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抢滩腕上数据

基于5G的万物互联,手表作为离人体最近的一块屏,势必成为大公司重点关注的领域。
2023-03-15 10:34 · 36氪  文|韦雯 编辑|彭孝秋   
   

疫情的出现,加速了智能手表普及。

所以也吸引了很多厂商意图抢滩腕上数据,这也使得智能手表价格在不断下探,只用百元左右价格就能买到功能齐全的智能手表。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表公司,不仅有主攻手机生态的「苹果」「华为」「三星」,小米生态链的「华米」和TWS厂商「猎声科技」;还有主打专业运动手表的,譬如「佳明GARMIN」、「颂拓SUUNTO」及「高驰COROS」。

谷歌则早已入局,2021年以21亿美金收购Fitbit后,隔年推出了Pixel Watch,售价399美元(约合2800元),对标Apple Watch。此外,36氪还发现,健康穿戴厂商「SKG」、音箱品牌「猫王音响」等非手表行业也推出了智能手表产品。

高市场空间背后,它们最终目的在于获取数据这个无价之宝。毕竟手表,作为离人体最近的一块屏幕,将是未来5G万物互联的接口。

01 在不断叠加功能的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越来越像一个带传感器的迷你手机。

对于功能,运动跑表国货品牌「宜准EZON」副总经理艾琪把整个可穿戴设备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位置变化、生命体征数据监测;另一类拨打电话、看信息等手机原生应用。

智能手表的起源最早要追溯至2013年,于大洋彼岸美国旧金山,初创公司Fitbit在计步器上加了一条腕带后,「Flex」这款手环产品颇受科技圈欢迎。回到国内,小米投资了华米科技(ZEPP),华米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约30亿元。隔年2014年,华米发布新品「小米手环」。这款手环上加入了ADI公司的加速度传感器,同样通过算法得到距离和时间差,进而得到跑步频率。也通过计算步数和步频,最终得到跑步公里数及速度。

*代小米手环发布后,10个月内,销量达到400万个。消费者慢慢开始建立了运动要戴智能手表的认知。

这是计步器和手环的时代。不过对于一场马拉松来说,仅计步的数据显然不够准确,更无法得到准确的运动指导。当时令艾琪印象深刻的是,2013年深圳马拉松里,选手所戴的手表千差万别。

紧接着,GPS卫星定位、心率、血氧监测等技术一个接着一个加进了这块屏幕里。艾琪认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在运动这个领域,是跟着技术成长。

GPS民用化是一个例子,手表内置GPS模块,发射信号给卫星,卫星反馈给手表,得到定位点,连起便是轨迹线,通过点和点的时间差可以算出速度,能够得到更精准的数据。

同样的还有心率、血氧功能。2015年,艾琪又去跑了北京马拉松赛事,他在胸口戴一条心率带。但跑完后除了脚疼、腿疼还胸口疼,「因为心率带把皮肤磨得渗血」。

为满足这种切实需求,苹果公司在2015年推出带心率检测的Apple Watch S0,宜准随后在2017年也有了心率功能。

有了心率,才能计算卡路里消耗和运动模式。跑者对跑步的理解开始是计算步数,而后是平均速度、卡路里消耗,慢慢有了*摄氧量、乳酸合理空间等运动数据。

然而,智能手表的功能已经2-3年没有技术迭代了,只是在不断叠加更多功能。

比如,进一步将带医疗器械功能的传感器硬件添加到屏幕中,这些传感器可以收集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数据,以便随时监测身体指标;

再比如智能手表厂商融入亚马逊和科大讯飞的语音交互功能后,用户能够在家中戴手表操控智能家居;甚至出门在外,也可以用手表来完成地铁公交、打开车门这些交互动作。

02 抢占腕上终端入口

疫情放开之后,医疗器械逐渐居家化的趋势,依旧会刺激智能手表的消费增长。消费者开始意识到,需要一块配备心率、血氧、体温、睡眠监测等健康功能的智能手表。

在 今年 1 月举办的 CES 大会上,Citizen、Fossil、eBuyNow 都发布了新的智能手表,健康监测功能为其主打功能。据彭博社报道,经历 13 年的研发后,苹果公司在无创连续血糖监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而华为、OPPO 也在进行相关研究。

功能越多导致这块屏幕越来越大,时尚腕表创业公司「叩梦」创始人李玉麟在市场调研时发现,消费电子厂商喜欢做方形表,而且屏幕从1.49寸做到接近2寸。他认为,智能手表也是手表,作为一款装饰性强的配饰,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应该是多样性的。

与传统腕表成长逻辑相似的是,消费电子厂商们也开始在外观设计上创新。譬如苹果新款手表Ultra,在右侧增加传统腕表的桥设计,华为新款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Buds也进行了物理结构改造,工业设计师将蓝牙耳机放到了手表里。

但艾琪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这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就像手机技术没有突破性增长,这几年可穿戴设备并没有跨时代意义的技术。「某运动手表品牌推出产品后,所谓的新品是加了音乐,现在厂商在打磨的是如何让数据更精准,贴近用户,服务用户差异化。」

从最新的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占有率排名来看,Top1依旧是苹果手表,年出货量首次增加至5000万部,约占全球份额的34.1%,但拿走了全球60%的收入份额;紧接着是三星、华为;Top4和Top5出现了印度可穿戴品牌「Noise」和「Fire Boltt」的名字。全球排名第六的是运动手表品牌「GARMIN」,有4%市场份额,第七是华米的「Amazfit」,第八是印度品牌「boAt」。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厂商的市场份额正逐年增加。「Noise」主打性价比,售价在百元级别,新款Halo智能手表定价3999卢比(约合人民币399元);boAt同样如此,Xtend Sport的入门价格为2499卢比(约合人民币260元)。36氪走访调研发现,国内ODM或OEM公司今年的订单稳定或增长,也更多地来自于印度市场。印度市场的智能手表产品属于基本款产品,仅百来块,但长续航还兼具多表盘、蓝牙通话、运动模式和健康套件(睡眠、心率、步数和呼吸模式的跟踪器等)。

整个2022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依旧保持增长,增速达12%。数据显示,在2016年到2020年间,智能手表出货量从4200万只增长到9140万只,年复合增长率达21%。手机和耳机的增长总量在减少,不少行业人士预测,智能手表或将复制2019年tws耳机的增长,成为下一个爆品。

国内企业也未停歇。深圳创业公司「高驰COROS」正走在对标老牌厂商「佳明GARMIN」的路上;「库觅KUMI」的创始人郭锦炜从华强北创业起家,也在做智能手表的自主品牌。另外一家创业公司「叩梦」一样,希望将百元级的智能手表市场也收入囊中。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定消费人群,艾琪向36氪表示,一切基于「用户可差异化」。各家公司都想抢占一块屏幕下的终端入口。

「基于5G的万物互联,手表作为离人体最近的一块屏,势必成为大公司重点关注的领域。」云沐资本投资人陈知仆向36氪表示,智能手表的本质仍是消费电子,它是一个微型电脑,手机则是一个移动「基站」,数据处理在云端。

未来物联网美好的想象空间中,仍然需要等待高端技术的落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