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医美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以注射类产品为代表的“轻医美”项目,凭借其安全性、有效性和便捷性,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据德勤预测,2023年我国医美终端规模逾2300亿元,其中注射类规模占比约1/4,预计未来5年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0%~30%以上。
从经典的“水光针”到备受关注的“瘦脸针”、“童颜针”等等,这些明星单品受益于供给侧推动,背后的核心成分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共同塑造着中国医美市场的新格局。
01
“水光针”——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又名玻尿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分子,起到维持皮肤弹性和水分的作用,被认为是目前自然界中已知保湿性最 好的物质之一。
因其出色的保湿性、生物相容性和填充效果,透明质酸成为许多医美项目的核心成分,被广泛应用于注射填充、微针美容、术后修复等领域。
中国是全球透明质酸的主要生产地,产量占据8成以上,主要企业主要包括华熙生物、爱美客、安华生物、阜丰生物、昊海生科等。
2024年5月,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借助微生物来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将透明质酸的成本从原先几千元到数万元/公斤降到几百元/公斤,为进一步扩宽应用场景提供了更多可能。
02
“瘦脸针”——肉毒素
肉毒素是由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断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达到减少肌肉张力和使肌肉相对萎缩的效果。
肉毒毒素注射自从引入医疗美容领域以来,一直是最 受欢 迎的微创皮肤美容手段,用于改善面部各种动态皱纹,如额纹、眉间纹、鱼尾纹等;同时也可以注射到咬肌,达到瘦脸的效果。
目前,全球上市的肉毒素产品均为天然肉毒素,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重组肉毒素凭借其高纯度、低生物风险、低免疫风险、高生产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可破解天然A型肉毒素的限制,有望改变现有市场格局。
目前,重组肉毒素企业包括Ipsen、誉颜制药、君合盟、若弋生物、迪新宸科等。
03
“胶原针”——胶原蛋白
作为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30-40%),胶原蛋白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对维持皮肤和组织器官形态结构、修复损伤、延缓衰老至关重要。
作为具有支撑填充作用的生物材料,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还可通过补充皮肤流失的胶原,提升弹性、减少皱纹并促进伤口愈合。
早期,胶原蛋白主要通过动物源提取获得,存在产能受限、维持时间短、免疫原性等问题。
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来生产的重组胶原蛋白具有成分单一、无病毒感染、生产过程稳定、免疫原性低、加工性好、水溶性好等优点,备受业界重视。
目前,重组胶原蛋白原料企业包括锦波生物、巨子生物、创健医疗、江苏吴中、华熙生物等。
04
“童颜针”——聚左旋乳酸
聚左旋乳酸(PLLA)是一种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最早用于可吸收缝线和骨填充材料。
被注射到皮肤内后,聚左旋乳酸会在体内逐渐分解为左旋乳酸,从而刺激自身胶原蛋白再生,达到抗衰及紧致提升的效果,让肌肤变得更加饱满、光滑,减少皱纹。
作为聚乳酸(PLA)的一种特定形式,聚左旋乳酸(PLLA)完全由L-乳酸单体聚合而成,全球主要PLLA生产商包括Corbion、NatureWorks、丰原集团、海正生物、金丹科技。
05
“溶脂针”——去氧胆酸
去氧胆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次级胆汁酸。它是由肝脏分泌的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
因其独特的溶解脂肪特性,去氧胆酸在医美领域找到了重要应用,被广泛用于局部脂肪溶解,特别是非手术性地减少下巴(颏下)区域的脂肪,也就是俗称的“双下巴”。
6月10日,南京迈诺威医药自主研发的"去氧胆酸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 款获批的注射类溶脂药物。
此外,星魅生物、北京藏卫信康、科笛生物、北京诺博特、汇宇制药等企业也纷纷在溶脂针领域布局,相关产品已启动药物临床试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智药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