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洋河接盘泛海系,当信托公司股东亏惨了

洋河从民生信托接盘的云锋新呈10亿元出资额,实际只过户了6.9亿元,尚有3.1亿因为民生信托的司法保全而至今没有过户。是否有可能形成重大损失?洋河为何没有披露?
2023-08-28 18:23 · 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虞东箭   
   

洋河近几年与泛海系的资金往来密切:13亿认购中民永丰1号信托,涉及助力泛海系自融;6.5亿接盘民生信托股权,巨亏;花费超过10亿接盘私募基金的份额,至今过户困难。每一笔交易,都带来了麻烦。

作为一家老牌酒企,洋河股份(002304.sz)曾在2019、2020年投入信托理财的资金量超过百亿,最终只有2个项目公开爆雷、未收回的本金不到3亿元。

但时代周报发现,洋河连续两年以超过10亿的资金参与泛海系旗下的民生信托理财项目之后,与民生信托及其背后的泛海系公司发生了几次大额股权交易。

其中关键项目——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信托涉嫌为泛海控股自融,实际已发生逾期,洋河的13亿认购资金,是否获得正常足额兑付?成为洋河百亿理财迷局中*的悬念。

2021年洋河从泛海系受让获得的民生信托5.9455%股权,随着民生信托连年巨亏,如今已发生巨额贬值。

而洋河另外花费10多亿从民生信托接盘的私募基金份额,也存在重大纠纷,工商登记系统显示至今无法全部过户。

01 民生信托业绩跳水,洋河成股东

经2021年8月北京银保监局批准,2021年12月,洋河股份(002304.sz)从泛海系旗下公司受让股权完成工商变更,成为持有民生信托5.9455%股权的第三大股东。

民生信托属于“泛海系”旗下的信托公司,近几年,开启了业务的断崖式跳水。

民生信托官网挂出的年报显示,近三年,民生信托的业务数据如下:

2020年,民生信托总营收22.47亿元,净利润-4.49亿元。

2021年,民生信托总营收-28.09亿元,净利润-38.32亿元。

2022年,民生信托总营收13.43亿元,净利润-37.05亿元。

三年时间,民生信托亏掉了79.86亿,净资产从2020年初的109.59亿,掉到了2022年末的20.93亿元。

△民生信托2022年报净资产数据

如果2022年的业绩跳水趋势不改,到2023年底,民生信托或将资不抵债。

2021年12月,洋河股份(002304.sz)从泛海系旗下公司受让股权完成工商变更,成为持有民生信托5.9455%股权的第三大股东。

按照天眼查数据显示,民生信托注册资本70亿元,洋河股份当前占有的出资额是41618.5万人民币。根据洋河股份年报数据显示,洋河股份实际投资成本,是人民币6.5亿元。相比出资额,洋河当时是溢价投资。

洋河股份的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对于这笔6.5亿元的投资,最新测算的结果是,已经损失了2.47亿(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目前只值3.38亿元。

但是按照民生信托2022年底总计20.93亿元的净资产,洋河持有其5.95%的股权,对应的净资产只有1.24亿元。

如果按净资产的口径算,洋河股份的6.5亿元投入,实际贬值损失已超过了5亿。

而据民生信托母公司泛海控股2022年报披露信息:因涉多起营业信托纠纷案件,其管理层判断,预计需承担赔偿责任的信托项目余额为291.53亿元,到2022年底,民生信托只计提了预计负债60.98亿元,剩余一审未判决和未进入司法环节的潜在诉讼,民生信托尚未确认负债。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上述情况以及未来导致的损失金额无法判定。

若民生信托的财务状况如果还不改善,洋河的这笔投资,最终将继续发生大额贬值。

02 民生信托将泛海系告上法庭

根据民生信托2022年年报介绍,民生信托最早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013年,经过重组和股权变更,改名为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重新登记。

从2012年到2014年,知名富豪卢志强旗下“泛海系”的系列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成为民生信托的*控股股东。到2021年以前,卢志强旗下的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最高时合计持有民生信托93.4171%的股权。

2021年12月,民生信托完成新的工商登记变更,泛海系的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将持有的5.9455%的民生信托股权转让给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下降至76.7616%,而洋河股份一跃成为民生信托持股达到5%的重要股东。

早在洋河入股民生信托前的2020年底,民生信托就有多个项目逾期,其中至信828号信托计划,当时的信托文件及事后的诉讼公告都证明:该信托计划涉及到的底层资产为泛海系自己的武汉中央商务区物业项目。因此,至信828号在2020年底的逾期,意味着泛海系的资金链出了问题,连从民生信托自融的钱都已还不上。

