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又换人了。
或者说,这位——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夺回了世界首富的荣耀。
《福布斯》4月4日发布的2023全球亿万富豪榜显示,2020年1月曾以1165亿美元身价短暂光临过世界首富位的阿诺特,以2110亿美元(约14500亿人民币)个人财富,超越马斯克的1800亿美元,坐稳了2023年度的世界新首富之位。
14500亿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福布斯》富豪榜上的3个钟睒睒,5个马化腾或张一鸣,或者8.5个马云。
如此有钱的阿诺特,是干啥的?
1980年代,答案是腰缠万贯的地产商,当然,你也可以说他是富二代,因为他爸爸才是创办人。
40年后,答案变成了全球*奢侈品帝国的掌舵者,一个每天都在让全球腰缠万贯者为其贡献财富的人。
从地产商到世界奢侈品总舵主,从富二代到创二代,阿诺特的成功当然离不开运气,但归根到底还是靠了本事、梦想。
尤其是,要成为人上人的欲望。
远在美国的房地产商人特朗普,通过控股和赞助选美大赛来抬高身家,然后去竞选总统,让自己不只是有钱,还可以掌控有钱人。
法国的阿诺特则通过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来达成这一目标:一家接一家地收购奢侈品公司,用奢侈品来掌控有钱人。
毕竟,收购奢侈品公司,只要有钱就可以。
毕竟,他的确很有钱。
有钱就有核心竞争力,就连蝙蝠侠也是这么说的。
但运气也很重要。1981年,迪奥陷入财务危机。阿诺特抓住了它,拿下了它,由此踏入奢侈品行业。
这只是运气的开胃菜,一道道大餐接踵而至。
8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滞胀。日子都相对难过的老牌奢侈品LV和名酒品牌酩悦·轩尼诗,决定首先携手共渡难关,然后做大做强。
天真而美好的想法之下,LVMH成立了,全称路易威登酩悦轩尼诗,挺拗口。
大冷天抱团有利于取暖,但在商业上,尤其行业走背字时,两个走下坡的抱团,也可能是俩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这样的案例,在商业世界一抓一把。
比如,当年在智能手机市场失利的微软,选择收购末日皇帝诺基亚手机部门——结果百亿美金花出去,迎来的却是裁员、亏损,最后关停并转,一地鸡毛。
LVMH成立后,没能逃过这一劫。
不只是业务层面的结果不愉快,代表LV的控制人和代表轩尼诗的控制人,两大家族也相爱容易相处难,没过多久就同床异梦。
原本和这一切没啥关系的阿诺特,撞上了更大的狗屎运。LV的控制人雷卡米尔找到他,想拉他帮忙,一起扳倒轩尼诗家族。
结果,却引狼入室。
阿诺特先是答应雷卡米尔,帮助他保卫在LVMH公司的地位,并且从雷卡米尔手中收购了不少股份,然后又找到雷卡米尔的对手,暗度陈仓,从其手中增持了不少LVMH的股份。
鹬蚌相争中,阿诺特两头许诺,两头增持,两头吃,最终把自己买成了大股东。虽然,当时的LVMH加起来才不到40亿美金的营收,但这已经是很大的买卖了。
依托于这个大平台,阿诺特开始了更加疯狂的游戏。
自入主LVMH起,阿诺特用不到35年时间,将70多个主要奢侈品品牌收入囊中,横跨六大领域,成为了全球奢侈*。
在LVMH的版图上,香槟王、库克香槟、路易威登、罗意威、思琳、纪梵希、芬迪、娇兰、宝格丽、蒂芙尼、丝芙兰等等*大牌都是它的。
而且,他还在扩张。个人资产达到2100多亿美金的阿诺特说:
与微软相比,我们规模还很小。
确实,抛开虚幻的市值,LVMH的850亿美元营收与微软的1980亿美金营收相比,差着一个大量级。
更何况,微软从卖操作系统的软件商,成了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排头兵;而阿诺特,20年前卖包,现在还是在卖包。
乔布斯说过,不能卖一辈子糖水,要改变世界。
卖包包显然改变不了世界。
但阿诺特从未想改变世界,他只是喜欢玩奢侈品并购的资本游戏。资本面前一律平等,管你是高贵的百年老店还是新来的潮牌,在门口的野蛮人面前,都不过是财报上冷冰冰的数字。
纵观阿诺特在LVMH的60多次并购,比较典型的有三起,每一个都是*的教科书级别商业案例,足以写入哈佛商学院教材。这些案例中,阿诺特有输有赢,但都足够经典。
• 首先是以小博大乘虚而入
