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热锅上」的德国半导体

无论德国如何奔走,现实就是欧洲众厂制程技术仍在28纳米以上。英特尔、台积电持续延后建厂,德国半导体先进制造实力难如预期拉升。
2023-03-21 11:14 · 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  六千   
   

最近一个礼拜,德国半导体产业传来几条不好的消息,先是英特尔称位于德国马格德堡的芯片厂因为成本问题不得不推迟,需要德国政府更多的补贴;随后又传来台积电的德国工厂可能会被新加坡的政策“截胡”。

德国半导体产业从原来引入两家大厂的风光无限,陷入了迷茫。

德国是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心脏,位居世界*半导体生产地之列。德国在整个价值链中拥有世界*的材料、组件和设备的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德国原计划花费高达 500 亿欧元来确保德国作为主要半导体生产地的地位,然而现在德国的雄“芯”壮志,还能否实现?

01 德国为何下血本发展半导体?

在讨论德国半导体的未来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德国为何如此迫切地发展本国半导体。

德国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强国,汽车行业是德国*的工业部门,2020 年的营业额为 3793 亿欧元。尽管疫情导致年营业额下降了 13%,但它仍然是德国最强大、最受出口驱动的行业——出口量近 2430 亿欧元。创新是重中之重——55.3% 的公司在过去三年中向市场推出了创新产品。德国汽车公司占全球汽车行业研发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

发展半导体一方面要帮助德国的汽车产业解决供应链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让德国的汽车公司不被新能源汽车带来的行业洗牌淘汰。

供应链方面,缺芯导致的供应链危机让德国汽车产量大幅下降,德国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称,2021年,德国汽车年产量仅有285万辆,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50%,这是自1974年石油危机以来,德国汽车生产的*谷。相对于其他国家,德国汽车制造业受影响更大。因为德国的用工和用电成本更加高昂,2023年2月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对汽配企业和中小车企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产业政策表现不佳,约九成受访企业认为德国在能源成本、劳动力和税收负担方面没有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是电力和天然气价格过高。

2022年10月欧洲爆发能源危机,让汽车行业的成本再次飙升。如果不能保证供应链,在成本巨高不下的背景下,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就要考虑削减其在德国的产量,并转移到其它国家,比如欧宝的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就已经将欧宝Grandland的生产从德国转移到了法国。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机遇方面,2022年,欧盟宣布2035年禁止在欧盟境内销售燃油汽车。这意味着汽车行业必然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德国如果想保证在汽车行业不被淘汰,必须要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这是德国希望大力发展本国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最重要考量之一。

除了汽车行业,半导体在工业领域越来越高的重要性,也加剧了德国发展半导体的紧迫性。微电子和微系统是德国工业 4.0 项目的核心,该项目旨在将德国打造成综合性行业*市场和供应商。作为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推动因素,电子产品和传感器有助于将生产系统和产品转变为信息物理系统 (CPS)。嵌入式系统生产技术和智能化生产流程展示了基于ICT的*的集成方式,使垂直集成和网络化制造成为现实。

作为工业强国,发展半导体已经迫在眉捷。

02 谈谈德国的半导体优势

从产业链来看,多年来的积累让德国半导体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根据Lusha的数据,德国拥有半导体公司约142家,其中包括英飞凌、博世等IDM大厂,还有晶圆代工厂X-fab、EDA\IP供应商西门子EDA、沉积设备制造商Aixtron、硅晶圆制造商Siltronic、VCSEL*通快、电子气体厂商林德气体、光学零部件厂商卡尔蔡司等全球知名企业。

从上游来看,德国有着一定的话语权。外界都知道ASML对于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性,而德国拥有一家对于ASML极其重要的公司,卡尔蔡司。ASML与卡尔蔡司合作超过三十多年。卡尔蔡司是ASML透镜,反射镜,照明器,收集器和其他关键光学元件(即光学元件)的*供应商。ASML与卡尔蔡司成了*协议,如果卡尔蔡司无法维持和提高生产水平,ASML可能无法履行订单。

