比较健全的,但我们仍旧会在这只百亿母基金里放相当的比例来做P(子基金投资)业务。

经历十几年的周期,三期母基金跑下来,我们深刻地理解想要做好母基金业务,很难。P是整个母基金的核心,光是要做好P(子基金投资)业务,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自己个人的经验来看,其实子基金的投资并不一定比直投的项目要简单,大家的角度不一样。当我看一个直投项目时,我清楚地知道我面对的是什么产业、什么业务、什么产品,我也知道这个项目今天是走了哪一步,未来要走到哪里去,模型能够搭得出来,未来的测算和回报能够用PE和PS算出来;但是做母基金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当你决定要投这个基金的时候,这个管理团队过往的业绩你是享受不到的,只能享受到团队过往所积累的经验资源转化成本期基金的业绩。过去赚到的钱、过去行业的地位能够在这一期基金里面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需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其实这就要看母基金团队甄别子基金团队的能力了。所以子基金的投资过程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们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在子基金投资上,并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的团队。

很多人问我们子基金投资的时候,如何做尽调,尽调清单都有什么样的判断标准?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会放到最后,因为在它之前还有个需要想清楚的事情:定了PSD比例,也充分意识到P的重要性以及它能够带来的很好的财务收益,那今天如何去实现这个财务收益,*步并不是我们怎么做单支基金的尽调,而是我们整个P的配置策略是什么。当然这个配置策略也取决于母基金的规模。我们现在管理百亿级的母基金,有大几十亿P的配置,如果想要让它做出超越市场的指数财务回报指标来,最核心的*步就是想清楚整个P的配置思路和方向。

关于这一点,很多人也跟我们探讨过行业划分、阶段选择或者管理人的白马和黑马的属性如何考虑?我想这些都是可以比较靠后考虑的,真正做P的配置的时候,我们需要回答的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在未来的十年周期里面,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也就是说能带来高收益的行业和方向是什么?

乐德芳:刚才给各位介绍了我们尚合資本,目前主要是在S和D的策略上。我们认为母基金管理人最难的就是每一期设立这支基金产品时候的配置。无论是P策略,还是S策略,还是D策略,都需要一个生命周期去培育,很多东西都在变化。很难说某家母基金从一而终就做一个主题,我觉得它是跟大时代发展趋势去耦合的。特别是在最近两年地缘政治、全球疫情、政策影响、经历了某些行业的垮塌,其实大家都会在动态中去调整自己的策略。

杨斌:其实考虑母基金的策略,我觉得从方法论来讲,首先要想一想为什么要考虑策略,这期策略的核心是下一期募资准备怎么募,下一期的LP在哪里,准备交一个什么样的答卷给他,就是你这一期要做的事情。从细化来讲,母基金其实又分成两类,一类是市场化的,一类是功能性和服务性的。相对而言,市场化母基金有更多自主性,在相对自主性程度较高的前提下,如何根据自身的使命和任务,匹配好自己的配置策略,进而交付出符合既定策略要求、满足LP诉求的一份答卷,这是我们母基金策略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然在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来讲,我们必须要懂我们国家的国运,也就是我们国家大的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这是一个非常底层的逻辑。因为母基金是穿越周期的,要十年以上的存续,从国外来看12-15年的母基金产品是最标准的存在。在十年以上的周期内,如何看市场、选行业、做资产配置,这是母基金专业化能力的核心要义所在。

科技创新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进步、跃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与支撑。所以投科创,永远不会错。对于坚持长期主义的母基金来讲,还是要走在一个最踏实的赛道里面去进行长期的布局。

从上海科创基金来讲,我们组合配置策略的核心是,以“白马中的金马”为基本盘,在重点接触和关注的子基金中优中选优,同时关注“黑马中的斑马”的配置机会。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任何投资人就关注三件事情,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母基金流动性是很差的,那么我们在收益性和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非常好的保障。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策略。

张键:在深创投我也分管募资工作。刚才听了各位说的,来自市场化母基金的非常专业、非常深刻的一些分析,我受益匪浅,未来希望跟大家更多交流。

从引导基金来讲,我觉得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处理好进行长期产业培育和实现资金滚动这样一个矛盾的关系。第二,处理好撬动社会资本与完成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因为社会资本是要追逐盈利。第三,处理好扶持好中小科创企业与完成重大项目引进、重大项目投资任务的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平衡。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对引导基金管理人的挑战和考验。

