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倪军: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共创未来技术

两个方向可以看的清楚,第一是未来能源,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和双碳目标相关的;第二是未来健康。
2023-11-27 13:31 · 投资界综合     
   

11月22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4: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联席总裁,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倪军在会上精彩发言。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

结合分会场的主题《前沿科技:突破与应用》,我的题目是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共创未来技术。我在上海交通大学也担任仪渊未来技术学院院长,结合产和学两方面的经验,分几个方向,讲述未来发展和趋势。当今的世界由于新的地缘政治,从贸易战已经转到科技战、人才战,产教融合是未来的创新主体。目前,很多高端技术的全球合作已经遇到非常多的阻拦、困难、挑战,我们如何对自主的研发、开创一些原创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前面*个讲人工智能,大家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确实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大家在等着未来大的突变。除了数字化、和实体的融合,更多的谈到现有的产业如何转型,新旧动能如何转换,这里头有非常多的挑战。从算力来讲,AI是非常好的种子,这种种子必须有好的土壤才能成长起来。这个土壤就是数据,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非常完备,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且掌握了大量的数据,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一定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第五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很少人提第五次工业,全球为了使得气候变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双碳对各行各业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存在非常多的挑战,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中国在这两个领域有非常多的优势,如何把这种竞争态势变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未来要开发一系列的技术。为什么提到未来技术学院,教育部也是考虑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国家的战略需求,提出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要设立若干所未来技术学院,瞄准的是未来十到十五年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做前沿的科研探索布局、人才培养。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有幸作为12所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两个方向可以看的清楚,*是未来能源,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和双碳目标相关的;第二是未来健康。上海交通大学是全国综合性*研究大学,有众多的学科在全国排到*阵营,未来技术学院希望集交大所有学科的优势打造这两个未来的技术领域。

首先是培养的目标,我们不是简单培养一个工程师。我入学的时候,交通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今天有30所高校都可以培养各种类型的工程师,我们现在的未来技术学院希望培养战略型国际化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有人会说你连未来技术都看不清,怎么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也是整个问题的引出,我们围绕这两个领域做一些探索,我们发现未来的新兴产业未来的科技突破不是在传统的单一学科,更多的在大跨度的交叉学科的汇集点才有可能发掘新的机遇,我们对未来人才也是希望创办一个大跨度的科学交叉平台,在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没有传统的学科概念,只有大的领域概念,我们强调的是产教融合,我本人既是学术界又是产业界,我们希望加强产教融合,作为我们的办学特色。

师资队伍,既然你要培养未来人才,你的师资队伍是什么样的,我们没有这个细的概念,我的导师是全世界招聘来的,整个团队百分之百都具有*大学的教育和学术经历,规模也相当大,大家可以从这个数字上感觉到,两个领域招这么多教授,再算上他们的研究生博士后,整个体量是相当大的。这些企业已经和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形成了非常深度的合作,不光是简单的科研合作,甚至人员互动。

再讲讲未来技术的创新。能源领域目前已经识别出了五个关键的未来能源需要攻克的制高点,一个大规模储能系统以及新型电力系统,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如何实现双碳,大家知道咱们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大部分都在西北、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用电大省都在东南沿海,我们存在西电东输的挑战,要西电东输需要大量的储能系统,这种储能系统不是简单的充电宝,这种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变成了全球面临的一个挑战,所以这个中心和宁德时代紧密合作,研究如何从设计端从生产制造端、运营使用端、维保端保证超大型的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第二是未来技术创新。第三是光伏研究中心,包括新型电力系统,我们国家的电力系统都是基于火力发电和核电站构建的有缘网络系统,未来西电东输是光伏风力发电,间歇式的不稳定的弱缘的发电,如何支撑几千公里的特高压电路,这里头有些新的挑战,从学术、技术上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希望绿色能源和新农村建设做一些探索。

未来电池中心,这是未来研究下一代电池是什么样的。我们对整个计算模型表征、关键材料、高比能长循环电池的形态做基础研究,当然我们的合作伙伴从我们的基础研究、技术成熟度TRL从1到4的时候他们就接过去了,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首先我们建立了非常好的先进的材料表征和建模平台,可以从各种材料体系、化学体系模拟方针,对关键材料制备,可以算出来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组成*,也可以制备出来,从实验验证我们的计算。开发超高比能超功率的新型电池应用,包括飞机上的应用电池,我们已经布局在未来电动化的飞机。这是目前从事的几个重大的科研任务,包括长循环寿命的、高安全的、变革性的电池新体系,如何通过材料体系的创新,通过结构优化创新,通过整个的制备流程的创新。这是整个中心的规划,未来七八年整体的规划,大家可以看到,希望2030年直线飞机也用到电池,可能媒体上已经看到了中国商飞、宁德时代和上海交大已经形成了共同研究电动飞机的联合体。