1971年,刚刚毕业的阿诺特来到祖父的建筑公司工作。建筑公司日常和泥瓦工人打交道,处于整个房地产行业微笑曲线的下部,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地位类似于苹果的众多代工厂。
阿诺特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费尽心力劝说祖父以4000万法郎的价格卖掉了建筑公司,转型成为一家产业链上游的房地产公司。
但阿诺特的目标不止如此,而且显得特立独行。有一次,当有人问他是否知道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时,他表示不清楚。随后补充了一句:“但我知道克里斯汀·迪奥(Dior品牌创始人)”。
从中可以看出,阿诺特早早就在觊觎奢侈品市场了。
衣食住行,住排第三,衣服鞋帽排在*,相比于依靠银行贷款和土地政策、阴晴不定的房地产事业,奢侈品行业依靠创意和品牌文化获得高溢价,不受政策影响,在商业逻辑上没毛病。
阿诺特更看重的一点是,这些裁缝出身的奢侈品创始人,都不怎么会做生意。
克里斯汀·迪奥当时是一个崭露头角的设计师,仅此而已。直到1946年,伯乐巴萨克看上了这匹野马,于是支持其成立自己的设计师品牌和时装公司,一时风头无两。
无奈天有不测风云,巴萨克经营不善,被迫将旗下品牌迪奥卖给W集团。不巧W集团也于1981年遭遇破产,迪奥再次面临财务危机。
法国有公有制传统,但一连串公司破产让法国政府意识到私有化或许是解决之道。政府开始帮其寻找买家,但前提是保留员工权利,不能裁撤核心岗位。
当时收购方估价达一亿美元,而阿诺特的资金只有1500万。何况这家经营不善的公司和阿诺特的本行南辕北辙,没人看好这次近似于赌博的交易。
但阿诺特还是去赌了。
1984年,阿诺特凭借1500万美元的家族财富,加上投行拉扎德公司提供的另外8000万美元,以及他对法国政府的许诺,最终完成了这起收购。
入主迪奥母公司W集团之后,阿诺特用来扭亏为盈的方法也简单粗暴:
W集团机构冗余,于是阿诺特裁员9000名;W集团非核心业务亏损严重,仅有几条产线颇为亮眼,于是阿诺特集中力量办大事,大肆出售资产,只保留迪奥在内的几块核心资产。
尽管法国政府多次敦促阿诺特遵守协议,但资本家就是这样,羊入虎口,哪管民怨滔天。这一仗,阿诺特以5倍杠杆轻松获取10倍收益,一战成名。
只是苦了那9000名被裁员工,又要重复一个世纪前,《悲惨世界》中发生的故事了。
• 其次是恶意收购对标毒丸计划
以小搏大让阿诺特吃到了甜头,在十几年之后,面对GUCCI(古驰)这个尤物,阿诺特再次动起了心思。
古驰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家族企业,和家天下的古代皇族一样把股票像土地一样分封出去。
结果是经过几代子孙繁衍之后,股权被零散地分散到了各个子嗣手里。市场年景好大家分红倒也舒服,一旦市场不好,就会招致内斗。
90年代,随着一些国际奢侈品商完成了从家族企业向国际化公司的转变,竞争力大增,导致如古驰这样的传统家族企业遭遇危机,继而导致内斗。偏偏古驰家族不争气,外斗外行,内斗内行。不得已贱卖给中东的巴林主权基金。
巴林基金一入手,就对古驰的家族管理方式进行了国际化改革,替换了CEO和创意总监,让古驰起死回生,成为阿诺特和LVMH的劲敌。
但古驰股权分散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给了阿诺特机会。
当时的阿诺特并没有足够资金全盘收购古驰,他只能用暗度陈仓的法子,在股市上悄悄收购古驰零散的股份,借此获取控股地位。
当时法国规定,收购股权超过5%需要报备公示。为了规避监管,阿诺特买了古驰4.99%的股票。
这个股比在维持了一段时间后,阿诺特把阴谋变成阳谋,突然增持古驰,同时向古驰大股东抛出橄榄枝,高价回收股票,短短时间拿到了古驰34%的股份,令古驰措手不及。
身为老品牌,古驰对于恶意收购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令阿诺特当年在迪奥、纪梵希等品牌上使用的抄底策略遭遇了滑铁卢。古驰判断阿诺特并没有足够资金全资收购古驰,只是想控股,于是采取了一个吃货策略,向阿诺特发起全盘收购要约:
你既然要吃我,那就撑死算了。
阿诺特当即表示拒绝,由此古驰便触发了反恶意收购:毒丸计划。
毒丸计划全称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就是让除了野蛮人阿诺特以外的所有股东,能够用超低价买到新股,把恶意收购者的股权稀释掉,增加它的收购成本。
阿诺特恶意收购股权,古驰就恶意增发股票,让管理层和员工购买。没有钱买没关系,公司还可以借钱、免息。
一句话,古驰对自己的股票实行了通货膨胀。
