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吃不惯白人饭的留学生们,正在流行吃预制菜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餐预制菜出海,除了能慰藉“留子们”的中国胃之外,也为当地中餐馆在口味和菜品丰富度上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能助力中餐馆实现标准化经营。
2024-05-31 17:34 · 红餐网  红餐产业研究院   
   

“留学的尽头是预制菜”。

“我愿称预制菜为留学生之光”。

“对于不会做饭的留学生来说,预制菜真的是神一样的存在”。

“预制菜最应该出海了,简直是救苦救难”。

……

兼顾效率与口味的预制菜,正在成为留学生们就餐的新选择。

01 预制菜拯救中国留学生

近日,“留子才是最需要预制菜的人”相关话题屡上热搜。

餐饮供应链指南以“留学生预制菜”为关键词在小红书上搜索后发现,对比国内市场的争议不断,预制菜在海外呈现出了另一番景象:留学生群体毫不掩饰对预制菜的热爱,甚至有人直呼预制菜是“救命般”的存在。

△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留学生热衷于分享自制预制菜的心得;或是晒出在国外选购预制菜的攻略;有留学生更是趁着回国一次性囤上几十斤预制菜,备好几个月的口粮,再通过转运公司运输到国外。

在德国生活的重庆博主“一只小肥”在小红书发文称,原本以为预制菜都不好吃,结果发现味道都很不错,和大学食堂的味道很像。“一只小肥”还推荐了红烧肥肠、内蒙牛杂锅、贵州羊肉粉等预制菜。

该帖子引发了一些IP显示在海外的网友共鸣:“预制菜不好吃是在国内才有资格说的,对我们来说是美味佳肴了。比很多中餐馆好吃太多了”“预制菜确实适合海外留学生解馋”“都留学生了,我还关心预不预制吗”……

还有留学生开始在网上“跪求”预制菜品牌清单。“去哪买预制菜”“怎么买预制菜”“怎么挑选转运公司”都成为了热议话题。

除此之外,一些留学生开始自制预制菜,他们通常会一次性做好足够吃上一周的饭菜,然后放进冰箱冷冻保存,吃的时候再解冻加热。酱牛肉、咖喱牛肉、番茄牛腩、炖鸡肉等是留子们常做的预制菜。

为何留学生开始爱上预制菜?在海外很难吃到正宗的中餐,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不少海外的中餐馆通常会为了照顾当地人的口味喜好对菜品进行本土化改造,这样一来,即便去中餐馆消费,也很难吃到正宗味道。

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留学的阿文告诉餐饮供应链指南,在海外,由于吃不到家乡风味的美食,饮食习惯也不得不做出调整。

“很难吃到正宗的生煎包、肉夹馍、凉皮等食物。布里斯班就是美食荒漠,根本吃不惯”。据阿文透露,由于吃不惯国外的食物,他还会特意从国内背火锅底料、辣椒酱到国外。

生活在新加坡的木木在接受餐饮供应链指南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拥有各式各样的中餐厅,但地方特色菜系却很少见。

“相对于欧美国家,新加坡的中餐算是比较丰富的,但大多数中餐厅的菜品都是东北菜、川菜、湘菜这些口感较油腻辛辣的菜系。”

木木表示,虽然新加坡也有火锅、烧烤、烤鱼店,但是地方特色菜餐厅非常少。

此外,在海外吃中餐消费也不低,自己做饭又很耗费时间精力,而预制菜方便即食,即便算上运费从国内转运过去,通常也比外出就餐花费更低。

让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吃到家乡味道的预制菜,慢慢成了一个抚平中国胃的存在。

在雅加达工作的悦悦告诉餐饮供应链指南,当地中餐厅以湘菜、重庆菜、粤菜等为主,吃上一顿价格并不便宜。悦悦有次和朋友聚餐吃火锅,4个人加起来花了上千元。

粉面快餐的价格,也比国内要高出不少。她向餐饮供应链指南算了一笔账:国内大街小巷常见的兰州拉面馆,一碗面在雅加达要去到30元。沙县小吃的人均消费大概是国内的2到2.5倍。

除了口味、价格等因素,海外的中餐预制菜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给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如酸菜鱼、佛跳墙、盆菜、臭豆腐等特色美食,都走上了海外消费者的餐桌。

02 企业组团发力出口,预制菜的未来在海外?

留学生追捧预制菜背后,也折射出中餐预制菜的出海潜力。

不过,目前在海外C端市场,中餐预制菜仍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存在。据木木观察,新加坡的超市还是以便当、盒饭及其他速冻食品更为常见。

△图片来源:周鹏邦提供

IPCR预制菜研究院发起人周鹏邦,经常走访海外餐饮市场。他告诉餐饮供应链指南,在海外,中餐预制菜更多出现在华人超市,当地的大型连锁超市仍然以符合当地人口味的冷冻食品为主。

在周鹏邦看来,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方面,考虑到大众消费群体的口味偏好,海外零售端的冷冻食品还是以当地味道的产品居多;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对于进口产品的资质要求也不同。开展外贸业务时,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取得符合国际要求的体系认证,比如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HALAL(清真认证)、FSSC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严格的认证流程下,目前中国的预制食品出口占比还不大。

而在餐饮端,海外中餐厅对预制菜的需求则在不断增加。

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老板向餐饮供应链指南表示,海外中餐馆除了粉面、麻辣烫、火锅等本身就很容易标准化的品类,一些茶餐厅、中式正餐门店,也在借助预制菜实现标准化经营。

餐饮供应链指南注意到,国内不少食品加工企业在发展海外预制菜业务时,同样将餐饮门店视为重要销售渠道之一。

此前,以水产预制菜为主的恒兴集团在接受餐饮供应链指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的产品远销至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市场,渠道包括线上、餐饮和商超等。

物只卤鹅则将潮汕特产卤鹅预制菜出口到了泰国、英国等海外市场,该企业B端C端渠道均有布局,但更多还是面向餐饮市场。

物只卤鹅联合创始人张元铭曾公开表示,海外中餐馆具有人工高、食材成本高、费用高、效率低等特点,预制菜可以帮助海外中餐厅解决一些经营痛点。

此外,佛山市奥味思国际食品供应链有限公司的预制菜销往了澳大利亚的餐厅、酒楼等;2023年6月,广州南沙雪印预制菜进出口有限公司和美国Kopt连锁餐饮餐厅等12家公司代表签订了10亿美元的订单;湖南王新状食品有限公司的预制臭豆腐出口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主要的客户群体是华人餐厅和超市……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餐预制菜出海,除了能慰藉“留子们”的中国胃之外,也为当地中餐馆在口味和菜品丰富度上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能助力中餐馆实现标准化经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木木、阿文、悦悦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红餐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