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音山公园作为*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在实践中以“立足保护、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为指导思想,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长久建设”为发展思路,以“生态建园、文化立园”为经营理念,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绿色发展交答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思想指引。观音山公园作为广袤森林资源的受益者,始终将“两山”理念厚植心中、扎实落地。
一方面,对生态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保护。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累计林项改造超过1000亩。通过树木后期抚育管理工作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保持在92%以上;邀请专家顾问进行指导、专业护林员分片区看管,避免林木受灾、水源污染;始终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扑救、有效减灾”的森林防火方针,观音山公园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火灾事件;对山体滑坡、雷电等安全隐患进行实时防护,分时节进行土质改良并通过种植绿植进行改造;为保护国家濒危动物、植物,在园内安装视频监控及护栏、宣传警示牌近100块,加强对上山人员的宣传教育。同时实行三班倒,24小时对山林进行巡逻,及时清除各类猎捕工具累计超100件。
另一方面,树立“和合共生”理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共进,才能形成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旅游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持续涌现的新局面;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迎难而上补短板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着眼于观音山公园,重点需在这几方面补短板、强弱项。
第 一,品牌形象有待提升。对观音山公园而言,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有三条路径,即提升景区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宣传推广。
第 二,旅游设施需更新。近年来,尽管观音山公园十分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但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美好生活需要,依然需要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
第三,经营思路要创新。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消费人群是80后、90后、00后,他们对单纯观光类景区的喜好度呈显著降低趋势。这类景区如果依然延续以观光功能为主,不积极创新经营思路主动向休闲娱乐、互动体验等方面拓展,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在营销玩法上创新并最 大化地吸引年轻人是破局的关键。进一步开拓景区的关联业态和复合业态、引入市场化活力,把二次消费做好、努力实现增收扩容,这样才能彻底摆脱门票“依赖症”的困扰。近年来,观音山公园已经在积极拓展经营思路,其创新步伐还应迈得再大一些。
第四,维权策略应优化。如今,观音山公园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对其而言,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风险进行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为保护生态、保护森林、保护公园合法权益作出必要斗争。
第五,人才建设需改善。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对观音山而言,要实现成为第五大佛教名山的目标,关键在人。如果说创新是引领观音山发展转型的第 一动力,那么人才就是支撑观音山创新发展的第 一资源。人才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才能保证更多优秀人才不断涌现。
砥砺前行正当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观音山公园将在保护好原有生态资源的同时,持续积极践行国家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平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始终立足生态文明保护传承,完善制度建设和实践检验,在发展中将生态自然与人文活动*结合;全面围绕生态文化、森林文化、健康文化等旅游战略,策划以自然生态、森林康养、健身休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紧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步伐,在未来5年内,立志将观音山公园建设成为达到国家5A级旅游标准的风景名胜区。同时,观音山公园依托生态资源,将积极探索森林养生、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等健康旅游新模式,加快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森林旅游新业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观音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系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党支部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