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是时候抄底创新药了?

2024开年,市场持续低迷,包括医药板块在内的整个A股都呈现下跌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医药板块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2024-02-17 12:12 · 36氪财经     
   

过去三年,医药板块一直处于调整状态,从2020年中的行业高点算起,整个板块的下跌幅度在30%-40%,许多个股的调整幅度甚至超过70%。

然而,经历了连续的调整后的医药股在行业比较中估值优势明显,由此吸引到了一部分抄底资金流入医药板块,同时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国产创新药逐步进入收获期,故而也再次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

36氪财经以“2024年港股通创新药投资新机遇”为主题举办了直播分享会,邀请兴业医药首席孙媛媛、汇添富基金经理乐无穹做客直播间,解析2024医药板块行情、分享创新药投资看法,以下为对话内容精编。

医药板块存量稳定,需求持续增长

2024开年,市场持续低迷,包括医药板块在内的整个A股都呈现下跌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医药板块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医药作为有着刚需属性的行业,存在打底的需求和逆周期性,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的整体增速相对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10%左右的复合增长。这也就是大家一直认为医药行业具有稳定性增长、长坡厚雪的投资价值的核心原因。

在存量稳定的基础上,新的增量不断出现,为整个医药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成长空间。

创新一直是医药行业的源头活水。回顾世界医药的发展史,从早期的小分子到生物药,再到形色各异的联用方案,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新一代技术,都证明了全球医药行业正迎来一波重要的创新周期。

放眼国内,从创新技术层面来看,中国企业的医药创新能力在近几年内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临床和研发的效率较高,另一方面,提升自身化学能力的同时不断抢占新赛道,也让我们在许多全球起步比较一致的细分领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比如抗体偶联药物(ADC),国内的临床数占比在全球已经达到了50%左右,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ADC领域的引领者。孙媛媛表示,在未来,随着全球越来越多新的技术叠加中国研发以及临床的优势,在更多的细分领域能实现差异化竞争,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

从政策层面来看,政策持续利好创新。回望过去十几年,从“十一五”提出建设医药创新体系、“十二五”支持企业在国外开展创新药物临床研究和注册、“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升级,到最新的“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医药工业发展要向创新动转型,阶段性规划不断提及创新、鼓励创新,这极大促进了我国医药创新发展。

政策鼓励创新的同时,也对一些me too类药品设置了门槛。仿制药集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仿制类药品的上市,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随着对创新要求的提升,倒逼制药企业进行创新转型,通过竞争来优化行业生态。

此外,2023年起,多部门相继出台促进医保、商保结合的相关政策,这对于整个医药创新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孙媛媛表示,商保的开源,以及医保降价幅度的变小,都意味着保险层面在不断优化格局,这将使得支付端进一步变大,为医药行业带来更多增量需求。

从国内需求层面来看,老龄化问题、生活环境变化导致了疾病谱变化、认知观念的改变,均使得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在持续提升,这一系列因素的叠加进一步催生出更多的医药需求和健康支出,也有望助推医药市场容量的增长。

医药板块的投资方向:创新+国际化

创新和国际化是目前医药行业的两大关键词。

医药企业的中国智造出海,经历了出海领域和商业模式的双重变化。*阶段的国际化是基于高性价比产品的出海,原料药制剂、低耗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出海表现较好。而2020年开始,基于高性价比产品的出海逐步升级为基于差异化创新的出海,越来越多国内自主研发的差异化创新药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从最初的与海外企业合作,到后续开始自己拓展海外渠道,企业出海的商业模式也愈发成熟。

孙媛媛表示,无论是出海的细分领域上,还是出海的节奏上,中国医药企业的实力都在逐步增强。而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许多海外的药厂正面临专利悬崖的问题,它们对于新产品的渴求,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创新药出海,叠加全球医药产业的融资环境的改善,2024年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加国际化发展有望上升到新的高度。

因此,医药板块中的创新条线格外值得关注,主要包括创新药、创新器械以及创新药产业链这几大方向。

创新药方面,我国正在经历“Me too-Me better-Best in class-First in class”的转变和突破,许多优质创新药产品涌现。其中,中国创新药企在ADC浪潮中表现亮眼,在332款在研ADC药物中,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或引进的ADC产品数量达132款,中国已在全球ADC市场上占据*地位,ADC产品未来在国际化方面有望呈现批量利好。

国产ADC出海背后,一方面是ADC领域已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焦点,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我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的提升。除了ADC产品国际化的亮眼成绩,其他国际化的产品还涉及BCMA CAR-T技术,PROTAC技术,双抗等创新技术平台。

孙媛媛表示,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化交易上颇具亮点,尤其体现在新兴技术、新兴靶点、差异化布局、早期布局的生物医药技术上。得益于研发投入的增加,利好创新药物的政策、医疗保险的动态调整等因素,预计我国创新药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创新器械方面,目前国内整体仍处于起步期阶段,但实际上,我国在创新器械的研发上有着先天优势——创新器械的研发主要依赖临床,而我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大量的临床案例,无疑为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石。

孙媛媛表示,未来在一些精密制造的高端设备领域,中国势必会有更多的突破,也会加速创新器械出海;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可以关注市场空间较大的国产替代,包括电生理、内镜、IVD等分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

创新药产业链方面,近年来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整个板块还在磨底的过程中。未来随着创新药的发展,势必会带动创新产业链。目前,整体估值已调整到合理位置,着眼2024,创新产业链中CXO(医药外包)和生命科学上游板块仍是热点。其中,CXO行业去年整体业绩并不理想,今年有望受益于外部宏观环境预期变化,可以关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龙头以及减重、ADC、阿尔茨海默病用药等方面;生命科学上游板块基本面未来有望反转,但反转的兑现仍需时间。

港股创新药优势何在?

创新药产业有着前期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盈利较晚的特征。自2018年起,香港交易所修改了主板上市规则,新增了18A章,鼓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为更多的企业在一级市场融资提供了助力。乐无穹表示,直至目前,港股对于企业未盈利程度的限制依然有着比A股更低的门槛,因此,港股更容易吸引到具有大投入、长周期属性的优质医药标的。

同时,港交所也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进军海外市场更大的平台。在过去,美国FDA对中国新药设立了很高的门槛,国内创新药企想要出海困难重重。而在港股上市后,有了资本市场的助力和国际化的交易平台,国内创新药企在挑战FDA、实现出海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出海对于国内药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打开了更广阔的支付空间。一款港股上市的创新药,在国内和海外的定价可能相差20倍以上。乐无穹表示,港股中创新药出海的比例,无论是从案例上还是从金额上,都相对A股更有优势。

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有定价问题。对此,孙媛媛表示,以AH两地上市的医药公司作为样本统计,结果显示港股相对A股估值更低,更具性价比。据统计,从整体来看,A股比港股贵了60%左右,而在医药板块方面,A股比港股贵了近100%,也就是说,港股整体比A股便宜很多,港股的医药比A股的便宜更多。

当然,也有不少投资者担心港股还有一些公司尚未盈利,但事实上这本身也是医药产业的特点,前期投入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提前融资。在市场连续下跌的情况下,对这些板块出现信心不足、交易情绪低迷,也是在所难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投资者对市场动向有更多的了解和分析,再决定要不要做长远视野的配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