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邹骥:新能源领域出现「产能过剩」

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呈现加速的状态,技术研发也持续的活跃。同时,企业的累计投资也持续增加,市场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迭代。
2023-11-27 13:51 · 投资界综合     
   

11月22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4: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会上精彩发言。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投资界(ID:pedaily2012)整理:

*,新能源行业现状和成因。无论是光伏、海上风能、电池、电动车、电解氢、电解槽、热泵、长途输电、特高压直流输电、以及需求侧响应,我们的产能和国际市场占比份额都是占有支配的地位,除了部分高端技术之外,大部分技术水平应该说达到了国际的中等偏上水平,而且成本比较低,这是一个现状。

另外,我们要关注的是国际转型的大趋势,不断地强化、形成。刚才周总做了特别好的概括,通过美国的IRA、欧洲的一系列法案,能够看得出来,他们在实体经济层面,在技术、产业、投融资这些方面都有实质性的进展。绿色低碳转型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跟三年前比,甚至跟两年前比已经不是在讨论应该不应该做,信不信这个事,现在应该讨论怎么做,怎么应对这些挑战。

这些部署,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呈现加速的状态,技术研发也持续的活跃。同时,企业的累计投资也持续增加,市场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迭代。

第三个描述,我觉得中国发布的“双碳”目标,以及关于能源安全战略的关注带来了一些根本性的政策预期,这个预期已经比较稳固的树立起来了。2020年宣布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个事是不是遥远,跟我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现在几年过来,基本的政策预期和战略预期基础建立起来,有一系列的具体政策也在助力。

第四个描述的现状,中国之所以不经意间形成了这样的地位,背后的成因,还是要有强大的制造体系的支撑。另外,大规模的市场,形成规模经济,这也依然很重要,把我们的固定成本给摊平。

动力电池、热泵、电解槽,重要的金属提炼,锂、铜,还有一些其他的低碳技术装备产业都有类似的“短期内产能过剩的情况”。这里确实存在着很多堵点,目测比如光伏现在分两段来说,一个是集中式的沙戈荒,大基地,这个里面的堵点在两个,一个是外送通道,长途输送的电网跟不上,铺了光伏了,发电输不出来。还有就地消纳就更复杂了,不光是联网,你有没有足够的消耗这些绿电的产业?另外还有产业重新布局的问题,这是集中式的。

分布式的今年以来增量超过了集中式的,它现在面临的问题上不了网,山东这些地方,出现了红区,铺上了没法上网,电网短时间内消纳不了这么多。当然电网也在进步,听说风光的发电占比已经到了16%了,进步挺显著。另外配网还有微网,变压器,层层物理形态上堵点很多。

从长期看,有一个更大的战略,这是基础设施投资,一投二十年,三十年,对标德国现在电网里面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已经到了46%,或者接近50%,这几年出现了边际成本开始显著的上升,再往下走从现有的电力系统的理论来看,我留下的灵活性资源不够了,这个可能是一种极限,在这个现有电力系统里面能不能再发生什么突破?现在毫无概念。这给我们提个醒,中国16%往上走到20%,走到30%,能不能到40%、50%是两说,我们是以煤为主,德国有大量的天然气和油,调峰更方便,它比我们现有的电力系统多。你就到了46%、50%满足不了碳中和的要求,我们希望有更高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怎么办?这就是另辟蹊径,要求我们去突围,要求我们去创新,这就是走大量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清华大学姜毅院士估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到28亿千瓦,农村20亿千万,城镇8亿千瓦。这28亿千瓦能不能吃干榨净?我要有星罗棋布的微网,可能是一个县,一个乡,或者几个村子,微网的单个物理系统我们有,工程都有,但是如果成建制的,一片一片的,星罗棋布的,这是我们在想象能不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新的物理形态?还有配网,我们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能不能在这个范围里活动,不去打扰主网,这是一个思路。现在能源基金会打算做几个头部企业和几个学术机构形成小的联盟,打算做试点,从发达国家做起。

现在光伏的堵点在哪儿?我们认为面已经很多了,水不够,需求侧现在往往一个农户的屋顶铺上光伏以后,他大概自己能用的20%、30%,剩下的得上网,网又上不去。能不能吃干榨净?光伏铺了,加户能的储能或者工业园区、工商户的储能,可以电气化你的建筑,电气化你的农机具,装上热泵,让电动车下乡,把剩下的电用了。用了以后打扰大的电网的机会就少了,我就越来越独立了。当然几个村,十里八乡这么连起来,靠微网和配网,这个现在是无人区,我们打算试试,号召有兴趣的同事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这个现在要突破。

可再生能源以及低碳技术产品应用的目标,这个目标的问题过去是写在中国对国际承诺的NDC里面,有一条是我们到2030年风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这是承诺。但是现在忽然发现今年还得过一千瓦,性质发生了变化,已经变成了不是我给别人干,对全世界承诺我承担国际义务,现在是你自己得干,为什么?我的产业在那儿摆着,几万亿的投资已经投进去了,就业几百万人已经在那儿了,而且这个产业还有优势,产能都摆着,对国民经济也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等着支撑我的增长率,现在堵在那儿,下游需求不足,现金返不回来,资金链就要断了,现在变成这个问题,你要赶快救你的产业。这个时候国家目标是12亿还是多少亿,国家这个目标已经性质转变为我要做,我要给企业开辟新的市场,变成新的投资预期。

另外,产业组织优化这些改革的过程,能不能平滑过渡?能不能软着陆?这是一个考验。打破僵局之举,要调整国家目标,给出新的更加强有力的目标导向和预期,这是中国的体制优势。这个目标根据产业的最新发展形势,市场的最新形势,我们怎么思考?不是为了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为了提振经济增长,辅助优势产业,保持竞争力,培育新动能去考虑,给企业和投资者一个稳定的预期

面对这些挑战有出路,但是现在也是处在突围的时候,谢谢大家。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