第二个中心,大型的储运系统的可靠性,两个共同主任,一个来自企业宁德时代的研发联席总裁,另外一个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从大型储能系统的失效机理开始、从基础研究开始,什么会造成大型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失效,从材料级别、器件级别、子系统整个系统构型来研究,同时我们建立一系列的理论预测分析模型,包括评估模型,最后会研究它的运维如何优化大型储能系统的运营策略,提升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光伏也是这样,我们巨大的能源来源来自于太阳,包括石油、各种煤矿是太阳给我们创造出来的能源材料,*的可再生能源就是太阳光伏,整个中心也是和企业合作。一个是研究光伏材料,从单晶到多晶,不光要提升转换效率还要研究它的稳定性、可靠性、制造成本,尤其大规模复制的成本,稳定性机制从高效率的器件以及集成制造等方面开展工作。我们的合作企业,中国光伏产业也是在全球独占一角,龙头企业就是隆基,宁德时代希望和隆基建立起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学校的多体的共创体,希望建成产较融合的平台,从理论计算、实验室测试制备到产业化,打通整个全链条。

前面讲的都是基于未来技术学院设立的若干个研究中心,企业有非常多的基础研究的需求,比如我要计算下一代的电池材料,什么样的材料最适合特定的应用场景,我们考虑从材料的选择、从纳米级的一些微观结构到分子级到整个模组,尺寸跨度非常大,里面涉及到电化学问题、机械问题、电的问题、物理问题,需要考虑流体场、磁场、热场,非常复杂,这种问题如果全靠企业自己去研发,成本非常昂贵,而且进展不一定那么好,这个时候产教融合就能够发挥极大的优势。在模拟仿真里不光是前面讲的多物理场,从尺度上面也讲,从纳米级到微米级到毫米级到米级到千米级,动力电池覆盖的面积非常大,我和隆基的团队交流,他们也面临同样的尺度上的问题。时间上,我们关注的很多问题,不光是二十年的寿命,还要关注每次充放电的特性变化,包括微观的结构变化,所以尺度变化也非常大。

我们做材料有点像做菜一样,中国人做菜都非常擅长,凭经验,今天放的盐太多了,明天少一点,大家凭经验做实验,基本上材料发现传统的都是以实验为主,就像高文院士讲的,大家基于实验发现新材料变成计算、材料基因,我通过材料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从化学元素计算特定的材料组合会得到什么样的机械性能、什么样的物理性能、什么样的化学性能,计算完了再快速实验验证,如果要计算需要大量的高通量计算能力,AI技术、大数据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会改变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些方向。

最后,人才培养。谁来主导未来技术,如果我们培养的人培养的工程师培养的研发人员只懂单一学科,他们很难胜任对未来技术的拓展引领,所以我们从未来人才培养开始思考到底未来技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刚开始首先考虑到未来战略型国际化的科技领军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们要寻找培养人才的密钥。首先我们要构造个性化的,我们发现未来的领军人物不可能像现在的工程技术培养人一样,大家像一个模具扣出来一样,不管你本来是什么样,通过四年的培养把你培养成一样的人,不利于未来科技的创新科技的进步,我们希望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创建交叉学科背景的,不是单一学科,而且是大跨度学科交叉,不光看学生的GPA怎么样,我们要构建多维度的评价,构建他的领导力,不光是知识的能力,他的领导能力各种软实力。我们希望未来代表中国的人员既有工程专业能力也有国际胜任力,这是我们对未来的定位。这些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特质呢,我们做过反复多次的研讨,和不同的人讨论,对未来人才有个画像。

我们在未来技术学院做大胆的尝试,我们组成结构式的知识体系,广路开源。你可以学任何专业,比如我们做能源,你毕业以后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的特长和未来职业的志向可以选,这里头进来的100个学生,出去没有两个人选的一样,因为我们在想只有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充分的环境,才能挖掘自身的潜力,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对未来做出*的贡献。我们把整个体系变成标准,就像一个人走进自助餐厅,你进去之前我告诉你一些知识结构要求,你必须吃多少的蛋白质,你要吃多少碳纤维,你要吃多少维生素,随便你去吃,每个人吃的都不一样,我们想做能力培养的自助餐,这是我们想营造的模式。

最后,第四次和第五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到来,不像之前的*次工业革命拉了那么多年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然后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两次工业革命中国具备了非常有力的竞争优势,希望我们国家能够抓住这种机会。未来技术的发展创新确实需要深度的产教融合,国家二十大提出的产教融合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非常英明,我们溥渊未来技术学院也是本着这种原则创建的。我们刚刚创建两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培养出*批学生能够让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谢谢大家。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