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专访BrainCo韩璧丞:未来脑机会比手机更多,但我们会比赛博朋克更优雅

2023-08-31 14:46 · 互联网     

2023年,脑机接口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我们的生活。

三个月前,美国监管机构已批准伊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进行大脑植入物人体临床试验。不久前,上海瑞金医院也公开了以脑机接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在实验室或病房里,脑机接口的研究者们正在尝试让猴子通过意念取食,或者用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自闭症、抑郁症患者,但这些研究离普通人似乎还过于遥远。不过,作为一个普通人,其实你也有体验脑机接口产品的机会,比如试试看用“脑机智能安睡仪”来辅助睡眠。

脑机智能安睡仪是BrainCo强脑科技推出的第 一款C端产品。这家公司创立于2015年,是首家入选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Harvard Innovation Lab)的中国团队,致力于成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所谓“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指的是无需手术对人体植入电极,而直接从皮肤表面记录神经活动信号。

在推出C端产品之前,BrainCo已经推出了多款B端产品,包括智能义肢上下肢、儿童孤独症干预头环、Focus专注力提升系统等等。目前,BrainCo强脑科技已完成超2亿美金融资,是国内首家脑机接口领域独角兽企业。

“脑机接口要做两件事情,一是造人,二是造超人。”创始人韩璧丞说。

所谓“造人”,是指用脑机接口让断肢的残疾人通过安装可操控的假肢恢复到日常生活中;所谓“造超人”,是指提高常人大脑的能力。对应在 BrainCo 的产品线中,则分为康复产品、教育产品和健康产品。

BrainCo强脑科技创始人兼 CEO 韩璧丞是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的博士生,公司中来自哈佛、MIT等全球*学府的科学家在核心研发团队中占比超过70%。

36氪采访了韩璧丞,他相信未来有一天,可能脑机设备会比手机数量更多,而我们传递信息、感受世界甚至身体进化的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而在这个从0到1的过程中,他希望把BrainCo打造成一家“平台型公司”而非“产品型公司”,让未来的脑机设备都能借助BrainCo的“技术底座”来生长。

以下是36氪与BrainCo创始人韩璧丞的采访实录:

Q:C端产品智能安睡仪目前在市场上表现怎么样?是超前还是落后于您的预期?

睡眠产品对于我们来讲,服务于一个非常长远宏大的计划。BrainCo一直想做一家平台型公司,也就是做底层的技术基座,然后去支持各种各样的产品。我们一直打心里认为,现在脑机接口其实就像100多年前人类发现电流一样,有了电之后才会有灯泡,才会有电视机、手机,才会有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

但对于一家公司来讲,不可能一上来就说自己的技术是电、是光,一定要先做一些东西出来,让大家看到脑机接口这项技术对人们生活造成的改变。睡眠产品就是BrainCo给这个世界展示脑机接口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第 一款产品。

我们做了一个将近10年的规划,并且决定从睡眠产品切入。因为睡眠是一个天大的市场,大概有38%的成年人睡不着觉。我们第 一批产品原计划在一年之内完成至少一万个人的完整测试,拿到feedback,但是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仅仅半年时间,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小目标。

所以从市场节奏上来讲,目前的进展跟规划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不仅关注销量,更关注如何让这个产品的体验变得更好。就像苹果公司从iPhone1到iPhone3得到了大量的用户反馈,才能做出iPhone4这样革命性的产品。

Q:您感觉现在中国一般消费者对于脑机接口产品的接受度怎么样?目前的客观环境是不是也会影响BrainCo的产品线布局?

我觉得任何一项宏伟的技术,最终的应用还是要落在C端。比如核反应,一开始是打仗用的,但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用电都跟这项技术相关;比如基因编辑技术,人们一开始对它的印象就是克隆人,但现在很多靶向药也要运用这一技术。

当你销售电器的时候,其实不需要跟消费者说,机器运转靠的是核电;当医生给患者吃药的时候,其实也不需要让他知道药基于基因编辑技术起效。我们只需要让对方知道它们是有用的。

脑机接口产品也是一样的。我们向消费者提供一个产品,让对方快速入睡,但我们不会去过度宣传这是一个脑机接口的产品。当然,我们会在产品详情页公开解释这个技术的原理,但不会过度宣传它。我们会在真实世界里去跟所有其他的东西竞争,比如褪黑素、安眠药等等。

Q:您感觉目前脑机接口类产品面向C端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吗?ToC类产品的收益有希望超过ToB产品吗?

