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利因素仍旧存在,瑞幸咖啡仍实现了又一季度出色的运营业绩。Q2业绩说明会上,瑞幸咖啡董事长兼CEO郭谨一如是说道。看得出来,他对瑞幸当季的表现颇为满意。
这引出了瑞幸Q2财报的核心关键词——增长。
财报显示,Q2瑞幸咖啡总净收入为32.9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72.4%。这一成绩显然是大超业界预期的,此前分析师对瑞幸本季度的收入预期普遍在26亿元上下。
盈亏方面,美国会计准则下营业利润第二季度为2.42亿元,2021年同期为亏损0.48亿元。调整股份薪酬费用后的非美国会计准则下营业利润第二季度为3.43亿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0.24亿元,改善显著。
此外,第二季度,瑞幸门店数净增615家,总数达到7195家。月均交易客户数达到2070万,同比增长68.6%。规模优势进一步加强的同时,经营利润率也在稳增,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达到41.2%,自营门店层面利润率达30.6%。
业绩公布,投资者应声而动,财报发布当天瑞幸收盘价涨幅达12%,报收15.6美元/股。
而当我们复盘近期瑞幸以及国内咖啡市场的动态后,不难发现,资本市场的积极情绪不只源自数据增长的刺激,更是对步入常态化增长阶段的瑞幸给予乐观预判。
把时间轴拉长,从这份财报中我们能GET两点重要信息:
一方面,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2022年2月4日,瑞幸宣布已经满足了之前和SEC达成的和解协议中约定的民事罚款义务,并于3月7日宣布境外临时清盘程序圆满结束。
4月11日,根据《美国法典》第11篇第15章的规定,瑞幸顺利完成债务重组,并在债权人的支持下,正式结束作为债务人的破产保护程序。同时,原造假管理层的股权亦完成清算,瑞幸彻底完成与原造假管理层的切割。
在二季度财报业绩说明会上,郭谨一表示,瑞幸在诉讼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瑞幸咖啡的美国联邦集体诉讼和解已获得了美国联邦法院的批准,这表明境外股东集体诉讼的风险已得到释放。
另一方面,瑞幸的增长趋于常态化。
细看各项经营指标,截至第二季度末,瑞幸门店总数达到7195家,继续坐稳*大连锁咖啡品牌。其中,无论自营门店还是联营门店,都做到了稳中有增。自营门店收入23.311亿元,环比增长64.78%,门店层面利润环比增长101.64%;联营门店收入为7.775亿元,环比增长41.5%。
另外,具体到商品品类,现制饮品和其他商品的净收入同步提高。其中,现制饮品净收入22.568亿元,环比增长36.56%;其他商品净收入环比增长36.02%至1.484亿元。
稳定增长,由此成了瑞幸在2022年上半年的核心关键词。而且,随着业务进入良性轨道,各项指标继续增长,瑞幸整体便在风波之后重新回到常态化增长的发展节奏。
2022年餐饮和零售行业仍然面临着挑战,瑞幸在上海、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的许多门店在不同时间经历了临时关闭。尽管存在这些情况,瑞幸咖啡仍实现了快速增长并改善了盈利状况。
谈及第二季度的经营状况,郭谨一总是把瑞幸的发展与行业客观情况联系在一起。按照这个思路去拆解财报,则能对数据的增长树立更加清晰的认知。
首先,万亿前景的诱惑下,咖啡市场百舸争流。
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达3817亿元,预计市场仍将保持27.2%年增长率,2025年该数字将突破万亿。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的咖啡消费增速是平均消费增速的10倍以上。
所以,招商证券对该市场给出概括:千年全球已功成,百年中国正当红。
当红的另一处表现,则是咖啡品牌之间打得火热。美团线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1日,中国内地共有咖啡门店11.75万家。其中,单店占比为72%,连锁门店中除了瑞幸、星巴克代表的一线玩家,市场还有Tims、Manner Coffee、Peet’s Coffee、Arabica等主流连锁品牌。
与其他品牌对比,瑞幸除了门店规模的*优势,品牌热度也是顶流一般的存在。此前与椰树咖啡联名、近期与悲伤蛙联名的全网刷屏,就是其高热度的直接证据。
其次,市场提供沃土,但并非所有品牌都能如期增长。
中国市场的消费热情,为咖啡品牌发展提供了外部助力。而激烈的竞争之下,品牌自身的内驱力亦是必不可缺的动力来源。
星巴克就是没能抓住发展红利的典型代表,新财报显示,星巴克在美国以外地区的同店销售额下降18%,中国同店销售下跌幅度达到44%。再向前推两个季度,该数据分别下降了20%、14%。
可见,不管瑞幸还是其他咖啡品牌,现阶段如果能够实现逆势增长,来之不易。
郭谨一将瑞幸业绩增长的原因归结为持续推出爆款产品、门店持续高速扩张以及交易客户的稳步提升。总结起来其实就是零售市场的人、货、场三要素,这里暂且按住不表,后文会详细展开。
新一轮的规模战已经打响。
规模优势,是咖啡市场以及整个餐饮行业都在追求的*护城河。据美团统计,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北上广深之外,几乎每个新一线或二线城市,都跑出了自己的中小型“咖啡连锁”。