大量新股发行,让阿诺特的持股比例从34%骤降到20%。
阿诺特收购失败,于是选择向市场监管部门告状,抗议其做法有违公平性原则。由此,双方展开了漫长的诉讼和反诉讼之战。
阿诺特家大业大,准备打持久战。古驰这边坐立不安,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古驰不能任由阿诺特打乱自己的步伐。
几年后,古驰勾搭上另一家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古驰向开云集团定向增发新股,进一步稀释阿诺特和LVMH的股份,这才保住这家年营收80亿美元的企业继续独立运营。
• 最后是对赌资本面临法律制裁
在阿诺特长期的收购历史中,形成了一个常规套路:
专挑企业内外矛盾加剧的时候乘虚而入,低价抄底,恶意收购,往往还会踩着监管的红线来回试探,一步一步做大做强。在收购之后往往血洗管理层和原股东,裁员重组淡化品牌。
在阿诺特发起的六十余起并购中,唯有宝格丽等极少数品牌管理层被保留,其余全被换血。
在阿诺特看来,奢侈品品牌的国际化,需要同一标准的全球商品,太多的特立独行、因循守旧的家族股东,统统是阻碍。
在国际化战车碾过的传统奢侈品企业里,爱马仕是为数不多的幸存家族企业,这让阿诺特很不高兴。
爱马仕在19世纪靠马具出名。马车被汽车取代后,爱马仕转型去做了皮包。由于质量过硬、故事好听、产量极低,生生把自己从日用品卖成了奢侈品。
盯上了爱马仕的阿诺特,和三家投资银行签署了对赌协议,让后者帮他收购爱马仕的股票。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爱马仕股票需要涨到一个价格,到了,阿诺特就向投行购买股票;没有到,阿诺特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在此之前,阿诺特会每天支付利息。也就是说,无论输赢,投行都能拿到钱,自然乐意。阿诺特眼里只有爱马仕的股权,其他都不是最重要的。
2008年,他偷偷买入了4.9%的爱马仕股票。2010年12月24日,三家投行的股票对赌协议到期,这些由投行买入、总股比达17%的爱马仕股票,顺利地成为阿诺特的囊中物。
凭借22%的股份,阿诺特成为爱马仕*大股东。
爱马仕家族和古驰家族情况相似,股权极度分散。所不同的是,爱马仕没有巴林基金这样的金主撑腰,只能联合自家200位家族股东,成立一家保卫所有权的基金。
成功制止了阿诺特恶意收购之后,爱马仕决定走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漫长的起诉和反诉过程后,双方达成和解:
阿诺特将股份从22%降到8%,同时支付800万美金罚金。不过。此前阿诺特已通过爱马仕的股份获利38亿美元之巨,这笔罚金仅是皮毛。
在“爱马仕保卫战”胜利后,这家古板的家族化企业大受刺激,引入了双层管理模式,积极拓展品类和推进国际化战略。
从这个角度上看,阿诺特的收购,并不算是完全的坏事。
近几年,阿诺特的并购计划仍然没有停止。
2020年,它旗下的美容孵化器Kendo收购了Kat Von D的同名美妆品牌其余的股权,并且还向蒂芙尼发起挑战。
这期间,LVMH 先是宣布将以162亿美元收购美国珠宝品牌蒂凡尼 ,并且达成了协议,然后又放弃这一计划,并且被反诉。
2023年年初,瑞士商业新闻报刊Finanz und Wirtschaf还报道说,LVMH集团可能会收购瑞士历峰集团Richemont。
如果这一票干成,LVMH阿诺特就又要改写奢侈品格局。卡地亚、梵克雅宝和Buccellati等珠宝品牌,都将成为他囊中之物。
就在前几天,LVMH集团还收购了美国知名说唱歌手Jay-Z(原名ShawnCoreyCarter)旗下香槟品牌ArmanddeBrignac50%的股份。
目前,阿诺特拥有LVMH47%的持股比例,拥有*话语权。
他的权力甚至进了保险箱,2022年4月,LVMH以81.6%的股东投票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首席执行官的任职年限可以从75岁延长至80岁。
这意味着,阿诺特还可以继续干6年。这个还在努力掌握全世界奢侈品大牌的“野蛮人”,还在继续开着他的战车,轰轰隆隆攻城略地。
曾经有人用顶天立地来比喻高端市场,用铺天盖地来比喻低端市场,并且得出一个结论:顶天立地,不如铺天盖地。
也有人不服,说铺天盖地,不如顶天立地。
在阿诺特面前,这些都肤浅了。真正厉害的是:让顶天立地,去铺天盖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