BrainCo几乎所有的产品最后的使用者都是C端消费者。 ToB或ToC只是商业模式的差别,比如说我们向一些治疗自闭症的机构提供干预头环,但最终他们也还是要给C端用户提供服务的。

其实ToB 或ToC 并不是我们最关注的,我们最关注的是C端用户反馈的效果。做一个脑机接口产品其实是极其难的,你要面对的终端场景是千变万化的。比如说睡眠头环这个产品,我们在实验室里做的效果都特别好,但是一到千家万户给大家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面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

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人睡眠非常不好,戴了头环之后效果也不那么明显,后来我们发现是她老公一直打呼噜,那个声音跟我们的信号混杂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影响。

但这就是做C端产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面向残疾人的产品也是这样——每个人失去手的原因不一样,每个人剩余的神经也不一样,做产品必须要通过一个很强大的算法让每个人都用得好,同时还要满足他用仿生手去做无数事情的需求。这是非常难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Q:大家从对脑机接口一无所知,到慢慢接受,甚至觉得它可以变成自己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肯定是需要时间的。现在大多数人对侵入式的脑机接口还是有恐惧感,而对非侵入式的产品接受度高一些,对吗?

肯定是这样。就像人工智能技术一样,可以被应用于安防、警务,也可以服务于我们手机里一个小小的应用——AI在专业领域与民用领域的应用是并行不悖的。脑机接口技术也是一样,侵入式脑机口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会同时存在,但使用前者的人数永远是使用后者的万分之一。

什么样的人会在自己头上做开颅手术?只有重症、急重症患者。那么重症和急重症患者到底有多少人呢?查一下中国每年做开颅手术的有多少人就知道了。所以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面对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群,它们解决的问题也是完全不同的。

Q:关于“造人”和“造超人”这两大业务,BrainCo在侧重或者紧迫程度上有区别吗?目前哪一类业务可能会获得公司更多的投入,还是说双线并行是可行的?

现在大众看到的是BrainCo推出的一个个具体的产品,但其实BrainCo一直在用我们绝大多数的精力做脑接口的底座平台。我们大量的工程师、最厉害的神经科学家、在哈佛、MIT招的那些人,现在都在做对于人大脑信号的无线解析,在不同位置去解析大脑神经电。

我们要把传感器做得无限好,把解析做得无限准。比如,一个残疾人脑袋里心念一动,想轻微地动一下小拇指,这个信号我们都能解析出来,也就可以给他安装仿生肢。或者说,我想对你说一句话,脑子里形成这句话但还未说出,我就能解析出来,因为这个信号会牵动声带。当技术成熟到一定程度,我们也可以把这个信号翻译出来,也就是不用人出声说话,信息直接就可以传达给对方。

BrainCo一直在做的就是底座平台,然后在底座平台上会长出一个又一个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一定要我们自己去做,现在我们已经在跟大量公司合作,包括戴尔公司等等。接下来我们会慢慢变成一个底座公司,去让很多公司基于我们的底座制作自己的C端产品。

现在市场上的BrainCo产品,其实仅仅是冰山一角。我们的主要精力其实都在做底座。

Q:一个普通的残障人士怎样才能定制到BrainCo的仿生手或腿?价格贵吗?

中国有大概300-400个提供智能假肢的康复装备中心,我们已经接触了大概150多家,把产品提供给他们,让他们去帮助残疾人进行安装。中国基本上所有的省份都覆盖了,每个省份至少有一家。

具体价格会随定制难度高低而上下浮动。BrainCo产品的定价是欧美同类别产品的1/3-1/5之间,甚至性能比对方还稍强一些。因为我们觉得像上肢和下肢这种高性能的产品,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使用。未来我们会继续找找方法,把这个价格再往下降,让更多的人去使用。

而且,我们还和一些公益机构、残联等组织紧密合作,甚至能给一些用户免费装上假肢。

一些人希望假肢看起来像真手真腿一样,就需要在机械外观上包裹人皮组织,那么定制价格也会更高。据我们观察,东方残障人士大多希望假肢看起来更像人手人腿,而欧美人更喜欢那种原始的机械感。

Q:当涉及到数据采集和数据解析时,BrainCo的芯片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BrainCo是一家成立在波士顿的公司,从第 一天开始做的就是国际业务。

现在我们几乎每个产品都有三套解决方案,分别使用国产芯片和海外芯片,最后产品的性能会略有差别。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备选方案,以确保未来无论发生什么问题,都可以很好地支撑产品。BrainCo现在的产量还是比较大的,每年也有小几十万台。

Q:BrainCo使用的芯片面积多大,采集的信号数量是什么水平?

