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富士康10亿加码中国大陆,印度为何逐渐「失宠」

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战略定位上来看,富士康新建的这个新事业总部大楼都影响重大。这些信号说明,富士康正在重新回归中国,也表明了他们将中国大陆作为大基地的决心。
2024-08-05 13:21 · 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  鹏程   
   

7月24日,全球知名的电子制造服务巨头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一则重大投资公告,富士康将在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承载新事业总部功能。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彰显了富士康对中国市场持续深化的承诺与信心,也预示着该集团业务版图的新一轮扩张与升级。

项目一期选址位于郑东新区,建筑面积约700公亩,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总部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战略产业发展中心、战略产业金融平台、产业研究院和关键人才中心、营销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等七大中心,将为富士康在大陆实施3+3战略提供产业资源、技术力等相关支持;同时,围绕3+3战略的落地实施,富士康将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点布局电动车试制中心、固态电池等项目。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投资还明确透露了富士康在新能源汽车及未来能源技术领域的雄心壮志。大楼周边及关联区域将布局电动车整车制造基地与固态电池研发及生产项目,这标志着富士康正式迈入新能源汽车这一高增长赛道,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推动电动车及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为全球绿色出行与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战略定位上来看,富士康新建的这个新事业总部大楼都影响重大。这些信号说明,富士康正在重新回归中国,也表明了他们将中国大陆作为大基地的决心。

富士康布局印度市场

而与此次加码郑州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2019年,郭台铭便口出狂言,“我在大陆建厂,就是给大陆人赏饭吃!”之后,富士康便一直在加快“脱离”中国。一方面是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很多厂区的规模持续收缩。另一方面他们却不断加大对东南亚以及南亚的投资力度。富士康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跟随苹果的步伐,转战东南亚及南亚这个庞大的潜在市场。另一方面也是有意减少对中国大陆的依赖。

回顾富士康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与中国大陆制造业共同成长的史诗。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大陆市场以来,富士康凭借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高效的生产管理,迅速在电子制造领域崭露头角。随着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崛起,富士康凭借其在制造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规模效应,成功成为苹果等公司的核心供应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数以亿计的高品质电子产品。

某种程度上来说,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大陆跟富士康是相互成就的。大陆为富士康提供了优厚的政策、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产业配套,助推富士康发展壮大,成为全球*的代工厂。而富士康则为中国大陆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带动地方经济产业以及出口的增长。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对河南郑州对富士康形成了强烈的就业和经济依赖。目前富士康代工的苹果手机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郑州园区完成,富士康也成为了郑州最主要的出口企业。

数据统计显示,自富士康进入河南以来,累计进出口总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占到郑州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更是达到80%左右。在富士康的带动下,新郑保税区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到了2023年,完成进出口总值达到4072.78亿元。单是新郑保税区产生的进出口总值就占到河南全省的50.23%,新郑保税区也一跃成为全国综合保税区的首位。

然而,近年来中国大陆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环保政策也日益严格,富士康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水涨船高。与此同时,印度等新兴市场凭借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台铭开始考虑将3000亿产能移至印度等新兴市场,此后便一直在通过分散供应链的方式,将部分供应链转向印度。

早在2015年,富士康就宣布在印度设立生产基地,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和技术支持。随着印度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富士康对印度市场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今年,郭台铭更是宣布将在印度特伦甘纳邦工厂追加5亿美元投资,这将为当地创造25000个就业岗位。

富士康加码大陆,根源是苹果产业链的回归

近几年,国内低端制造业逐渐向越南、印度转移的声音从未停止,富士康作为全球*的电子代工厂,也将部分产业链转向印度和越南。然而,随着苹果投资印度工厂遭遇瓶颈,形势出现了反转。

消息显示,印度厂iPhone 15代工业务约仅占总体1成,且问题不少。由于印度厂需要依赖从中国大陆进口大量零部件,品质与效率都受到影响;此外,印度工厂iPhone代工的良率也存在问题,良率仅约5成左右。

这两方面的问题导致产品在输往欧洲与中国大陆两个市场时都造成困扰,影响了市场销售。由于印度厂组装iPhone15不顺遭到退货,因此苹果还被迫大幅降价。

有了印度工厂的教训之后,苹果再不敢把高端机型押注在印度工厂,还是决定将一些iPhone最新款型的高端机型放在中国大陆进行代工。

除了富士康之外,苹果还将大量生产高端iPhone 16系列的订单分配给了比亚迪,比亚迪还是组装iPad的合作伙伴。

3 月 22 日,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与苹果 CEO 蒂姆·库克,在上海的苹果中国总部会面。期间,库克称:“对于苹果的供应链来说,我觉得没有比中国更为重要的地方了。”在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库克时,库克也再次表态苹果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在华长期发展,持续加大对中国供应链、研发和销售的投入。

