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还是不放,是个问题,尤其是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国内。
摆摊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由于交通堵塞、占道经营等问题,国内多地城市限制地摊摆设与交易。
但随着2020年5月中央文明办宣布,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南京、广州、深圳、北京、杭州等城市已逐步放开限制,鼓励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以促进整体经济恢复。
其实早在当年3月,夜生活极为丰富的成都就已率先松绑对地摊经济的限制,仅2个月左右的时间,当地就设置了数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就业岗位增加10万个以上。
但自中央文明办表态后,更多城市迅速行动了起来并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如许昌增开一批背街小巷以供流动摊贩在道牙以上区域摆放,杭州则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
在居民生活更为便利的同时各地往日的热闹与当地的经济活力也在逐渐恢复,在更科学的规划下,地摊也以更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
几年后大家就会发现,悄悄地,地摊越来越多了。
以往,把一个袋子或者一块木板往地上一铺,亦或者搞个小推车、小三轮,位置一占,商家与顾客就能开始热闹的交易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演变,各地的地摊经济中开始演变出了后备箱集市、集装箱集市等形式。
所谓的后备箱集市,即一排排汽车整齐地排列着,打开后备箱,可供交易的商品堆满其中。这样的现象在成都、上海、广州、南京等地不难发现。
今年5月,广州增城区则在科教城附近设立了一个由多个集装箱组成的“四季有您”营地集市,汇集了杂货、美容剪发、时令瓜果、饮品小吃、夜市烧烤等品类在内的150多个摊档。
对不少商家来说,地摊的存在一方面提供了更多灵活就业的机会,尤其在经济增长趋缓之际,地摊的存在可以说是一根“救命稻草”,成为就业蓄水池之一。
毕竟创业三部曲,摆摊、开店、自媒体。开店我们之前在《餐馆倒闭潮,餐饮收尸人赚疯了》里说过了,开店门槛高,风险大,容易把积蓄赔进去,那么就可以退而求其次,从事成本较低的摆摊,哪怕赔了也损失不了几个钱。
在一些年轻人眼里,摆地摊更是一种初期的创业方式。在低门槛、成本小的情况下,年轻人不仅能摸清进货、卖货的技巧,积累创业经验,时机好的话,还能小赚一笔。
从一些新闻报道来看,春节期间摆摊,通过售卖春联、红包等商品,县城青年日入破千不成问题。
虽然对于一些长期摆摊谋生存的商家来说,并非每日都是能收入数千的节假日,但随着摊区的划分、集市的设立,在固定摊点的设置下商家也能培养更多的熟客,形成更稳定的收入。
如在深圳喧嚣的夜市中,一些摊主已然站稳脚跟,日收入可达数千元,其中的回头客或高达60%,火爆时期更是会营业到凌晨。即使是一些年迈的老人在闲暇之余摆摊,每天也能实现净收入小几百块钱,确实是“发挥了余热”,为家庭增多一份收入。
而这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尤其是对大城市中的打工人来说,地摊集市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便宜又热闹的交易场所,越来越独特、“小资”的年轻化小摊如柠檬茶车、鲜花车、饰品箱等也大大满足了其对美与精致的追求,且集市对经营者健康证等方面的要求,也进一步保障了食客的饮食安全。
自然,目前地摊经济让人“头疼”的问题依旧存在。如何科学规划摆放区域、保持环境清洁、不挡道不扰民,让更多零散、流动、不合规的摆摊者遵守规则,就要求政府管理者需要在有序的“管”与人性化的“放”之间寻找平衡点了。
不过,低门槛入行造成的行业口碑差、多活动带来的摊位费涨价等,却是作为商家的小老百姓们极为困扰的问题。
至于针对网上流传的摆摊失败贴,“我替你们试过了,摆摊不好摆”等言论,只能说摆地摊这件事确实也因人而异,毕竟其虽然门槛低,但也要求摊主得自主思考如何进货卖货、选好地段、让商品脱颖而出等,而这自然不会是一时脑热就能成功的。
当然,这也可能是创业三部曲的一部分,毕竟摆摊之后,还有自媒体这条创业之路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非凡油条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