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三年之变

半导体市场复苏在即,国内企业也需要抓住增长的机会,守正出奇。
2024-01-20 10:10 · 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  九林   
   

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已成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最近,海关总署发布了最新的统计数据,其中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出现了下滑。

实际上,从2021年到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将以2023年为节点分析,附加上2021和2022年的进出口情况,看一看近三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之变,以及这些变化透露出了哪些信号。

01

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情况

首先来看看,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情况。

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4795.6亿颗,同比减少10.8%;金额为24590.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0.6%。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2023年进口4529.6亿件,同比减少23.8%;金额为1658.1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3.7%。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2023年进出口主要商品数据,我国货物贸易进口总值达179,842.4亿元,其中集成电路进口总金额占比达13.6%。虽然集成电路金额同比下降10.6%,但仍然超过同期原油进口金额23,732.7亿元,持续成为我国*大进口商品。

自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首次超过原油。迄今为止,集成电路已经连续10年名列*大进口商品。

从进口的细分元器件看,累计1-11月中央处理器部件进口金额同比增长54.9%,存储部件进口金额同比下降33.0%。可以推测,中央处理器方面的对外依赖较高,我国集成电路存储方面自主把控度有所提高。

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进口量还呈现增长趋势,但到了2022年进口量出现了近二十年来的首次下降。2023年,进口数量和金额持续下降。

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下滑和三大原因离不开关系。

*,全球经济逆风以及半导体周期的低谷,带来的市场萎靡。尽管到了年末市场有所回温,但全年市场的下行是肉眼可见的,我们不再赘述。

第二是高端AI芯片的禁售。我们提到了2022年是首次进口下滑,这与美国的出口禁令还是有关系,这是一段短期的阵痛。到了2023年,这一年又刚好是生成式AI起飞的一年,国内也开始推进各种各样的大模型,这对算力,对芯片都提出要求,这就需要进口。

从进口的单价来看,2021年进口单价在4.3元左右,到了2023年则在5.1左右。可以看到,进口集成电路的单价是在逐步增高的,这也反映出国内在为进口支付更高的单价。

更高的进口单价代表着:*,高端产品需求增加。国内市场对高端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增加,而这些高端产品通常价格较高,因此导致进口单价上涨。第二,供应链调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在经历供应链调整,一些关键设备和原材料的短缺导致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进口单价。第三,特定产品需求。某些特定类型的集成电路产品可能因为其特殊性或稀缺性而导致价格上涨。

第三是国内本土供应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2023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量为3514亿块,而2022年为3242亿块,同比增长6.9%。也就是在需求下降的2023年,我国的整体产能还是增长的,这与国内集成电路蓬勃发展,离不开关系。

在这方面,很多分析师也十分看好中国。比如巴克莱分析师推测,根据当地制造商的现有计划,中国的芯片制造能力将在5到7年内增加一倍以上,“大大超过”市场预期。

总之,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减少,说明中国在自主研发和生产集成电路方面取得了进步。随着中国加强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和技术研发,国内半导体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对进口集成电路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这一趋势表明,中国正逐渐实现半导体自给自足,减少了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02

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情况

再来看看我国出口的情况。总体上来说,2023年,中国制造竞争优势依然稳固。根据WTO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市场份额是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形象地讲,2023年我们的份额保持稳定,我们的“蛋糕”没有变小,我们的整体竞争力依然稳固。

具体到集成电路,2023年中国累计出口集成电路2,678.3亿颗,较2022年下降1.8%;出口金额9,56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

从出口数量来说,近三年来,自2022年集成电路出口数量就出现了下滑。一般来说,导致出口数量下滑有四种因素。

首先是市场需求下滑,由于大环境经济不佳,对集成电路需求下降,这对相关企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其次是竞争压力增大,随着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传统集成电路产业造成冲击,其他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电子制造业,竞争压力增大导致出口数量下滑。

此外是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如果一个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长期依赖低端制造,缺乏自主研发,也可能带来出口数量下滑。最后是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比如关税、贸易限制,这也会影响集成电路的出口数量。

那么是哪种因素影响*呢?笔者认为还是市场影响较大。因为仔细来看,近三年的集成电路出口的数量和金额,会发现出现了“量减价升”的特点。从2021年到2023年间,出口单价分别为3.2元 、3.7 、3.6 ,价值是在增长的。这可以从侧面看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和产品品质持续提升。

其实今年本土企业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

龙芯发布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CPU龙芯3A6000。在测评中,龙芯3A6000整体性能与英特尔(Intel)2020年上市的第10代酷睿四核处理器相当。也许有人认为不够“先进”,但这款芯片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发CPU的产品性能能够到达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华为宣布发售Mate 60,采用麒麟9000S。存算一体芯片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吴华强、副教授高滨团队基于存算一体计算范式,研制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支持高效片上学习(机器学习能在硬件端直接完成)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

终端方面的变化可以传导到集成电路产业,并且进一步影响集成电路的发展。

由于到12月的终端产品进出口数据,海关总署尚未公布,我们可以看一看自2023年1月到11月里,五种终端产品出口的累计变化。

2023年1-11月五种终端产品出口累计与去年同期变化情况

从出口情况来看,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都出现下降。不过,手机的下降幅度较小,由此也能看出,手机市场在经历大幅下跌后,目前市场已经逐步走好。

不同于消费电子的下降,2023年的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的出口还是出现了大幅的增长。实际上,我国的汽车产销屡创新高,出口规模也在逐步扩大。2021年、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了200万辆、300万辆台阶。2023年更是跨越了两个百万级台阶,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

而且据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出口产业的亮色,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加67.1%。

也正因如此,国内不少半导体企业都在积极备战汽车电子,想从增长的汽车市场中,分到一杯羹。此外,今年也有不少厂商想掺和汽车的事,像小米造车,雷军隔空致敬一堆汽车厂商,华为卖车,问界、智界、阿维塔、极狐等都搭载鸿蒙车机系统,这都是看中了汽车这一块大蛋糕。

03

下一步怎么走?

2024年的半导体市场向好,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全球人工智能(AI)、高效能运算(HPC)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汽车等市场的需求回暖,半导体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浪潮。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 (WSTS) 对于2024年全球的细分领域预测中,存储市场增长44.8%,分立器件、传感器、模拟器件、逻辑器件和微型器件分别增长4.2%、3.7%、3.7%、9.6%、7.0%。

半导体市场复苏在即,国内企业也需要抓住增长的机会,守正出奇。一方面,持续提高产量。中国IC自给率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目前仍然处于低位,芯片自给率亟待提升。另一方面,向高端芯片冲刺。仍然有大部分企业处于价值链的弱势。在品牌没有受到认可的情况下盲目生产大量低端芯片,却达不到一定规模销量,厂家就会立即面临资金断链的风险,所以芯片的国产化需要市场和资本共同运作的一个漫长过程。因此,中国芯片厂商需要找到突破口,积累利润,然后不断迭代。

国产集成电路产品涵盖了数字、模拟、数模混合、射频、功率、计算、存储、接品等所有领域。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正行进在从有到好和从好到优的大道上。期待国产芯片在进出口数量上有所成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