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首发|沃飞长空完成低空赛道一笔标志性融资

至此仅仅一年时间内,沃飞长空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股东名单豪华,崛起为低空经济赛道一匹黑马。
2024-06-27 11:11 · 投资界  吴琼   
   

低空经济极具标志性的一幕出现了。

投资界获悉,今日(6月27日),沃飞长空宣布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由策源资本主投,华控基金、中科创星、翱翔天行、泉州海睿等追投。据公司透露,该笔融资创下近两年国内eVTOL行业已公开单笔规模最大的融资纪录。

若将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这已是沃飞长空过去短短一年内的第三轮融资。成立于2020年,沃飞长空背靠吉利科技集团,由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无人飞行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郭亮博士带队。最新进展是,公司全自研战略产品AE200验证机,已顺利完成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系列飞行试验所有科目。

透过沃飞长空,我们看到今年低空经济火热一幕。各地争抢低空产业,eVTOL创业公司们也摩拳擦掌。但正如郭亮所说,“今年是低空经济元年,但并不是低空航空器技术的元年。”蛰伏多年,东风已来。

始于成都

南航博士带队造“飞的”

郭亮,本硕博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2009年进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2016年又加入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多年来专注于先进航空器的研发工作。

在这期间,亲历我国无人机技术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郭亮也有了新的思考:行业的下一个浪潮到底是什么?在他看来,未来航空器技术会朝着新能源化、智能化和垂直起降化三个大方向发展。沿着这样的思路,郭亮打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个全新世界的大门。

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彼时为竞争未来交通格局,诸多车企巨头已经开始布局eVTOL行业。基于发展立体交通战略布局和科技属性考虑,组建于2017年的吉利科技集团,也早已将投资触角伸向“飞行汽车”赛道,并将低空出行作为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郭亮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相遇,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在2020年,吉利科技集团发布新通航战略,沃飞长空应运而生,由郭亮担任CEO兼首席科学家。

创业伊始,挑战也摆在眼前——当时海外已经有一些团队在eVTOL上取得技术突破;国内eVTOL赛道也已风起云涌,一些创业公司开始奋起直追。沃飞长空要迈出的第一步,便是技术路线的选择。

细分来看,载人eVTOL领域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多旋翼、复合翼、倾转旋翼,三者研发难度依次递增,其中倾转旋翼构型在续航、速度、载重和舒适性优势明显。但此前,中国企业在倾转旋翼方面的经验几乎空白,困难可想而知。

经过团队反复论证,最终沃飞长空还是确定了走倾转旋翼路线。“站在未来5~10年的产业周期来看,当时的这个战略选择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回忆起来,团队依旧肯定的是,倾转旋翼就是未来的终极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美国《航空周刊》发布的Mark Moore对于全球从事eVTOL研发的公司排名中,全球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7家选择了倾转旋翼构型。而沃飞长空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确定好技术路线之后,沃飞长空团队便投入研发工作中,设计、仿真、试验……循序渐进。这离不开沃飞长空背后一支高效核心研发团队——硕博比例高达80%,核心技术骨干来自国内头部航空航天科研院所,研制经验丰富。争分夺秒拿出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所有厂商都在暗暗较劲。

2023年底,沃飞长空AE200 X01试验机真机首次对外公开亮相,揭开神秘面纱——这是一款5—6座级倾转动力纯电动eVTOL,巡航速度可达到248km/h。可以以更大的载重和航程满足城市群内/市域间零排放、低噪音、高频次商业运营的使用需求。

如今,沃飞长空已经受到诸多国内航空标杆企业青睐,并与中信海直、华龙航空、甘肃航投等展开合作。据介绍,后续沃飞长空将坚持产品研发适航和商业化运营探索,采用低空经济“三步走”的运营策略。

具体来看,第一阶段,先运用传统直升机率先开展城市商务接驳、景区间空中摆渡等低空出行场景的探索运营,打通城市低空航线;第二阶段,采用直升机+eVTOL联合运营的方式,对城际低空出行的各种场景进行试运行;到第三阶段,用eVTOL产品进行城市低空各场景的规模化运营,如人口稠密区上空高密度的载客商业航空运输、空中旅游、应急救援等场景,让低空出行惠及每一个人。

一场关于未来交通图景的拉力赛,才刚刚开始。

一年三轮融资  

为何他们都投了?

一路见证沃飞长空飞速成长的,还有一众投资人。

2023年,受到政策等利好因素驱动,国内eVTOL 企业竞争激烈,投融资数量也迎来爆发。这一年,沃飞长空同步启动市场化融资,进展迅速:

2023年6月,沃飞长空宣布完成首轮超亿元融资,由华控基金领投,元禾原点、鸿华航空、空天翱翔跟投;

同年12月,再次完成A+轮融资,由中科创星领投,蕴盛资本、海睿资本、华西金智、四川锋翅、空港资本跟投,老股东华控基金持续加码。

再加上这一次与策源资本达成的B轮数亿元融资,至此仅仅一年时间内,沃飞长空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股东名单豪华,崛起为低空经济赛道一匹黑马。

梳理下来看,投资方云集了眼下产业实力雄厚的投资机构。吉利科技集团副总裁、沃飞长空董事长顾文婷介绍,“他们都是与沃飞长空战略协同、目标一致、长期协作的投资机构。”正如沃飞长空首轮领投方华控基金,旗下拥有华龙航空,后者是亚太地区机队规模最大的公务机运营商。去年7月,华龙航空与沃飞长空签订100架AE200订单,开启了eVTOL与公务航空领域的首次创新联合。