而此次富士康投资新能源汽车赛道可能也和苹果恢复造车计划有关。正是追随苹果的部署,富士康决定重资投资中国大陆,以巩固在代工行业的地位。

印度市场“失宠”原因

富士康在印度建厂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响应苹果等大客户的需求,分散供应链风险,确保生产稳定。其次,富士康看中了印度庞大且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意图降低成本。郭台铭认为,富士康无论在哪里都能复制其在中国大陆的成功经验。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如今印度市场似乎正逐渐“失宠”。总结起来,印度市场存在以下致命问题:

首先,印度的人工成本虽然低,但工人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却难以与大陆相媲美,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虽然印度也是14亿的人口大国,但是印度的教育普及度远不及我国,从产品的良品率就能看出问题。

其次,印度的营商环境太差,给富士康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印度对外资企业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起初,印度通过提供税收优惠等条件吸引外资企业前来投资,但一旦这些企业发展壮大,印度就开始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打压和收割。以纬创为例,其在富士康之前来到印度建厂,结果被印度塔塔集团收购,被迫宣布退出印度市场。

通过收购纬创,塔塔集团已经成为苹果iPhone的印度代工厂,还在与和硕商谈收购其印度工厂的多数股权。一旦这些收购完成,塔塔集团将进一步扩大其在电子制造业的影响力,成为印度乃至全球电子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为了加强在智能手机制造领域的实力,塔塔集团已经开始积极挖角。塔塔集团已经高价从印度富士康挖走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是富士康在智能手机制造领域的重要支柱。

尽管印度是一个拥有庞大市场的国家,但其营商环境却一直备受诟病,连印媒自己都承认,印度的经商环境确实对跨国企业不太友好。

此外,印度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建设也远不如中国完善。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支撑,包括原材料采购、零部件供应、物流运输等方面。然而,印度的供应链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导致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和交货效率低下。此外,印度在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和中国存在巨大差距。

最后,印度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虽然印度政府提出了“印度制造”等类似口号,但实际支持力度相对较小。与中国政府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和政策扶持相比,印度政府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尽管印度一直试图模仿中国发展制造业,但印度在基础设施、劳动力、政府支持和供应链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使得印度难以取得中国制造的地位。

苹果主要供应链仍在中国,但印度不容小觑

尽管近年来频繁传出苹果产业链外迁的消息,但是从具体供应链企业数量来看,中国依然稳居优势。

今年4月,苹果在官网公布了其2023财年年度供应链名单。从名单中的工厂分布来看,中国大陆工厂155座,位居*;第二为中国台湾工厂49座,第三是日本41座。东南亚方面,越南32座,泰国和新加坡各23座,马来西亚18座,菲律宾16座。此外,美国和印度分别为25座和13座。

中国除了在供应链上稳居榜首,其对于不少苹果海外工厂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以印度苹果工厂为例,其需要依赖从中国大陆进口大量零部件,品质与效率都受到影响。实际上印度iPhone 15代工厂数量占比只有一成。

而随着苹果新款16代手机即将进入生产高峰,无论是深圳富士康还是河南富士康,均开启了紧锣密鼓的抢人大战,也可以看出中国对于苹果的重要性依然稳固。

7月以来,立讯精密、富士康、蓝思科技、伯恩光学等果链头部公司都在大举招工,果链企业的招工信息几乎已经“霸屏”招工市场的广告板,部分厂商还通过持续增加工价“抢人”。

中国供应链非印度供应链可比,迫使苹果转向,做出了商业上理性的选择。

不过也有消息认为,仍需警惕产业链向印度市场转移,苹果或将首次在印度组装iPhone Pro机型,富士康主导。

而且目前印度也正在逐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印度大选后,莫迪宣布要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政府7月23日提交的预算案中,基础设施投资被放在显著位置。

印度财政部门负责人强调,从2014到2023共10年时间里,印度已经在基建产业上投入了43.5万亿卢比。而莫迪则对外表示:“过去10年的发展只是开胃菜,主菜将在第三任期内出现。”

此外,印度总理莫迪在2018年宣布了“未来技能倡议”(Future Skills Initiative)。从那时起,印度电子和IT部及NASSCOM就在与IT行业合作,利用“未来技能”平台对20多万名IT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目前,该平台提供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区块链等10种新兴技术的技能培训,涉及70种新职位和155种新技能。

由于现有人口红利,到2030年印度将有超过9000万人加入劳动力市场。除了政府,印度IT巨头们也一直在投资员工再培训和技能提升,每年的投资总额超过了100亿卢比。

一些分析人士称,苹果和富士康仍在加码印度,坚持开展去中国化。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半导体产业纵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