在ASML宣布将对新的光刻机进行限制后,荷兰贸易大臣利斯耶施莱内马赫表示,荷兰迅速与德国展开了讨论,卡尔蔡司是其中关键之一。这意味着,至少在德国建半导体制造厂,买到光刻机不会是难事。

汽车制造及工业的市场也让半导体公司不愁客户,2022年英飞凌的收入为142.2亿欧元,其中汽车业务的收入为65.2亿欧元,这也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目前汽车业务的占比为45%。德国的市场已经孕育出英飞凌这样的公司,对于越来越看重汽车半导体的公司们,自然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毕竟英飞凌已经构建了一个完整成熟的生态链,这意味着德国拥有一定的半导体基因。

上下游都有实力,这让德国有信心去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那么,德国又是怎么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呢?

03 进退两难的德国半导体

设立了发展目标,德国政府也拿出了诚意。2021年年底,德国工业联合会(BDI)在一份题为“关于半导体的5个关键点”立场文件中呼吁欧盟制定欧洲半导体战略,以便政府和工业企业能够在冲突和危机情况下保持行动力。

通过烧钱,德国政府积极引入跨国半导体大厂。德国目标是成为欧洲*的半导体生产国。

今年3月,为了推动英特尔在德国的投资建厂项目,德国政府反复游说,还开出了不少具有诱惑力的补贴条件。一位来自德国政府的消息人士称,德国为英特尔提供的资金支持达到几十亿欧元。然而,英特尔却认为“钱不够”。知情人士透露,英特尔最初预估德国专案将花费170亿欧元,但现在预计将花费300亿欧元。与大部分透过欧盟芯片法获得政府补助的专案一样,英特尔预计这个专案可获得约40%补贴。

不止英特尔的引进受阻,台积电的引入也并不顺利。据报道,台积电正在放慢其在德国的新晶圆厂项目,目前德国新厂虽已完成场勘评估且初步有政府及车用客户的订单合作承诺,但至今仍未完全敲定。由于欧盟、德国财政吃紧与多项相关补助案排挤,加上欧洲建置成本高昂,此合作建厂计划已明显放缓。与此同时,据业内消息人士透露,新加坡政府正通过提供大量激励和补贴,新加坡政府可能提供大量补贴,例如免费土地、水和电,以及税收减免和充足的人力,以说服台积电将 12 英寸晶圆厂落户新加坡。对此,台积电表示,仍在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评估在欧洲建厂的可行性。该代工厂还表示,不排除向其他地区扩张的可能性,但目前没有这样做的计划。

随着美国对半导体限制的加紧,德国半导体公司开始不得不为本国半导体发愁。花了大价钱吸引国外半导体但缺堵住了本土半导体公司,德国半导体似乎陷入了一场骗局。德国内部有很多矛盾的说法,德国政府试图加入美国阵营,在2022年末阻止了两起中国企业对德国芯片企业的收购案。但很多德国企业来说,与中国关系的恶化百害而无一益。德国前五大企业约有三到四成全集团营收来自中国市场,包括大众、奔驰、宝马等,都是德国、乃至欧洲投资中国最重要的企业之一。如果德国对跟中国经贸往来立场出现摇摆,最直接的影响会显现在德国企业身上而非美国半导体企业。

德国媒体对ASML出口受限点评道,“如果未来阿斯麦的销量因在中国的业务收缩而减少,那么蔡司和通快也会受到影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英飞凌是德国*的半导体制造商,最近在中国业务中完成了38%的销售额,而该制造商可能会受到美国芯片行业制裁的影响;大众汽车正在中国推动电动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完成了其集团销售额的37%,而这依赖于运转良好的半导体市场,德国似乎正在花钱帮助美国发展半导体企业。

无论德国如何奔走,现实就是欧洲众厂制程技术仍在28纳米以上。英特尔、台积电持续延后建厂,德国半导体先进制造实力难如预期拉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