就深圳市引导基金而言,我们也在重新定位,我们希望双轮驱动。首先,作为管理人,能够落实政府的政策引导目标,去引导产业,扶持重大产业、战略性产业。通过直投,通过一些专项的基金,当然也包括“一个集群一基金”,这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新的思路,目的是专业化。第二,还是要打造和建设创投生态圈,就是深圳要成为创投风投集聚的城市,需要建立市区联动常态化的出资机制,这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能够引导市场化创投机构拿这些钱去扶持中小微企业,扶持科创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是双轮驱动的概念。

另外讲一讲怎么遴选子基金管理人。从某种角度来看,对子基金管理人确实是既要,又要,还要,更要,四个要。主要是四点:*,你要懂产业。要懂招商引资,要懂招才引智。第二,你要懂行业。要有专业,要有研究能力,要能赚钱,要有DPI,要回款快。第三,要合规。这个重要性是越来越凸显了,要合规运营,要有风控能力。第四,团队要有前瞻性。要对未来的趋势能够有前瞻性的判断。要有一个特别的富有活力的组织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侯琳:母基金的自我修炼,这就是下一个重磅的问题,就是在这些挑战的情况下,还是有相当行业发展的程度的情况下,母基金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我们的自我修炼,这个可能有一些嘉宾覆盖到了一部分,先请朱总。

朱巍:天使母基金如何来自我修炼,首先要认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比较明显,就是时间周期长,然后风险大,然后作为从事天使母基金行业的人,我觉得还是要有几个方面的修炼,*方面要有梦想和勇气,本身做天使母基金就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缺位而设立的,并不是说要做多好的资产配置。我们明知道是进入了一个风险越来越大的行业,但是我们依然要往里冲,所以我们要有勇气。

第二,保持专业的态度,这跟我们所有的母基金是一样的,但是对天使母基金来说,我们更要去认清一个企业在创业阶段,天使阶段,可能会面临着若干个问题,从我们过去的经验来看,很多企业成功的故事,通常有一百种原因,但是一个企业失败基本跳不出那些条条框框的问题。我们作为天使母基金也是总结了12个难关,这个创业团队能够能度过这12个难关,就有可能创业成功。

反过来天使母基金在选择这些团队的时候,就会跟这些管理团队来探讨若干个坑,叫做12坑,你们有多少能力能够避坑,有多少踩坑的经历。这是我们一个内部的修炼。

还有一个外部的修炼,就是要掌握行业的趋势和动态,因为从未来产业这个角度来追求,你选择错了行业,你后面做得再专业,你还是错了。所以天使跟其他母基金更大的难度就在于对未来趋势产业的判断,这需要我们和更多的同行、专家,共同一起来研究,不仅包括我们自己,来研究这种行业的趋势,去从里面寻找最合适,最准确的投资机会。

张键:刚才说是对子基金的要求,对自己的修炼也是围绕几个能力。

*个是选择GP的能力,需要形成一套方法论。

第二就是风控的能力,对合规运营的要求越来越突出。

第三,你要对政策,对产业有把握能力,要能解读政策,你要能研究产业。

第四个就是服务和赋能的能力。大家都在说服务和赋能,需要考虑你真正能够给子基金所投的项目,给这些产业链的链主带来的价值是什么。深创投和深圳市引导基金在做一个深湾汇的品牌,一方面它是提供资金融资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项目企业提供资本化的相关服务,比如我们邀请深交所、北交所、上交所的专家为拟上市企业做培训;又比如我们投了天使子基金,投了VC子基金,投了PE子基金,一个企业从天使期到成熟期,这些基金能够接续投,这样我们就可以持续扶持一些链主,或者独角兽公司发展。

第五个就是数字化能力。在我们这个领域,大家可能都在做,但整体而言,数字化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怎么能够把数据实时在线化、智能化,能够辅助后续做一些有效决策,这个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最后一个就是招商引资能力。招商引资是非常专业的事。政府、引导基金,同时也都是招商引资的主体。要做好招商引资,就必须很专业,你又要懂产业,又要懂政策,又要懂行业,又要懂企业,还得懂心理学,这也是我们修炼的目标,这既是来自于引导基金的LP——政府的需求,同时也是我们作为引导基金管理人的一个自我要求。

杨斌:母基金进化首先还是一个底层的思考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进化?进化是希望进一步继续得到LP的信任,继续受到市场的欢迎,我觉得这是我们进化的目的。围绕这个目的,母基金需要提升什么?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是更加产品化。母基金交付的是一个产品,首先如何定义自己的产品?定义好之后,怎么来组织它的生产,最后如何来交付,如何做好售后服务?这是制造业的生产逻辑,从产品的角度看,母基金依然是这样一套体系,也就是说母基金需要做好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交付。当然,伴随着LP资产配置需求的不断丰富、市场投融资环境的动态变化以及机构自身发展需要,未来母基金也需要加强多产品线发展,充分利用母基金的“溢出”效应,发挥母基金在资产配置中的平台化作用。