而A+轮领投机构中科创星,作为“硬科技”的风向标机构,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方面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本次领投的策源资本,则承载着五年打造3000亿产业基金群的使命,更是成都高新区重要的产业投资平台。

那么,为何他们都看中沃飞长空?“技术领先、团队专业”,是投资人的一致评价。华控基金董事长张扬回忆,2022年首次接触沃飞长空时,市场远不如现在成熟,但沃飞长空在核心技术积累、客户需求理解、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方面都非常专业,并且产品进度的规划非常清晰,这也令华控基金下定决心投资,并多轮加注。

而回看沃飞长空的每一项研发进展,都在验证着投资人们的选择。

具体来看,作为国内少数选择倾转旋翼技术路线的eVTOL企业,沃飞长空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在走一条无人之路。郭亮十分感慨,“之前国内可借鉴的东西几乎空白。”

作为沃飞长空早期投资人,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对此感触颇深,“团队研发进展非常快”。从不同速度、高度、动力等维度的排列组合出发,团队一次次试验,从零件、成品、系统、整机逐一进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集成验证,攻克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逐步有序地拓展飞行包线与运行边界,在全包线范围内验证了飞机的操纵性、稳定性、疲劳耐久性。

当中一个里程碑事件是——2023年底,沃飞长空AE200适航技术验证机顺利完成一阶段试飞,获得民航局发布的《关于就沃飞长空AE200-100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项目专用条件征求意见的通知》。这也意味着,沃飞长空适航进程已经走到第三阶段——符合性计划制定和批准的新阶段。

对于民用航空器来说,安全是头等大事。适航,正是确保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的基础,意义不言而喻。

就在前不久,沃飞长空AE200已经顺利完成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系列飞行试验所有科目,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企业。前后仅用时半年,再次验证了投资人的判断。也正是出于对沃飞长空技术上的信任,中科创星等再次追投其B轮融资,陪伴企业成长。

而在更为宏大的叙事上,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沃飞长空的每一次探索与突破,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eVTOL产业链开疆扩土。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eVTOL 企业,开始在国际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低空经济

下一个万亿赛道

放眼望去,低空经济已然成为今年最火赛道之一。

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犹记得上月初,成都将低空经济新增为今年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的重点产业链;还有北京、深圳、武汉等地,纷纷放出重磅措施支持产业发展。低空经济,正在成为各地争抢的又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何低空经济在今年迎来爆发?在郭亮看来,一方面,过去几年我国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在新能源大趋势下,eVTOL的技术特点天然符合产业内部发展逻辑。此外还有一个外部逻辑是,这已经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共识。

郭亮判断,“这是历史上中国航空产业通过新能源换道超车最好的机会”。

正如此前一批城市因新能源汽车产业焕发生机,站在新一轮产业机遇面前,没人愿意放过这个逆天改命的机会。于是我们看到,各地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爆发,吸引产业链上下游聚集,争夺“低空经济第一城”。

但挑战同样摆在眼前。当前行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正如策源资本团队观察到,行业技术成熟度、法规和标准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接受度、安全性问题、成本效益分析等都需要完善。于众多eVTOL 玩家来说,快速生长的同时,竞争压力同样也不小。

格局未定,如何把握住这一波机会,是每一个主机厂商思考的问题。在沃飞长空看来,核心是先要能拿出安全可靠,经济性好且舒适的产品。而又如何将产品变成一个成熟的商品,三项能力颇为重要——产品力,市场力,以及供应链的整合能力。

郭亮分享了一个观点,在eVTOL 行业供应链中存在着一个原则,即有约80%的供应链与新能源汽车趋同,20%则基于航空供应链。“没有这20%,无法完成从0~1产品化的过程。但如果脱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就没法做到从1~100把它变成一个完美的商品。”简单来说,eVTOL实际上是一个披着飞机外衣的新能源汽车。

对于沃飞长空来说,不止依托于吉利控股集团里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优势。前不久,沃飞长空全球总部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区。凭借着深厚的制造业积淀,这里不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备,更是坐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国字号”科研院所,建成了“北斗+”产业园、四川省无人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在小型航空器设计制造、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具备领先优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体系。回过头来看,每一项资源禀赋,都为沃飞长空的研发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顾历史,人们让汽车飞起来的探索从未停止。从数百年前古人的诗句中出现对飞车的描写,到如今正逐渐成为现实,eVTOL 让从前的想象开始有了轮廓。对于eVTOL未来的走向,郭亮直言,“我们无法预测第一代飞行汽车的‘长相’,但我相信,未来大家的飞行汽车基本都长一个样。”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谁能最终找到那个难而正确的技术方向。

这是一场没人愿意错过的盛宴。在米磊看来,眼下eVTOL赛道竞争激烈,“企业要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扎实打磨出能够参加适航审定‘考试’的eVTOL产品。”最终能够胜出的,一定是真正扎根行业,产品实力最强的人。“而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当行业尚处于早期阶段,考验投资人的眼光、定力和耐心,以及赋能被投企业的能力的时候到了。”

正如多年前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生的故事那样,历史正在航空器领域重演。“这是一个以十年为单位的长期主义事业”,郭亮感慨。对于每一个eVTOL创业者来说,都需要保持敬畏与耐心,等待行业的“iPhone时刻”出现。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吴琼,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6/53606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