从品牌的维度切入,火药味更浓。比如星巴克、Tims等品牌集体开启了新一轮的扩张周期。星巴克计划在中国每年新增600家门店;Tims计划至2022年底门店数量超800家,至2026年底开至少2750家门店;NOWWA挪瓦咖啡6月份宣布百店齐开。
查理·芒格认为,规模优势理论的本质是,生产的产品越多,就能更好地生产这种产品。
在扩张门店这件事上,瑞幸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而且,扩张不只停留在数量层面,还要有序有质。
瑞幸第二季度新开的615家门店中,直营店293家,联营店322家。根据财报数据,自营门店、联营门店的收入、利润率在稳步提高。并且,瑞幸通过门店扩张,直营店与联营店在不同城市形成互补,占位更多层级市场,加固规模优势。
郭谨一表示,第二季度瑞幸通过新开的联营店新进入了11个低线城市,借助直营店把业务拓展到了3个新的低线城市。目前,直营店覆盖59个城市,加盟店覆盖231个城市。
综上,站在行业视角,瑞幸财报中的数据增长无疑要加上“逆势”的定语。而逆势增长,更多是在考验品牌的内驱力。
截至上季度末,中国市场星巴克门店数5761家,瑞幸门店7195家。之于瑞幸而言,门店规模优势已成,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将之延续下去。
Q2财报中也能找到答案。
与一众咖啡品牌相比,瑞幸的差异化打法在于以技术路线打底,把智能技术融进全业务链条,在此基础上持续强化“人货场”三大要素的竞争优势。
从场看起,以线下消费场景为例,瑞幸门店的数字化策略已经实现了从门店选址、运营和供应链全环节的数字化运作,再与线上入口协同,给到用户更加贴近消费习惯的消费场景。
从开始的选址这一点来说,在新门店的扩张过程中,市场的优质点位有限,瑞幸基于大数据精准定位需求密集区域。以此实现门店网络在高线城市持续加密,低线城市继续下潜。
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咖啡消费尚在起步阶段,瑞幸快且准地占据优质点位,尽可能地拿到先发优势。
瑞幸咖啡高级副总裁曹文宝曾就此分享过相关的经验,“以拓店为例,数据+应用,才能做到可持续、有序、高效的门店拓展。我们会结合内外部数据生成外卖热力图,提高选址质量。不是让顾客找门店,而是让门店找顾客,顾客在哪就去哪里开店。”
货,瑞幸在产品研发方面的特点非常明显,一是量大,二是爆款频出。
瑞幸的产品研发机制有两大支点,一是基于技术路线对市场需求精准把控,二是通过不断深耕供应链去更好地满足、引领市场需求。
这正应了瑞幸高级副总裁、产品体系和供应链管理负责人周伟明的观点,快速推出一个好产品并不能体现竞争力,真正有用的是能够快速推出好产品的机制。
以线上、线下消费者场景为触点,获得消费者喜好数据。然后把产品口味进行量化,精准地匹配前端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再通过深入原产地、优选供应商等途径升级原材料,双管齐下,把产品口味做到更佳。
因此,瑞幸拥有了不断打造新品、爆品的能力。根据财报数据,瑞幸第二季度共推出34款新品,这基本已经与星巴克中国一年的上新量相当。其中,瑞幸4月份推出椰云拿铁一度卖到脱销,至二季度末已售出超2400万杯。
人,瑞幸具备持续吸引年轻消费者的能力。
在NCBD发布2022中国十大受欢迎咖啡品牌榜单里,瑞幸以88.06的欢迎指数排在榜首。而根据*财经的调查,国内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18-24岁咖啡消费者作为咖啡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对瑞幸咖啡的偏好度均达到了25%以上,高于星巴克。
这些也都在第二季度的经营数据上得到证实,郭谨一透露,第二季度瑞幸新增交易用户数超千万,公号粉丝达3000多万,私域用户2800万。
瑞幸成了“年轻人的*杯咖啡”,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前面提到的贴近消费者习惯的场景建设、不断更新爆款的产品创新能力,同时还离不开精细化、专业化的营销、用户运营工作。
据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首席增长官杨飞介绍,瑞幸强调年轻化的品牌定位,提出了“品运合一”、“精细化管理”等多种用户运营策略,与瑞幸的产品研发战略和数字化门店运营战略协作打造人、货、场三支柱的新消费、新零售业务形态,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与服务。
而在私域流量方面,瑞幸也很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营销数据中台,通过CDP模式接入多方触点的数据,形成了自己的大私域流量池。经过多年的积累,让瑞幸更懂用户,实现了多项自动化功能。
精细化运营做好后,结合瑞幸的私域流量、生态APP等强大的触点工具,由此带来了更好的转化率。
至此,通过对第二季度财报的解读,瑞幸在门店规模、品牌、产品、运营、营销等维度的能力都已明确。多重能力聚合而成的业务优势,促成了第二季度各项经营指标的增长,让瑞幸交上了这份超预期的成绩单。
由此份财报向后看,以“人、货、场”零售三要素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力,从底层支撑着瑞幸在咖啡赛道的常态化增长。
在疫情持续影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达成增长,委实不易。让增长趋向常态化的能力,更是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