BrainCo是一个平台型公司,我可以做128个采集点,也可以做3个采集点,这取决于终端的应用。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做仿生肢,人控制手需要神经控制34块肌肉,那么我们需要27个位点去和皮肤接触,采集信号。但是我们戴在头上的设备,比如睡眠产品,只用3-5个位点就可以了。

所以说,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产品被应用在哪里。我觉得接下来5年之内,芯片都不会成为一个制约性的问题。

Q:现有的芯片水平能跟得上脑机接口产品的进化速度吗?

其实无论是脑电信息还是大脑里的spike,信息处理的计算强度比起AIGC的图像识别之类的信息处理强度都差远了。这点信息量算什么,简直太容易了。这是行业内的一个真相,只是可能没人愿意说出来罢了。

脑机接口产品的强弱差异,根本就不在于计算能力。以实际需要的计算强度来看,根本不需要什么高级的芯片,只需要把芯片做小就可以了。更大的问题是信息采集。

20年后,芯片可能会是问题,但现在*不是问题。现在脑机接口产品的计算需求比AI专业应用差远了。

之所以说未来有可能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未来也许人们对于神经信号解析的深度会有更高需求,所以对计算量的要求也会更高。

Q:之前您提到BrainCo在探索脑机接口在治疗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等疾病方面的应用。医学界对于侵入式脑机接口在这类疾病方面的应用已经有很多进展了,那么BrainCo想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去治疗这类疾病,您预计可能会推出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BrainCo有个原则,就是我们不发明医术,我们只想让医疗变得更高效。

自闭症、抑郁症和老年痴呆,这三类疾病在过去50年,已经证实了通过医生的“脑干预”可以产生很好的临床结果。但是结果的观察总是滞后的,医生检测不到大脑里在发生什么样的实时变化。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把它变成一个闭环,相当于医生一边干预,一边就能看到大脑里在发生什么。

也就是一个“打开黑盒”的作用,让大脑变得更透明了,医生立刻就可以针对变化作出应对。但并不是说我们“发明了新的医术”。

Q:BrainCo未来一年优先级最 高的是哪项工作?

BrainCo会选择做两件事情:一,把1-2款产品做大规模、做爆,我觉得有可能会是我们的下肢产品和睡眠产品。二,把我们的底座打造得更好,跟更多的公司合作,让他们用我们的底座去开发最终的产品。我认为我们的合作公司会超过一万家。

Q:睡眠产品的市场确实很大,但是您为什么会觉得下肢产品也可能会成为爆款产品?

其实仿生下肢是非常刚需的产品,这是一个隐藏的市场。缺少下肢的人是比缺上肢的人多得多的,因为很多人会因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而截肢,而缺少上肢的人大多都是因为意外事故,人数是相对少的。

Q:目前国内脑机接口行业的融资环境怎么样?投资人普遍更保守还是激进?

脑机接口其实是一个回报周期比较长的赛道,一定不要把它当做电子消费品,或者是医疗器械公司去投资。当然如果一家脑机接口公司变成了一家电子消费品或者医疗器械公司,可能未来它的规模也不会特别大。

对于BrainCo来讲,其实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有一群非常有远见的投资人,他们是有很强的耐心的,而且也给了BrainCo很多的支持。

我们每一轮融资都非常快,基本只要一开就融完了。现在其实大家对脑接口这个技术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了。

Q:您之前有一次在演讲中说,未来可能脑机设备会比手机数量多。您认为脑机设备会成为手机的替代品吗?还是说它们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其实手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传递信息。我们现在和手机交互的方式主要是用手指触摸屏幕,或者是利用它传递声音。但如果在未来,我们有一个更高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比如在讨论刚开始的时候,只通过想一想,就把信息传递出去。当人们真正感受到,“我一分钟就可以传递出以前我一个小时才能说完的话”的时候,他就永远离不开这项技术了。

其实现在我们的人体浪费了大量的信息。当你戴项链、戴耳环、穿衣服,让外界的东西接触皮肤时,都有无数的神经信息在里面,这些信息里蕴藏着大量的内容,包括你的状态、你的情绪、你对不同事情的喜好等等。只是我们还没有用脑机设备替代项链、耳环去读取这些信号。

我觉得在未来,挖掘人类神经信息的技术会变成一个非常普及的技术。但我不觉得它会变成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会变成无数的产品。

Q:很多人对脑接口的想象还停留在对《赛博朋克2077》的印象中。当脑机接口非常成熟的那个时代到来时,我们真的会像游戏中的人物一样,每个人都有外设的义体,运动能力更强、思维更敏捷吗?

我觉得一定会的,但是我们会比游戏或电影里的形象更加优雅,可能你从外表上看根本没有区别。我觉得真正的产品一定不会对社会带来突兀的视觉冲击,而是像润物细无声一样,让我们变得更好更强。

文:王毓婵

编辑:乔芊

来源:36氪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