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合资车出海遭遇「拦路虎」

合资车企向海外市场出口产品,表面看只是合资车企及其母公司自身战略的问题,但其实较为复杂,不仅与国际贸易环境有关,还涉及各国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员工、合作经销商等利益相关方的态度。
2024-06-03 08:05 · 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濮振宇   
   

近日,韩国媒体inews24报道称,现代汽车工会向现代汽车发出了2024年集体谈判要求,该工会的要求案中包括了“禁止从海外工厂反向进口”。“关于报道中所提到的情况,北京现代未收到相关信息。北京现代将按照既定发展战略与经营规划正常推进国内和海外市场业务。”北京现代公关部一位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事实上,这已经是现代汽车工会第二次传出抵制现代汽车从海外工厂进口汽车到韩国市场的消息。现代汽车工会两轮行动所抵制的对象,都是现代汽车在华合资车企北京现代。“类似北京现代的情况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合资车企反向出口行为遭遇的类似阻碍可能会越来越多,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现象。”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经济观察报。

三方利益博弈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合资车企向海外市场出口产品,表面看只是合资车企及其母公司自身战略的问题,但其实较为复杂,不仅与国际贸易环境有关,还涉及各国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员工、合作经销商等利益相关方的态度。

此次现代汽车遭到工会抵制的背后,有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矛盾。

2023年,现代汽车决定在韩国市场导入北京现代生产的索纳塔出租车。当年年底,现代汽车工会对此表达了反对,称此举违反了工会与现代汽车达成的集体谈判协议。

当时,现代汽车给出的回应是,由于索纳塔出租车2023年7月已经在韩国停产,所以从北京现代进口这款车不违反集体谈判协议。据了解,该协议规定为了稳定工会会员的就业,现代汽车不从海外工厂进口韩国本土工厂也在生产的整车。

根据韩国媒体inews24报道,此次现代汽车工会的抵制行动增加了新的要求:即便是某些在韩国本土工厂已经停产的车型,也不允许再从海外工厂进口。

对于现代汽车而言,进口北京现代的产品能在韩国市场实现更高的价格竞争力。据了解,韩国本土的出租车由于对成本极为敏感,很多都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因此韩国的出租车属于专用小众车型,从性价比角度,在中国生产这种小众车型更具成本优势。

上述北京现代公关部人士表示,北京现代2023年出口突破1万辆,作为现代汽车的全球子公司之一,北京现代要将产品、技术向外输出,力争成为现代汽车的全球出口基地,这是北京现代既定战略方向之一,中韩股东双方高度支持。

除了车企与员工之间存在利益矛盾,车企与经销商之间也可能因进口海外工厂的产品而产生矛盾。

2023年12月,大众汽车在德国汉堡起诉了一家当地经销商,原因是该经销商把上汽大众生产的电动车ID.6X,平行进口到德国售卖,而大众汽车表示,这些车辆原则上只能在中国销售。

据了解,该德国经销商发现大众ID.系列电动车在德售价比在中国售价高,其中ID.4系列德国市场售价约合人民币31.7万元,中国市场售价则约14万元,而将一台上汽大众低配ID.6X从中国进口至德国,加上关税、运输等费用,最终成本预计仅为20余万元,甚至比德国市场的ID.4更便宜。

对于大众汽车而言,如果放任经销商进口大众在华合资车企生产的低价车型,无疑将对大众汽车在德国电动车市场的价格体系构成冲击。

合资车出海正盛

中国合资车企向外方母公司的本土市场出口产品,已不是一件新鲜事。2015年,上汽通用开始向北美市场出口国产昂科威。2017年,沃尔沃汽车宣布在中国大庆工厂生产的S90长轴距版车型出口欧洲,包括瑞典本土市场。

近两年来,在中国市场销量承压的情况下,合资车企向海外市场出口产品成为企业寻求增量的新途径,广汽本田、北京现代、神龙汽车、悦达起亚等都积极加入到了出海的热潮中。

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合资车企,拥有天然的出海优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发文称,中国合资车企已经培育出强大的零部件企业体系,体量规模具备巨大的优势。中国汽车制造的产业环境、工会和资本方的劳资关系、产业环境和出口的运输等条件相较早年均有了大幅改善,会对出口起到很好的体系性支撑。

中汽数研最新发布的今年1—4月汽车出口量排名前二十的品牌榜单中,悦达起亚挤进了前十,东风本田、广汽本田、长安林肯也都挤进了前二十。

“目前北京现代产品主要出口菲律宾、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未来将向更多国家和地区积极拓展,力争建成年出口10万辆的现代汽车全球出口基地。北京现代还将致力于实现人才、智能化技术和供应链体系的本土化,并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实现新一代产品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技术*,同时满足国内、国际市场对智电产品的需求。”上述北京现公关部人士说。

刘春生表示,提升海外销量对合资阵营摆脱发展困境作用重大,随着出海的合资车企越来越多,矛盾冲突的案例变得更多也将是正常情况。

车企需掌握“平衡术”

在柏文喜看来,站在外资跨国车企的角度,如果想让旗下合资车企在向海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过程中,减少来自企业内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阻力,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统筹好价格体系并安排好出海节奏。

实际上,从手机、电脑、家电等电子消费品,到服装、家具、日化产品等各类工业品,跨国企业将海外工厂的产品出口到本土市场,已是一种很普遍和正常的全球化现象。

柏文喜表示,其他行业的跨国企业,做好价格和节奏这两点相对容易,自身规划好就行。但汽车行业较为特殊,一是跨国车企无论如何全球化,一般都不会彻底放弃本土的产能,因此需要顾虑本土员工的利益,二是中外双方股东持股比例对等的合资车企,其行动和策略不由外方股东一家说了算。

但面对巨大的发展压力,国内的部分合资车企的外方股东为了加快市场应变速度,已经主动将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自主权下放到合资车企本身,合资车企已不再简单是外方母公司全球战略的影子,这也导致合资车企的利益倾向与外资母公司的利益倾向并不完全重合。

此外,有分析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让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在竞争节奏上的差异更加显著,这种差异也增加了合资车企在海外市场平衡各方利益的难度。

以大众汽车为例,ID.系列电动车在中国市场价格较低,这既有制造成本的原因也有市场竞争态势的原因。2023年7月,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众ID.系列电动车已卷入了价格竞争轨道,开启了大幅降价,当时ID.3最高降幅3.7万元,起售价从16.29万元降至12.59万元。而为了协调在不同市场的利益,大众汽车只能尽力防止德国经销商将中国产的ID.系列电动车转售到德国。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