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被逼疯的香港游客,竟开始排队送钱了

香港赚钱广东花,看起来是一个时代的割裂,实则是商业世界的自然选择。
2023-10-20 15:48 · 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江源   
   

广东和香港,是彻底互换人设了!

2014年,100多名香港人游行示威,呼吁限制内地游客的数量,甚至称内地人为“蝗虫”。

不久前,还有香港航班空姐公然歧视说普通话的内地游客,“不会说英文就不给毛毯”。

然而很多人不会想到,仅过了几个月,他们就上演了一出大型魔幻打脸现场。

今年,香港人态度直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急转弯:

不仅为了来内地苦练普通话,很多内地商场都被香港人挤爆,连内地的卫生纸都要屯回去。

不知道的,还以为香港在闹饥荒。

尤其是深圳一些网红店,平日就是“人挤人”的精神状态,香港人一来,就更没有下脚地方了。

有人说,“深圳的周末,已经变成了香港的周末。”

没来过深圳的香港人想来,来过的还想再来。

逼得深圳人都有了幸福的烦恼,“为了让香港同胞们玩得好,现在都少出门了。”

有人推算,港人7月在内地消费金额或高达近40亿元。

从歧视内地,到内地真香,不到1年,为啥香港人开始排队送钱了?

01 港珠澳大桥“活久见”巨堵,暴雨都挡不住

最近几个月,广东人都被一件事搞疯了:

去哪都要排长队,连晚上去个商场厕所还是人挤人。

谁也想不到,造成这个现象的幕后推手,居然是香港人。

甚至一个攻略在网上也相当火:教你如何辨别香港人。

之所以会出这个攻略的原因是,很多深圳人都发现,香港人越来越多。

罗湖、落马洲等出入境口岸,一天涌入5、6万的香港市民,很多还是拖家带口过关去深圳玩的游客。

过去一直被诟病“没什么用”的港珠澳大桥,在国庆假期罕见出现大塞车,连大暴雨都挡不住这夸张的香港人流。

广深高铁一天有n趟车次,全被一买而空,连无座站票都没有,场面堪比春运。

因为香港游客太多,内地多个app的下载量蹭蹭上升,热门程度直逼榜首。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会疑惑,香港人是被憋疯了么,为何非要来内地?

答案是,内地的东西实在太“香”了。

浩浩荡荡的香港大军,到达之后的*件事,就是沦陷各种小吃。

内地爆火的“酱香拿铁”,香港人也馋疯了。有人为这一杯特意跑去深圳打卡,还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点评。

我们见惯了的喜茶、鲍师傅,却让香港人连声惊呼,“看啥都便宜,看啥都想买”。

有人因为太迷恋这一口,回香港也要找人带货,催生了一股反向代购热。

贡献餐饮GDP不算啥,疯狂的香港人,甚至能以一己之力让商场起死回生。

去年皇庭广场还深陷“挂牌拍卖转让”风波,今年则成了排队主流选手。

有人三更半夜去洗脚城,都要排队等两个半钟才有技师。

在香港人眼里,来内地吃喝玩乐俨然成为一种不可错过的潮流,2023年还没去过内地?那你可真的out了。

如果说来内地扫货还是初级操作,那么高阶玩家,则是抢先一步准备来内地生活了。

香港老人同样花一万块钱,在香港只能蜗居,在内地却能住到豪华大house,逼格瞬间拉满。

这也带火了一个趋势:香港老人组团去深圳珠海养老。

同时香港年轻人也发现,在内地看病比香港便宜,在香港买的保险在内地也适用,有人更是果断买房。

香港人这波操作,让广东人都看傻眼了。

02 从“看不上”变成“精神故乡”,香港官方都坐不住了

都说冰冻并非一日之寒。香港人的这股北上热,却是一夜之间出现的。

这还要源于一个普通帖子,今年2月,几个香港人在网上偶然晒出了在深圳探店的攻略,没想到在网上爆火,很多香港人看了以后,吃货DNA蠢蠢欲动,开始疯狂席卷内地。

和最初的淄博一样,谁也想不到居然引来了这么大的蝴蝶效应。

7、8两个月,香港游客到深圳的整体旅游预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了257%,酒店订单同比增长了301%,门票订单同比增长了447%。

作为曾经的旅游天堂,眼看着看家本事被人“抄家”,香港官方也坐不住了。

他们大费周章砸出“留港消费”计划,招招可谓都是下足了血本。

比如大搞夜经济。

举办暌违五年的国庆烟花汇演,免费开放多个文旅设施,让1750间餐馆提供七折优惠,全港戏院半价看电影,小孩免费坐地铁......

