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繁花》里,宝总去玲子家,上楼时见到一个孩子正在男教师的指点下,弹出了清脆的钢琴声。他不禁停下脚步,似乎有意聆听。
上世纪90年代,家里能买一台钢琴,还请音乐教师上门,意味着这个家庭非富即贵。伴随30多年经济发展和消费实力的提升,钢琴飞入寻常百姓家。
10多年前,艺考生中考加分政策的施行,几乎一夜之间掀起了全国学钢琴热,不仅让钢琴品牌趁势崛起,还催生出庞大的音乐培训、考级等市场。
但是,这场盛宴没有维系多久。几年前,培训机构倒闭声渐起,钢琴厂商销量逐年下降,钢琴培训不再热门,钢琴逐渐被闲置,俨然鸡肋。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教培政策的变化、出生率的下降,也有大环境下家长们的现实考量。
本就是大宗非刚需消费品的钢琴,要么搁置在家里蒙上灰尘,要么出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
钢琴厂商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珠江钢琴、海伦钢琴同年上市,业绩一样波动频繁,终难以回到当年的辉煌。
销量崩了
尽管,海伦钢琴、珠江还未披露2023年度业绩,但早已透露出不祥的预期——钢琴真的不好卖了。
2023年前三季度,海伦钢琴(300329.SZ)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同比下降21.99%,归母净利润608.39万元,同比下降24.70%。公司指出,市场疲软导致的销售量下降,是业绩大降的主因。
珠江钢琴同样如此。上述同期,该公司营业收入大降31.47%至9.0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3.54%,仅有647.51万元。
卖着高大上的钢琴,一年辛辛苦苦,盈利水平可能还不如街边的水果店。这样的情形,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
梳理发现,2018年之后,A股唯二的两家钢琴企业销量就陷入下滑通道。
2019年至2022年,海伦钢琴的立式钢琴,销量由36738台降至22792台,同期,珠江钢琴的钢琴销量由15.61万台(架)降至11.02万台(架)。
钢琴和相关配件的销售收入,对这两家公司营收的贡献,都高达9成。
曾经辉煌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钢琴属于大宗非必须消费品,价格贵、占地大、使用频率低。
钢琴在中国市场,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早期,是国外品牌的天下,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国产钢琴厂商才逐渐崛起,星海、珠江、施特劳斯等品牌陆续面市。
彼时,钢琴消费也仅仅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少数中产家庭。真正全国性的钢琴热,发生在2008年前后。
当时的政策是,钢琴9级以上的艺术特长生,可在中考加10分,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在这个背景下,催生出钢琴培训、钢琴考级市场。
几乎一夜之间,学琴的、教琴的,卖琴的多了起来,但是听琴的人,并没有增多。几年前,中央音乐学院一位教授就指出,这场不太正常的钢琴热,有太多的盲目性,并没有培育出钢琴演出市场。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在《2022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中披露,2021年,音乐教育培训产业规模达到1133.8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音乐考级人数280万,音乐考级产业规模935.37亿元;艺考报名人数17.43万人,培训产业规模100.2亿元,同比增长20.25%。
庞大的培训、考级市场,推动中国成为全球*钢琴消费国和产销国。
2017年至2020年,中国每年的钢琴销售量平均为40万架,远高于美国3万架的年均销量。同期,中国学琴人数达到约4000万人,这意味着如果参与考级,每人缴纳的报名费、教材费、培训费以及指定乐器等费用,是一个天文数字。
市场的诱惑之下,有着奢侈品之称的钢琴品牌施坦威在上市前,用较大篇幅描述中国市场的前景:2016年至2021年,中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20.4%。
但是,这个肥皂泡马上就被现实击穿。2018年起,国内取消艺术特长生中考加分政策,整个钢琴学习产业链逐渐露出了底裤。
进入存量时代
早在2020年,海伦钢琴就对外披露,钢琴不好卖的原因是,多地延迟或暂停开学,线下培训机构停课。艺术培训与乐器销售关系紧密,培训市场不景气,间接影响钢琴企业的销售。
珠江钢琴2023年中报里指出,钢琴行业消费,易受消费环境、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信心的影响,未来乐器行业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将逐渐放缓。
上游厂商经营惨淡,下游的培训机构、琴行等的日子更不好过。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初,国内音乐培训机构有65万家、琴行2.5万家,到该年底合计关闭约30%。
宏观经济环境和教培政策变化,都在影响家长们的心理。高昂的钢琴课时费、花高价买琴,还得威逼利诱让孩子愿意学琴,无论怎么看,这笔投入都越来越不划算。
经过前些年的非正常扩容后,中国钢琴市场已进入存量时代,不仅每年有新产品入市,天量级的海外二手钢琴、国内二手钢琴,需要找到下家。据公开数据,2021年中国钢琴保有量达到864.8万架。
中国钢琴产业过去10年扩张的产能,要如何才能消耗得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