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高新区,一个面积仅8.32平方公里的园区,却密集引育了超50家总部企业,打造了华为系、阿里系、小米系、央企系“四大系”生态链,聚集了超8万名高端人才,形成信息软件、智慧物流、数字文娱等多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了建邺乃至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人才高地。
招大引强,精准对接
建起“总部高地”
从金洽会上首次结缘,到项目签约落地建邺高新区,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只用了不到两个月。
“政府的专业素养真的很打动我们。”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对数字经济企业而言,最需要的不是房租减免,而是开放的应用场景支持、适宜企业的发展生态。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地建邺高新区后,通过政企合作打造数字经济护航平台,以向企业发放数字化消费补贴券等方式快速打开市场局面,已累计服务区域企业30多家、合同额逾千万元,间接带动数字经济增加值近亿元。
类似的案例在建邺高新区并不罕见,小米科技华东总部也是其中之一。为引进该项目,建邺高新区研究制定了开办补贴、小米生态链政策等在内的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扶持政策。目前,该项目已集聚小米科技旗下企业6家、生态链企业12家,开设小米之家专卖店6家,形成新的产业链集聚地。
截至目前,建邺区已打造了以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企业总部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以中央商务区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区为主体的现代金融产业集聚区;以新城科技园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移动互联网基地、中国(南京)游戏谷等为主体的科技服务创新集聚区;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主体的现代商务商贸集聚区。
对标找差,强链补链
培育“本土势力”
随着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建邺高新区对于强链补链格外重视。
总部企业连接产业链上下游高端资源,发挥着构建优质产业生态的头雁作用。而引进仅仅是第一步,如何让企业落得下、发展好?
建邺高新区提出,将重点引育对产业“强链补链”有较大影响力且综合实力强、带动性强的高端总部资源,补短锻长提升区域吸引力。
自阿里巴巴江苏总部进驻建邺高新区以来,先后集聚了28家阿里生态链企业中国(南京)游戏谷依托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两大游戏基地,吸引200多家游戏及关联企业入驻小米科技华东总部已集聚小米科技旗下企业6家、生态链企业10家,未来还将打造除北京总部外全国最大的研发中心,形成新的产业链集聚地。
此外,建邺高新区意识到,企业扎根后对其最好的帮助就是拓市场,要把总部企业、龙头企业发展成数字城市建设“合伙人”。根据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应用市场支撑的特征,园区推动开放数字金融、智慧城市、社会治理、能源储运等重点市场,通过系统挖掘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和能力清单,以更加便捷的服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快速扎根。
这一系列举措,除了引来“金凤凰”——阿里、小米、网易、哔哩哔哩等一批全国互联网头部企业,还培育出了零浩、咪咕互娱等本土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建邺高新区打造了“南京——华为城市鸿蒙联合创新实验室”、创业黑马华东数字经济加速基地、南京市首个“金融云”基础设施三大平台。
优化配套,创新机制
让企业“到此莫愁”
为更加便捷、精准地服务企业,建邺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发挥辖区金融资源集聚优势赋能实体经济,搭建了“金鱼嘴每日路演”资本要素撮合平台。去年,每日路演创新探索“投贷联动”模式,政企银联合成立助贷专班,力促“融资项目、商业银行、投资机构、产业资本”紧密协同,全年服务项目超700个,撮合融资超19亿元。
虽然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产业、功能、规模都各不相同,但总部经济是产业经济,也是环境经济,根本上还是“人的经济”。
近年来,建邺区愈发重视人的关键作用,在制定各类人才吸引政策的同时,着力营造具有更好体验的城市环境。
作为南京主城面积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邺高新区集聚的创新创业者中近80%为青年人,工作日“带娃难”是一大问题。为此,园区与南京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合作,打造了南京首家面向产业园区的公建公办0-3岁托育园,让企业职工能够“楼上上班、楼下带娃”。同时,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合作,推出“四点半课堂”暑期托管班,帮助青年员工解决暑期带娃难题。
另外,为满足青年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建邺高新区对园区写字楼和公共空间进行更新改造,导入商业配套,打造出适合青年人的西城·夜未央24小时街区,极大丰富了园区企业职工下班后的生活。
近年来,建邺区一栋栋现代楼宇、地标建筑拔地而起,目前已建成产业载体1500万平方米,在建超500万平方米,未来规划建设800万平方米。目前,辖区内亿元楼宇数量已达43座,在南京乃至全省都是首屈一指。
发展楼宇经济既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也是营商环境的比拼。如今,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以及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建邺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建邺将充分发挥这三者的优势,加强协作与融合,不断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3/5317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