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系统性的β已经很难寻找,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投资机构陷入集体性的迷茫之中。
投资行业没有大的贝塔,就不会存在大的机会,就难以形成和支撑大的投资机构。
但没有大的机会,并不代表没有小的机会。找到一个小的机会,将其作为自己的根据地,牢牢占据生态卡位,形成自己的独特身份标签,并基于这个根据地纵向不断深挖机会、横向拓展关联领域机会,也许是小机构的突围之路。
1.差异化是投资机构未来最重要的战略
差异化就是定位,定位就是找到市场机会和自己擅长的结合点。我们都知道,当市场进入充分竞争状态后,如果还要在这个市场发展,要不就是贴身肉搏,以规模制胜,但这种做法无疑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要不就是另辟蹊径,寻找细分市场,牢牢占据。
过去十多年,绝大多数投资机构都是相对同质化发展,在相同的领域以相同的方式做类似的事情,以至于创业公司普遍认为,A机构的钱和B机构的钱没什么差异。
但募资形式越来越难,当LP问你的差异化在哪里时,如果投资人并不能给出让人信服的理由,LP就会弃你而去。投资机构已经过了靠综合能力60分就能募到资的时代,而是进入到要靠*本领90分才能募到资的时代。
要做到差异化,就要求投资人有所舍弃,不能什么都想要,实际都是浅尝辄止,而是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将自己的智力、人力、资金、资源都扑到一个方向上。
差异化策略长期坚持下来,有利于投资人聚焦资源、聚焦能力、提升认知、提升在细分市场的影响力。
2.找到生态位、占据生态位
找到生态位的核心是找到细分市场的机会,将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抽象汇总成一个有面宽的机会,在这个市场还尚未被人发现、重视时,也就是投资行业大家常说的还没有共识的时候,就all in的压注上去,并且知行合一、数年如一日的持续在这个细分市场不断耕耘、积累、发声,从而牢牢占据这个细分市场。
举些例子:
中科创星就是找到了硬科技这个机会,并牢牢将自己打造成硬科技*,所以过去几年在硬科技崛起时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
晨道资本因为出身于宁德时代的特殊背景,在新能源赛道中布局很深,投资了不少新能源项目,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兴橙资本、浑璞资本早早在半导体领域扎根,通过长期的耕耘,从半导体行业的门外汉,变成了行业的*专家,资源整合能力、专业度、影响力都足以媲美产业背景的投资机构;
新鼎资本则牢牢抓住个人LP,在募资这个环节深挖,积累了上千位出资过的个人LP,成为中国专项基金*。
当然,有人会说,这些机构都这么大了,说他们有什么参考意义呢?可是如果时间回到5年前、7年前,这些投资机构无一不是在刚刚起步的初期,正是因为其在初期就找到了这个市场机会,并不断耕耘,将自己的标签与这个机会牢牢贴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市场也有一些小机构在其他细分领域做的不错,其认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远超过知名机构。
比如,希扬资本专注于投资上游核心零部件;比邻星创投在生物医药的早期孵化领域长期耕耘;水木和荷塘专注于投资清华系创业者;顺融资本专注于投资以苏州为核心的长三角工业制造早期项目……
这些投资机构或是在一个细分行业,或是专注于在一个地域,或是专注于一个人群,形成了自己的*看家本事,从而使得任何一家投资机构但凡要进入这个细分方向,都不得不敬其三分,而这就是他们专注的力量、专注的结果。
Think small, think smart,才能最终take advantage.
3.以生态位为圆心,延伸拓展
生态位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首先是每一个细分机会都难以做大。如果你想做一个规模很大的基金,那么生态位的打法似乎并不能支持。如果你想做一个小而美的基金,那生态位的打法是很适合的。
其次是市场机会的变迁,导致原生态位不再有红利。
以行业为生态位,如果行业的红利消失,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以地域为生态位,核心在于资源整合能力,但如果地域经济衰落,影响也巨大;以人群为生态位,适合投 中早期,更多是投人。
所以,生态位的打法,适合创业型的基金。找到生态位,建立*个根据地,形成立足之地。但在建立*个生态位的过程中,必须要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方法论,如何找机会、如何建生态位、如何锻炼团队、如何形成资源聚集、形成投资逻辑和理念,将这套方法论复制、延伸到一个新的领域,从而建立第二个、第三个根据地,这样就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生存基础和空间。
这就像我党先有了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然后到了陕北,将原来的经验复制、升华一遍建立了陕北根据地,再建立了晋察冀根据地,一个个的复制,星星之火燎原全国。
现实中,很多投资机构基于各种机缘关系,先占据了*个根据地,在一个细分行业建立了生态位,但当这个行业的红利消退时,却由于没有形成一套方法论,没有用这套方法论寻找到第二个机会点,建立第二个根据地,原本在*个细分市场中做的很好,结果到后面也逐步衰落甚至一蹶不振,这样的案例也大量存在。
我在2014年时曾写过一篇文章《三个月成为一个行业投资专家》,那时我总结自己的投资学习成长方法论,就是一段时间只扑在一个行业,用3个月到半年时间将一个行业研究深,那时我提出了24个字的方法论,到现在我依然十分受益,这24字的方法论是“深入行业研究、梳理产业逻辑、积累行业资源、挖掘投资标的”。我当时认为,成为一个行业的投资专家是有路径可依赖、有方法可遵循、有工具可运用、也是有经验可参照和复制的。作为一个新入行的投资人,就是先成为一个行业的投资专家,再将经验复制成为另一个行业的投资专家,然后就可以成为投资行业的大拿了。(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或者在我的知识星球查看全文)
尽管这是个人的投资学习心得,但我觉得用在机构的策略制定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到本文的主题上来,我认为接下来,股权投资行业的大机会很难找到,即使找到也很快会成为红海。对于小机构来说,找到细分机会、建立根据地,才能在下行且竞争激烈的股权投资行业拥有一席之地。总结起来就是“找到生态位、建立根据地、形成方法论、寻找第二极”。
最后,回到最近的一次沟通上来。前段时间,各地政府、各类媒体都在讨论低空经济,我与一位投资机构的创始合伙人朋友说,你们应该将低空经济作为自己的标签,趁市场热点,抓住机会,将自己的品牌打出去。这家机构投资了无人机、火箭、卫星等领域不少明星案例,而这次的热点,无疑是一次*的宣传机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超越S曲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