香港官方还推出一系列活动,想出很有噱头的名字:“香港夜缤纷”,要再造出一个夜香港。

然而这也很难留住“心在广东”的香港人。在十一黄金周的前四天,共有85万港人北上消费,相比之下,仅有61万内地游客到达香港。

连媒体都毫不留情地掀开遮羞布:

虽然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喊话,这种竞争并非零和游戏,“香港与内地民众的关系亦可以双向,香港同样可以吸引他们来港游玩。”

但这场和深圳“PK抢客”,明显还是处于下风。广东人靠两个狠招,让香港人欲罢不能。

*,是商家的超预期服务。

在消费降级的大潮下,内地的价格也的确是香,同样的奈雪,内地卖15块一杯,到了香港就得40块。

而且,内地商家率先抛出1:1汇率消费大招,香港人也顶不住。

这意味着,内地消费直接打88折,而到香港消费却要多交钱。

有人觉得,这是人民币不断贬值带来的消费优势,只要汇率恢复,这样的场景很快就会消失。

然而,这种说法很快就被人回怼,汇率固然有影响,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地消费体验好。

不说别的,有香港人感叹,最起码在内地吃饭,不用担心因为坐太久而被赶客。

深圳许多商户还推出了港人专属优惠,凭回乡证或香港身份证就能领取上百元的消费券,让香港网友直呼:诚意十足,香港怎么比?

这两年,内地卷到飞起的服务业,早已不光是海底捞。各种餐饮品牌,要么砍价格,要么干服务,将各种超预期的人文服务变成标配。

连海底捞不给玩偶娃娃过生日,都能被人挑出一堆毛病。

我们或许早已习惯甚至无感的这一点,恰恰是香港人极度渴求的。

对于为什么来内地,一位香港人一语中的:“揾返消费者嘅尊严!”

第二,官方带头开卷的“小心机”。

如果说商家的服务是吸引人气的基础,那么当地官方让香港游客体验升级的配套服务,则是放大器。

有人说,香港游客的体验,从出行的一刻就开始了。

今年香港和内地全面通关,各种生活app都可以顺滑切换。港铁还安排了一天半价“感谢日”答谢乘客,吸引更多的香港人前往深圳。

为了让香港人玩得舒服,深圳也拿出了狠招。

巴士免费坐,还专门做了深圳旅游繁体小册子在口岸派发,如果有不懂的,还可以找热心义工问路。

香港人这波消费热,不少城市也想抓住。

比如贵州甚至直接把旅游广告输出到香港,口号也是简洁明了,“到贵州度假,让生活更爽”。

你可能想不到,离香港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贵州,居然早已在暗地里达成了“小默契”。

酸汤鱼、折耳根在香港大受欢迎;今年7月,蓉港高铁开通,早上还在贵州,下午就身在香港。

总之,自家人对自家人,不需要太多的夸张宣传,只要真诚待人,已经成为内地人的“条件反射”了。

就像现在全深圳人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给香港人留下“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印象。

03 “深圳连空气都是甜的”背后,真是香港在祛魅?

显而易见,香港人都急着来内地,香港本地的消费,反倒冷清下来。

香港餐营业协会介绍,复活节长假期,整体生意额大约每日2.3至2.5亿之间,而以往可以达到4亿左右。

曾经晚上火到人挤人的商铺,如今晚上却寂静得可怕。

香港当地的士司机都透露,哪怕节假日如复活节,收入都不太好,夜班连1000元都赚不到。

其实香港也并非完全祛魅,今年国庆,香港的几个打卡地标,同样是人山人海。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香港不少曾被称为“内地必逛”的购物天堂,都在慢慢失去人气。

从商场,卓悦、崇光等香港巨头,这些年人流冷清,甚至有的分店人去楼空。

再到饭馆,香港人精致的茶文化早已跌下神坛,翠华餐厅在内地的门店越关越多,在香港的经营也大不如从前。

香港吸引人的金字招牌不再,情怀过时固然是理由,但这并非是失去游客的关键原因,人气消散的根源还是,用户体验差。

有内地人在网上发出帖子,剖析“香港体验之差”,得到很多人的共鸣。

首当其冲的就是。有人来香港两天,光车费就花了几百。

而且在一些门店,不少服务员还很冷漠,有人感叹回内地都不适应了。

一些商家的冷漠,甚至连香港人自己都感觉受气。

比不过内地,香港的用户体验,连隔壁的澳门也很难比得过。

因为物价不高、当地人热情,澳门也成了今年最火的旅游地之一,大有当年香港的架势。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在今年上半年,澳门位居内地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首位。

都是出来玩,谁也不想花钱买罪受。

04 结语:

过去,旅游还是“拼规模”时代。谁是有名气的大城市,哪怕物价再高,体验再差,也不愁游客来打卡。

而如今,则是“体验打天下”,哪怕再不知名的小县城,只要抓住用户体验一点,也能一夜爆火。

不光是香港人,越来越多的人,对内地都是心服口服。

苹果CEO库克,最近来成都,情不自禁被“绝美”夜景折服。

中俄互免签证开通以后,不少俄罗斯人每天出门*件事就是坐船到黑龙江一个小城市,“出国吃个早餐再回国”。

今年杭州亚运会,全民学英文的杭州人,更是一己之力重新定义什么叫“东道主”。

其实,从年初重工业小城淄博逆袭开始,死磕并坚守用户体验,就已经验证了一个最朴实无华的真理:

逼疯自己,才能卷死同行。

在年轻人反向消费的大潮下,这一点更应该成为所有旅游业的天条,不分国界,也不分地区。

香港赚钱广东花,看起来是一个时代的割裂,实则是商业世界的自然选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