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得力「叫板」花西子「铅笔论」!

李佳琦事件后,国货品牌迎来高光时刻,得力此时终未能“忍得住寂寞”。但“这泼天富贵”,其中不乏“捡漏”的成分,很大程度是突发性网络事件带来的机会。一番热闹后,能否留住流量、获得长久发展,是摆在这些老国货品牌面前的必答题。
2023-09-28 15:02 · 天天在线  陆飞   
   

天天消费讯,26日,花西子发布微博称梦想做一个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高端品牌。并发布评论称:“真的有人会拿克重去衡量眉笔的价值吗?大家小时候去文具店买铅笔时,在2B铅笔和自动铅笔之间,你最终是因为笔芯克重才买的自动铅笔吗?”

花西子官微截图

对此,得力官方旗舰店发布视频,并配文:“我,得力文具,6岁零216个月的本土娃娃,但是我若有一款活动铅笔,10块3支装,外送60支替芯。敢问阁下,如何应对?”但之后又更正为40支替芯。

得力抖音官方旗舰店截图

01 营收破400亿,涉足房地产、小贷业务

官网显示,得力集团创建于1981年,全球化文创科技产业集团、多工作学习场景整体解决方案的倡导者和*。旗下涵盖得力办公、得力文具、安格耐特、纽赛、得力工具等独立子品牌,产品线覆盖办公与学生文具、办公设备、办公耗材、办公纸品等二十四大门类。

得力集团创始人娄甫君,可以说是浙江*调的富豪之一,很少参加大型聚会,更少在媒体面前露面,就连得力公司对外的动态信息中,他自2018年之后就没再出现过。

1981年,20岁的娄甫君承包了宁海一家五金厂,为国有企业加工金属零配件,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但加工业务相对被动且利润不高,娄甫君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后来又开了一家仪表厂和一家模具厂。

1988年,娄甫君花了4万元买了*台注塑机,创办了宁海县文教用品厂,其文具业务正式起航。

1992年,得力集团的前身——宁波新时代文具有限公司成立。3年之后,得力品牌正式启用,娄甫君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

直到1997年,36岁的娄甫君正式组建了宁波得力集团有限公司,定位为“综合文具供应商”,得力集团开始飞速发展。

娄甫君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是在2004年,投资成立了宁波东方新世界房地产有限公司。这一年,得力集团的文具生意销售收入达到了5.5亿元。

2005年7月,他旗下的房地产公司,更名为宁波得力房地产有限公司,得力品牌开始进入房地产市场,一直发展至今。

此外,得力集团还涉足小额贷款业务。天眼查显示,得力集团持有宁海县华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13.5%的股份。

天眼查截图

收入方面,目前得力集团并未上市,没有公开财务数据可查。据202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得力集团排名298位,营收超395亿元。

另据浙江省市场监督局在2022年9月份发布的2022年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得力集团2021年营收为402亿元,排在榜单第44位。

202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截图

02 代言阵容“豪华”,杨澜、王源、胡歌先后代言

2009年,得力在行业里率先展开大规模品牌宣传,开始上央视、请代言人,做线上线下的传播,所构建起来的品牌红利直至今日依然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官网显示,得力的代言阵容相当“豪华”。

今年7月,得力集团宣布签约国内知名演员胡歌为其全球品牌代言人。得力集团董事长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与胡歌先生开展合作。胡歌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演员,更是一位积极向上、正能量满满的优秀代言人。我们相信,通过胡歌先生的努力和付出,得力品牌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得力产品将走向全球。”

得力官网截图

胡歌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与得力集团的合作信息,并附上一段深情的寄语:“回应时,总有得力。积跬步,方至千里。很高兴能和得力集团携手,在今后的日子里,为美好而创新,让工作学习更得力。”

早在之前,得力就曾官宣王源为品牌代言人,二者共同带来一支TVC,展露关于坚持的感悟——「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借此表达出坚持自我、突破自我的态度。

得力官网截图

而在王源之前,得力集团的代言人为杨澜。2014年4月1日,得力集团宣布正式启用杨澜作为新的形象代言人,在线上线下全面进行广告投放。彼时,得力集团表示,杨澜成为得力品牌的代言人,以更为成熟、自信的姿态,向大家展示“得力办公,办公当然更得力”的*姿态,给你办公整体解决方案,这才叫得力。

得力官网截图

此外,今年3月,得力宣布签约年轻男歌手Son Tung M-TP(山松)担任越南品牌代言人。

得力官网截图

2023年初,得力宣布签约印度尼西亚传奇明星AGNEZ MO(杨诗曼)担任 Deli Indonesia 品牌代言人。

得力官网截图

2018年5月,得力旗下安格耐特邀请吴尊做为品牌代言人。

得力官网截图

李佳琦事件后,国货品牌迎来高光时刻,得力此时终未能“忍得住寂寞”。但“这泼天富贵”,其中不乏“捡漏”的成分,很大程度是突发性网络事件带来的机会。一番热闹后,能否留住流量、获得长久发展,是摆在这些老国货品牌面前的必答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天天在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