而在2020年5月20日晚间,泛海系旗舰公司泛海控股(000046.sz,现*ST泛海,以下仍统一简称:泛海控股))发布公告,原董事长、执行董事卢志强退出了董事会。

泛海系资金紧张的同时,民生信托已经开始频繁在重大信托业务上踩雷失血。据时代周报统计,在2021年1月,司法文书网的系列判决书显示,民生信托作为原告的诉讼纠纷或发起的执行金额达到了156.328亿元,其中仅武汉金凰珠宝案背后,民生信托的踩雷引发诉讼就合计达50.17亿元。

踩雷之外,民生信托的另一大问题是用信托计划和信托资金给大股东泛海系旗下公司融资,最终随着泛海系资金链断裂,2022年起,民生信托多次将大股东泛海系的公司与实控人卢志强告上法庭。

2022年4月,据泛海控股公告,民生信托将泛海控股、中国泛海、卢志强告上法庭,起因均是民生信托以信托资金为泛海系自融,导致踩雷,涉及多个信托项目与资产,具体包括:

因泛海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未能及时清偿债务,民生信托申请支付本金22.08亿元及违约金、公证费等172万元,泛海控股母公司中国泛海承担需连带责任。

上海臻岩置业(由民生信托持股99%)要求泛海旗下武汉中央商务区公司偿还购房款15.01亿元及利息。

民生信托要求泛海控股、中国泛海、卢志强支付“20泛控01”号债券的本金5.732亿元(本单债券总发行规模12亿元)。

民生信托要求泛海控股、中国泛海、卢志强支付“20泛海01”号债券的本金8.164亿元(本单债券总发行规模9亿元)。

民生信托要求泛海控股、中国泛海、卢志强支付“20泛海02”号债券的本金5.948亿元(本单债券总发行规模6亿元)。

除此以外,民生信托又在2022年12月1日、2023年6月、以及2023年7月31日三度再将泛海系公司告上法庭,相关案件涉及到的泛海系其它自融纠纷金额合计为11.48亿。

以上已进入诉讼环节的、与民生信托-泛海系相关自融纠纷总金额合计约为68.414亿元。

被大股东融走的钱收不回来,民生信托另一边在被投资者密集起诉追责,据2022年报显示,到2022年底,民生信托累计收到的投资人诉讼案件655起,涉及资金61.4亿元。而包括尚未启动诉讼的风险项目在内,民生信托管理层判断,预计需承担赔偿责任的信托项目余额为291.53亿元。

在2022年底,民生信托净资产只剩20.93亿元的情况下,上述的债务状况,使得民生信托的展业前景风雨飘摇。而洋河股份在民生信托的股权投资余额,究竟还能收回多少?

03 洋河曾重仓中民永丰1号

2019年、2020年洋河股份均投入超百亿元进行信托理财。其中2019年末信托理财余额104.41亿元。2020年末为121.2亿元。从对应的理财底层资产看,洋河参与的相关信托产品大量涉及融创、恒大、宝能、阳光城等高杠杆房企的地产项目。

在此背景下,洋河股份在年报中确认,2019年末的104.41亿元信托理财中,“单项金额重大或安全性较低、流动性较差、不保本的高风险委托理财”总金额为57.4亿元。2020年末这一数额上升到102.21亿元。

上述情况在2021年洋河发布年报和半年报后一度引起媒体广泛报道,而到洋河发布2021年年报显示,信托理财规模到2021年底骤然减少到20.82亿元,2022年底,洋河的信托理财进一步缩小规模,从上一年的20.82亿元缩小到2.75亿元。

从财报上看,洋河在2021年末的理财,仅有6879.48万元未收回,在此背后,洋河于2021年12月4日发布公告,称其认购的中信信托-嘉和118号恒大贵阳新世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洋河出资1.9亿元,到期后剩余本金7251.34万元及部分投资收益未收回。

今年3月18日,洋河再次公告信托理财逾期:洋河合计投资2亿元的中航信托-天新湾区更新10号,在合同到期后,洋河的投资本金2亿元及相应收益未能收回。

洋河2021年以前百亿级的信托理财,总计只有2个信托计划、不到3亿元的投资本金逾期,在近两年房企频繁资金链断裂的背景下,洋河这种回收本金的的成绩与效率并不能算难看。

但时代周报仔细盘点发现,成为民生信托的股东背后,洋河股份与民生信托、及其背后的泛海系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股权转让。