二是更加专业化。专业化贯穿了“募投管退”全流程,特别是在配置策略、行业研究、组合管理、投后管理、估值管理、增值服务等关键领域。专业化能力直接决定了母基金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市场形象。对产业、对行业、对项目、对资产如何看,如何进行多元化的配置,如何加强投后的精细化管理,如何用数字化的手段提升运营效率,这些都是专业化母基金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当然这个专业性一定是母基金作为FOF管理机构的专业性,不是说做直投要比直投基金干的更好,而是作为资产配置平台,方方面面都要很专业。你要知道怎么去看一个早期的基金,怎么去看VC,怎么去看天使,怎么去看PE,你也要知道在各个行业当中在发生一些什么,大的形势是什么?做好母基金,需要非常全能型的专业化能力,这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交付出一个优质资产组合和精彩答卷。

三是更加生态化。但凡一个母基金经过五年八年的发展以后,投资组合中的子基金、被投企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除了产生财务效益以外,还能为LP或者未来潜在LP创造什么样的价值?生态体系是母基金天然的优势,我们要思考如何把它发挥到*。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推动生态圈内各方强化协同合作,多维度、立体化地实现多方共赢,母基金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刘雯:关于自我修炼,我还是想围绕市场化这一个角度来进行讨论。我们内部对自己有很严格的“进化要求”,并针对此进行定期复盘。在管理到第三支百亿级母基金的时候,我们是要求自己以半年为单位交出成绩单的。从去年成立到现在的*个半年,我们交出来的成绩单给LP实现了多少的DPI,有多少的增值?投到什么样的行业、产业,都是什么阶段?覆盖了哪些管理人?投了这些管理人的半年或者几个月之后,他们项目发展、团队发展的程度,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预期?有没有因为市场发生一些重大的调整而发生调整?

母基金半年的复盘工作量,相对于绝大部分其他类型产品来讲,是比较大的,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穿透的项目的数量繁多。母基金以半年为维度,用数据来考核自己的团队的机构我相信不会特别多。越是长周期的产品,越是需要在一定短周期里面,时刻去复盘自己原来的既定方向和市场最新的变化,有没有和预期不一样的地方,什么样的细分方向是需要我们去调整的。

这个复盘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我们在做所有新项目投资的一个*的指引,只有知道我过去已有的盘子怎么样,我才知道下一单的投资决策是做还是不做。

乐德芳:今天的主题提到自我修炼,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见解。*个就是“身体康健”,我们所在的行业都是靠人去创造,修炼的*步,一定要拥有一个比较健康的体魄,拼到最后体力是成功的要素。

我们自己的基金跟所投资的子基金都是一个有生命的生命体,成立的那一天就注定会有结束;本身基金设立的健康度(包括策略、期限、DPI设计等)所以,修炼的*步是“人”的身体要好,“基金”本身设计和运营的也要健康。

第二个要修炼的是心态,最近在会场见到上海的朋友,大家都特别不容易,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勇猛精进的状态,都非常至关重要。刚才提到的多重外部因素叠加,更需要心态的修炼。

侯琳:总结刚才所说的能力建设和对自己的自我能力的挑战。我觉得这些其实更多的是源于在座的不管是机构早一点,还是晚一点成立,都是行业里非常多年的从业者,资深的专家,大家是因为我做得越多,我去体会开始错的多一点,但是错得不是很多,在这个过程当中,包括在很多决策的纠结的时候,怎么样去学习做子基金的判断,其实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可能自我的迭代会做得非常多。

可能看得越多,知道的越多,错的也开始多起来,我们反而越来越虚心,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要提高什么样的能力。大家可以看到母基金的从业者是这样一个面貌和心态。

另一个就是为什么大家要跟母基金做朋友,在座的都是私募股权行业的从业者,如果说私募股权投资是我们另类投资皇冠上的明珠,那母基金可能是明珠里面最耀眼的,可能是钻石那个部分,确实有很多人把大钱交给我们来管理,我们会非常的战战兢兢,或者每天都在想我们怎么样把这个钱投得更好,怎么样朝我的利益相关方去交代。所以我觉得自我修炼的课题会一直存在,而且我们会一直的去提升这样的专业性。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