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天津985,天津大学开始做VC了

放眼望去,科技成果转化大潮席卷,越来越多高校开始联手VC圈。
2023-10-05 15:11 · 投资界  刘博   
   

又一所大学闯入了VC圈。

投资界获悉,10月伊始,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基金正式设立,一期规模5亿元。正值天津大学建校128周年和国庆节之际,这所老牌985选择以独有的方式为祖国庆生。

图片源自天津大学官网

说起来,天大北洋海棠大有来头。2017年10月,在天大校友、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的提议下,天大北洋海棠基金应运而生,旨在成为天大师生创业路上的第一位合作伙伴。走过6年时间,该基金已链接了近4000名天大校友、近1500个创业项目、200余家金融机构。

放眼望去,科技成果转化大潮席卷,越来越多高校开始联手VC圈。正如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批理工科大学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投身科创,高校VC悄然登上中国创投历史舞台。

募集5亿基金

投向天大师生创业项目

天大与VC圈的渊源,要从2017年说起。

这年10月,天津大学第十一届世界校友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聚集了来自海内外122个地方校友会的代表,共话天大发展。入夜,校友代表来到1895咖啡厅进行北洋夜话,大家对创新创业话题的讨论愈发热烈。

天大官网报道了这段往事——天津校友会会长、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当时在会上发起提议,“我们能不能搞一只校友基金?支持天大老师、学生创业,在他们最需要资金,最需要资源,最需要人脉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每年天大都有很优秀的校友创业,最开始的时候创业都不容易,大家愿不愿意一起支持?”

在刘毅的提议下,率先响应的校友中包含了天创资本魏宏锟、果实科技杨晓峰、思问科技苏震、科融中心何勇军,仁爱集团马如仁、利安隆李海平、九安医疗王任大等等……一呼百应,天大北洋海棠基金由此应运而生,一个支持天大创新创业的资金池形成了。

“天津大学是百年工科强校,在当今世界一流的技术领域里,都有天大人的身影。这一轮投资热潮中天大人具有先天优势,为大量握有真实力、硬科技的天大创业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北洋海棠愿意成为他们创业路上的第一位合作伙伴。”在刘毅看来,北洋海棠基金的成立是科创中国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据悉,每个月北洋海棠的投资人们都会在校友会、合作办、成果转化中心等部门的牵线下参观实验室与科研人员交流,帮助企业家校友们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科研项目。

成果渐显。据中青网报道,截至今年5月,天大校友发起创立的北洋海棠基金构建了“发现、赋能、加速、投资”的特色服务链条,链接了近4000名天大校友、近1500个创业项目、200余家金融机构。

其中,北洋海棠基金一期基金累计投资17个项目,投资金额9700万元,带动相关校友基金跟投金额超过10亿元。北洋海棠基金正在募集的二期基金已募资5.4亿元,共有45位出资人,包括14家上市企业,联动上市公司超过40家,带动形成100亿元的创投基金群。

此次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新基金,同样是在论坛上发起成立——天津大学七里台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2018年创立,已成功举办三届。据了解,该基金将通过完全市场化管理方式,投资具有高成长性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进一步形成优势学科与资源互补,推动产业集聚,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贡献“天大力量”。

为何是天大?

巍巍天大,已走过128个年头。

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

学校初名北洋大学堂,后在1912年1月更名为“北洋大学校”,1913年定名“国立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院系调整开始,天津大学调出十几个系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哺育了蹒跚起步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跻身为“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并入选了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如今,天津大学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发展理念,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迄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0多万名高层次人才。

在这当中,天大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

其中,天大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都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依托优势学科,天大也同步建立了内燃机燃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APEC可持续能源研究中心、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在智能电网、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清洁高效燃气能源化处理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2021年,天大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设置了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新增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获批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储能平台由王成山院士领衔,聚焦电化学储能、燃料储能、储能系统应用三个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攻关。

与此同时,天大系校友也正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脱颖而出。

1984年,张华农从天津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创立了雄韬科技,经过刻苦攻关,助力铅酸蓄电池进入了现代通信领域和电动工程领域。如今,雄韬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密封铅酸蓄电池出口企业之一。

张华农曾回忆,天津大学给予他最大的精神财富,是校训“实事求是”。“还记得求学生涯,我的很多老师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先生’,他们对年轻学子的谆谆教诲中,最常要求的就是‘要严谨,要特别严谨’。”

1981级化工系催化专业校友陈少岳,1985年毕业后分配进入厦门大型国企,由于业务能力突出,技术精湛,28岁即成为一家化纤厂厂长。自1997年起下海创业,他先后创办了8家实体企业,后成立厦门碧玉谷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集有机高分子材料生产、研发、技术服务以及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还有三瑞化学董事长郑柏存。他同是化工学院催化专业1985届校友,1988年作为天津大学与华东化工学院互换培养研究生同时获得两校硕士学位。1998年,他创办了三瑞化学,后又成立三瑞高分子材料公司,专注于特殊化学品产品创新和技术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郑柏存不忘回馈母校,资助设立了三瑞创新创业奖学金。“奖助学金以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提升自我,也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物质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郑柏存曾感慨道。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批批天大人走出校园,悄然投身于硬科技创新创业大潮中。

大学联手VC

创投圈一支新军团

天津大学并非个例。眼下,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牵手VC圈。

先从南方科技大学说起。早在2018年,深圳市投控南科天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该基金是深投控与南方科技大学产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2021年10月,深圳天使母基金又与南方科技大学联手合作,双方将围绕基金设立、空间共建、专家共享、实训就业、交流合作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今年2月,南科梧桐天使基金”正式启动运营,由南科大资产公司全资企业深圳市南科大分享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募集设立,其中深圳天使母基金提供引导份额,若干社会LP参与认购,目标规模1.2亿元。

还有西湖大学。2020年12月,西湖大学(杭州)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该股权投资公司系西湖大学的全资子公司。此举意味着,施一公执掌的西湖大学加入到了VC行列,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浙江大学。2021年9月,由九智资本、浙大友创、杭实集团共同管理,浙江省金控、杭实集团、浙大控股、九智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一支硬科技科创基金。这是内首支由省、市、高校联合发起的硬科技科创基金,将汇聚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的科技资源,聚焦“高科技、硬科技、黑科技”产业,布局“卡脖子”技术项目。

无独有偶,去年10月,成电邦基金正式宣布成立。这是电子科技大学参与的校友基金,由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郫都区以及知名校友共同发起。据悉,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2亿元,将充分发挥母校和校友资源优势,通过权益性投资和资源赋能来推动校友企业高速成长。

更为轰动的是上海交大未来母基金——去年12月中旬,上海交大未来母基金宣告启动,首期预计规模10亿元,用来投资支持交大背景的种子期、成长型科创企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首支由大学发起设立,支持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业的引导母基金。

但说到与VC圈关系最密切的国内校友基金,必定绕不开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是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也是建国后最早正式注册的大学教育基金会。目前,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已作为LP出资众多投资机构,已投资CPE源峰、鼎晖投资、愉悦资本、英诺天使基金、清控银杏、源渡创投、清科母基金、高瓴等。

那么,高校为何如此主动且深入地参与创投事业?

这背后的原因似乎不难理解。一直以来,高校里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都是学界和产业界的痛点,科学家手握前沿科研成果,却不知如何进行市场化,最终让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为了让更多原创性技术落地,高校联手VC不失为一种创新探索。

这也意味着,一个属于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时代正在崛起。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刘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0/522914.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