洋河2019年年报的理财信息显示,洋河所投的高风险信托理财中,有6个产品涉及民生信托。

△洋河2019年度认购的民生信托产品

简而言之,洋河2019年认购的民生信托的6个产品,总计花了15亿,其中5亿通过4个信托产品,投向了3家房企。另外还有10亿,分两次认购了同一个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中民永丰1号)

再看2020年,洋河的高风险信托理财数据中,总计有5个是民生信托产品,其中3笔、总计13亿认购的是同一个中民永丰1号。

△洋河2020年度认购的民生信托产品

2019年洋河投入10亿,2020年投入13亿,中民永丰1号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04 真相:中民永丰1号已爆雷

从洋河股份的公告来看,洋河从未披露其花费的13亿认购的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发生了违约。

但事实上,中民永丰1号在2021年6月已发生了逾期爆雷,其底层资产之一,认购的是泛海控股发行的债券,涉及民生信托为大股东泛海控股的债券自融业务。

据泛海控股的公告显示,2020年1月23日,泛海控股发行了一期公司债(债券代码:149035,债券简称:20泛控01),实际发行金额为人民币12亿元。债券的期限为3年,但在第二年末、即2022年1月23日才能解除封闭。

最终“20泛控01”债券发生违约,为此,民生信托将大股东泛海系告上了法庭。

据泛海控股2023年2月17日的公告,总计12亿元的“20泛控01”债券中,尚余5.732亿元在到期后没有得到兑付。其背后涉及到的债权人主体正是,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民生信托—中民永丰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也就是说,中民永丰1号和2号,出资认购了“20泛控01”债券,结果无法足额兑付。

“20泛控01”债券的发行总金额12亿元中,扣除未兑付的5.732亿元,有6.268亿元得到了兑付。

按照泛海系爆雷的时间线,最早的公开起爆点是,2021年8月30日,泛海控股公告“18泛海MTN001”中期票据(2018度发行)正式违约,未能按期足额偿付利息及回售本金。此后泛海系的相关债券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违约。

在 2022年1月23日“20泛控01”解除封闭期的时间点上,泛海系已经多支债券逾期,全面爆雷。在以上背景下,12亿的“20泛控01”中,谁持有的6.268亿元能够得到兑付?这个问题充满了悬念。

目前已有多位信托投资人,因中民永丰1号信托爆雷而进行追责,或举报、或将民生信托告上法庭。

据浙江《萧山日报》2022年3月16日报道,2020年6月,萧山一位李女士购买了萧山某城商行代销的“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450万,该信托产品于2021年7月6日到期,结果到期后李女士未获得兑付,逾期8个月后,她才收回45万,只拿回十分之一的本金。

据泛海控股2021年8月31日的公告,一家名为“瑞昌龙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瑞昌龙福)将民生信托告上法庭。案由是:2020年11月起,瑞昌龙福出资7500万元认购了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7500万份定制X类信托单位,信托单位到期后,瑞昌龙福将应获分配的6000万元作为本金继续认购永丰1号,但到期后,未获得民生信托支付的本金与收益。

另据(2021)京74民初919号判决书显示,自然人颜某出资5000万元,认购了民生信托的“汇鑫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到期日为2021年6月16日,结果到期后民生信托无法按期返还颜某的本金与收益。这份判决书显示,民生信托在2021年6月11日出具了《中国民生信托·汇鑫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21年第1季度管理报告》,该报告披露:汇鑫5号投资的底层资产之一,是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与中民永丰2号,在报告期内“持有的中民永丰1号、中民永丰2号项下部分信托单位已到期,未收到分配款项。”

按照最后这份判决书,早在2021年6月11之前,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信托计划已经发生了逾期,导致认购了中民永丰1号的嵌套式信托汇鑫5号也发生了兑付困难。

而洋河股份2020年年报披露认购的13亿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的资金中,每笔存续期都在半年以上,有5亿是在2021年5月到期,另有2笔、总计8亿元,是在2021年6月到期。

上述几位投资人直接或间接认购的中民永丰1号相应份额到期均无法兑付,洋河花了13亿元认购了中民永丰1号,到了2021年6月,兑付情况如何?到目前为止,洋河方面尚未回复时代周报。

对此,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负责人帅国让对时代周报表示,“理论上,同一信托计划的投资人应该权益平等,但不排除有投资人事前签有优先退出的条款、或拿到了保底的安排与协议。”

05 接盘云锋基金再度踩雷

事实上,在2021年,洋河股份与民生信托的资金、股权往来不只一次,交易金额巨大。这些行动包括:

2021年5月-6月,洋河认购的3笔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总计13亿元即将到期,兑付结果成谜。

2021年8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网站显示,北京银保监局批复同意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泛海系旗下)将民生信托5.9455%的股权转让给洋河股份。事后洋河年报显示:这笔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达到6.5亿元。

而另据洋河2021年8月6日的公告,洋河以“与专业机构合作投资”名义,以自有资金出资12.8亿元,受让民生信托持有的上海云锋新呈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云锋新呈)10%的份额。云锋新呈的基金总规模是人民币100亿元,民生信托在其中的认缴出资额是10亿元。洋河以12.8亿元获得这笔出资份额,溢价达到2.8亿元。

△图片来源:洋河股份公告

据洋河公告,云锋创投是国内一流投资机构,管理规模超过千亿人民币,过往业绩突出,云锋新呈基金已进入管理退出期,底层资产明确清晰,投资分布在金融、科技、新零售、汽车、物流及医疗健康等领域。其中小鹏汽车、光云科技等项目已上市并实现较为理想的投资回报预期,其余项目也有相对明确的投后管理及退出策略。

而洋河股份到目前并没有公告的一个真相是,洋河在拿出超过10亿元的真金白银后,自始至终,并没有全部获得云锋新呈10%的出资份额。洋河年报中关于持有云锋新呈的财务数据背后,存在重大纠纷。

洋河首次公告接盘民生信托持有的云锋新呈10亿元出资额的时间是2021年8月6日,但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天眼查等信息显示,直到10个月后的2022年6月7日,云锋新呈更新投资人信息,洋河股份旗下洋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才出现在该合伙企业的出资人名单里,但是出资额并非此前洋河公告的10亿元,而是6.9亿元。还有3.1亿元的差额,依然留在民生信托名下。

在此背后,天眼查显示,民生信托持有的3.1亿元云锋新呈出资额,从2022年2月25日起,被北京金融法院多次、反复冻结,最新一期冻结从2022年11月8日起,到2025年11月7日止。

而在一份(2022)京74执异90号司法文书也印证了这一信息。民生信托在该案件中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司法保全的、涉及纠纷的民生信托持有的云锋新呈出资额,实际在保全之前已转让给“案外人”。北京金融法院查实,民生信托将其持有的云锋新呈出资额,转让给了洋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但这笔依然挂在民生信托名下的资产,被司法保全的结果,并没有因之前的转让而改变。

上述情况说明,民生信托持有的10亿元云锋新呈出资额,在其中6.9亿元转让给洋河方面后,有3.1亿元因为民生信托涉及诉讼而被司法保全,至今未过户到洋河名下,这笔财产的最终归属尚存在不确定性。

北京因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梁奇烽律师对时代周报表示,上述涉及云锋新呈出资额的资产保全纠纷,“如果洋河与民生信托关于云锋新呈的出资额转让协议已成立,那么由洋河主动去申请执行异议、解除冻结、完成过户,获得司法层面支持的概率会比较高。”“工商登记采取的是登记对抗主义,不是登记生效主义,所以转让的法律行为在转让协议生效那一刻就生效了。”

“但洋河想要胜诉,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一是证明交易确实是发生在保全之前;二是交易的价格是公允的。”梁奇烽表示。

而据洋河2022年年报,洋河股份称在报告期(2022年度)内,“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而从民生信托持有的3.1亿出资额在工商登记层面依然维持原样来看,也没呈现出洋河想要改变现状的行动。就此,时代周报也在向洋河进行进一步的核实。

梁奇烽认为:“如果洋河不去主张异议、把这笔资产过户回来,那么背后应该有别的原因。”

洋河为何会在2021年泛海系开始大面积违约之际成为民生信托的股东?

在民生信托三年巨亏79.86亿、净资产只剩20.93亿的前提下,洋河6.5亿出资所持股权只对应净资产只剩1.24亿元,按净资产口径减值已超过5亿元。洋河年报里的2.47亿元的减值是否具有准确性?

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于2021年6月已经出现逾期,洋河认购的13亿元份额是否获得了足额兑付?

洋河从民生信托接盘的云锋新呈10亿元出资额,实际只过户了6.9亿元,尚有3.1亿因为民生信托的司法保全而至今没有过户。是否有可能形成重大损失?洋河为何没有披露?

对于上述问题,时代周报正在与洋河股份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并已向洋河董秘办致电、公司邮箱发送邮件,并向洋河品牌团队提交了问题。截止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