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今年的AI制药到底怎么了

尽管 AI 公司目前面临挫折和潜在失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底层 AI 技术将继续推动和改变行业,包括生物技术。
2024-09-04 07:30 · 微信公众号:智药局  王苏   
   

曾经,AI+药物研发这个代表制药业未来的赛道,催生出大量的投融资,初创公司激增。

人们期待AI能够成为生物技术的游戏规则改变者(Game Changer),但是现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人工智能正在经历转折,泡沫似乎正在破裂。

当初对AI+生命科学的想法还是太乐观了,实际上AI发现转换为临床上的成功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结果就是,AI制药领域正在经历重大整合。

例如前不久美股两家上市公司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 和 Exscientia以 6.88 亿美元的价格合并,成为业界的一大新闻。

而另一边,国内的AI制药头部公司,例如晶泰科技、深势科技都在开辟新的业务方向,甚至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新能源,正在努力脱下AI制药的标签。

已经有不止有一个人像笔者发出相似的感叹:AI在制药行业泡沫吹太大了。

AI+生物技术行业是否正处于开始破裂的市场泡沫中,或者随着该行业从炒作转向更可持续、更成熟的阶段?

1、整合、裁员和洗牌

近期一则重磅消息,两家AI上市制药公司Recursion和Excientia宣布合并,是AI制药*的一笔并购。

新公司将保留 Recursion 的名称,总部设立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Recursion首席执行官 Chris Gibson将继续担任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此次合并背后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将Recursion 在AI+生物领域转化研究能力和Exscientia的AI+小分子设计与合成的能力相结合,共同创造端到端的AI制药平台。

同时,由于两家公司的管线不重合,预计将在未来18个月内公布约10项临床试验,预计合并后每年将节省约 1 亿美元。

不少业内人士看好这次合并,数字临床CRO初创Lindus Health的创始人认为,战略整合对两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新公司下,Exscientia 提供靶点识别,Recursion 提供药物设计,这不仅能够提升运营效率,还能提高管线临床数量和成功概率。

但是两家公司的合并也给AI+药物研发领域蒙上了一层阴影。毕竟此次合并是在 AI 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进行的,因为两家公司的市值急剧下降。

如今,Exscientia的股价距离最高点可谓一落千丈,从最高30美元跌落到并购时3.8美元,距离最高点跌去了近90%,公司最终仅以6.88 亿美元的价格被并购。

Recursion也从此前的最高点超40美元,跌到如今的8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两家公司合并似乎既是一次战略整合,也是对市场压力的回应。

此外,所谓的“端到端药物发现平台”是否会成功还有待观察,因为两个团队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分享受体、蛋白质和 RNA 靶标方面的知识、流程等。

甚至近一年以来,多家AI药企因为业绩不佳,也面临着裁员和管线调整的阵痛期。

例如英国AI制药独角兽BenevolentAI由于管线失败开启了大裁员降本增效的步伐。

公司宣布裁撤多达180名员工,人数接近50%。此次裁员同样距离BenevolentAI上市仅仅过去一年。

主要导火索是公司AI设计的分子在改善湿疹症状方面疗效不佳,这引发了人们对该公司 AI 驱动方法的有效性的质疑。

此前,AI药企BioXcel Therapeutics 公司宣布,作为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公司将把员工人数从190人减少到80人,比例高达60%

前不久智药局报道过,AI制药企业超维知药的两家公司均已注销,公司披露的信息也停止在了2021年8月。

显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整个行业都进行到了加速整合、并购、洗牌的环节。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们和行业专家也不免发出质疑:AI 承诺的更快、更便宜、更高效的药物发现能否始终如一地带来切实的结果。

换句话说,AI 生物技术泡沫是否破灭了?

2、泡沫破灭还是市场调整?

要分析AI制药的泡沫是否破灭,我们就得知道泡沫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很多业内人士都看到了AI制药的炒作。例如在英矽智能的创始人Alex Zhavoronkov博士看来,很多明星公司都有相似的套路:

很多公司都是知名的VC孵化的,投资人看到新的趋势,于是和初创公司交流以了解什么是有效的技术,把几位大佬聚集在一起,用学术研究为其增色,然后联合大量资金进行融资。

通常,这些公司会成为头条新闻,毕竟从融资额、投资者的背景和大佬意见*,都为这些公司做了强有力的背书。

紧接着,这些公司与制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后吸引了养老基金的资金募集,并成为头条新闻。

但是,几年过去了,真正的药物还没有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业界意见*们也会发生内部矛盾,然后离开去追求新的行业热点或退休。

也就是说,和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一样,此前AI公司的估值提升和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无关,也和商业模式无关,而是有非常多投机性资本推动。

然而目前AI+药物发现正在面临三大阻碍:

1、AI 驱动发现的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所需的时间比最初预期的要长

2、人工智能研发的高投入,让很多AI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的窘境

3、最后,市场对短期回报的预期与药物发现的内在长期性质之间存在不一致。

当投资人们意识到AI制药公司短期内不会盈利后,都开始抛售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者直接转向了其他领域。

如果 AI 生物技术泡沫破灭,我们可能会看到大量 AI 公司要么破产,要么被规模更大、更成熟的公司收购。

这将特别影响那些严重依赖投机性融资而没有明确盈利途径的初创公司。

然而,正如互联网在互联网崩溃后并没有消失一样,人工智能可能会继续发展并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曾经的互联网崩盘,但互联网行业仍然在成长,反而成就了亚马逊、谷歌这样的世界级公司。

同样,AI 的淘汰可能会导致一个更可持续和更专注的行业,只有拥有可行、经过验证的技术的公司才能生存。

简单来说,市场估值的波动、公司合并、企业倒闭不应该被认为是AI技术的泡沫破裂。

相反,这种动荡可能代表着 AI开始思考如何集成到行业流程中,并且围绕这项技术开始更深入、更根本的转变。

3、写到最后

尽管 AI 公司目前面临挫折和潜在失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底层 AI 技术将继续推动和改变行业,包括生物技术。

例如,监管和大公司们正在推动AI技术的向前发展。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 (CDER)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委员会

作为CDER的人工智能技术监管决策的指导单位,该委员会职责包括监督AI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以及与监管决策相关的 AI 政策。

同样,大药企也在逐渐提升人工智能战略和能力,将AI纳入生物技术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近日,辉瑞和安进都不约而同任命了人工智能高管,辉瑞任命前英伟达高管Berta Rodriguez-Hervas担任首席人工智能和分析官;安进则聘请了耐克前总裁肖恩·布鲁奇(Sean Bruich)为人工智能和数据高级副总裁

新兴技术的常见轨迹是,其中一段时间的预期过高之后是修正阶段,从而带来更现实和可持续的增长。

在短期内,我们应该期待渐进式的进步,而不是革命性的突破。长期潜力仍然很大,但实现它可能需要比最初想象的更长的时间。

降低我们的期望会更明智。我们正处于“低谷”阶段。虽然这项技术前景广阔,但尚未完全成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智药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