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春日消费新图景,全民钱包释放乘数效应

2025-03-25 10:06 · 互联网     

露营美学:社会转型期的集体情绪出口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生活节奏持续紧绷的当下,露营正成为当代人逃离水泥森林的精神解药。

2020年至今,疫情的持续影响重塑了大众生活方式,据《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露营则凭借低成本、易实现的特性腾空出世,成为缓解焦虑、重建人与自然连接的重要载体。

各地纷纷掀起露营热,周边游也成了周末散心*。深究露营热和户外活动的本质,其实是一场年轻人以压力释放为核心诉求的解放运动。据艾媒咨询2025年相关数据显示,78.87%的参与者将"压力释放"作为核心诉求,62.89%希望通过自然场景增进家庭关系,而Z世代群体中有高达43.6%将露营视为社交货币,会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分享露营美学获得圈层认同。这种从功能需求到价值需求的跃迁,推动露营从短期网红现象演变为长期消费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露营装备租赁订单年增长217%。

这场帐篷里的消费革命,带动制造业的同时,更催生出露营+文化,露营+体育等跨界新业态。当Z世代支开投影仪在星空下观影,当企业将团建搬到森林氧吧,露营已从简单的休闲方式演变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支点。

户外经济井喷式增长:从垂直赛道向全场景延伸

随着5G智慧露营地的普及和适老化产品的开发,户外经济正向着更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延伸,户外经济也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据《2024户外运动线上消费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规模突破3000亿元,参与人次达2亿,同比增长超40%。这一增长不仅得益于政策推动与消费升级,更反映出大众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从传统观光旅游向“运动+休闲+社交”的复合型体验升级,露营经济正在走向与户外经济协同发展的产业变革道路中,户外经济也正在全方位多场景延伸。

市场结构持续分化:陆地与山地运动以48.78%的消费人次占比领跑市场,骑行、垂钓等新兴项目增速显著。2024年上半年,骑行订单量同比激增102.3%,垂钓增长29.6%,而传统露营消费则出现23.6%的回落,显示户外经济正从单一品类向多元化场景延伸。值得注意的是,冰雪运动延续高热度,2023-2024雪季参与人次达2.64亿,滑雪装备市场占比超20%,成为冬季户外消费的核心驱动力。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和美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4户外运动线上消费发展报告》

“露营+”生态扩展:户外经济的协同发展模式

露营经济的火爆加速了户外产业的生态重构,形成“露营+”与其他业态深度融合的协同效应。

产业链纵向延伸:露营装备企业加速技术迭代,轻量化、智能化产品成为主流。露营地运营从单一住宿向“场景化体验”转型,金华山“小冰岛露营基地”将工业遗址与轻奢露营结合,衍生出非遗体验、农事活动等40余种新场景,复购率提升至35%。

横向跨界融合:户外经济纷纷与文旅、科技、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度联动。例如成都推出“低空赏花”航线后,2025年3月相关搜索量同比激增645%;浙江安吉将露营与竹林生态结合,打造“星空露营+竹文化研学”模式,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200%。新能源车企也瞄准露营场景,推出“露营模式”和外放电功能,进一步拓展消费场景。

供应链与消费趋势共振:户外装备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百元级平替产品(如蛋卷桌、露营灯)销量激增,而高端智能装备(如带AI监测的帐篷)市场份额年增20%。2024年,户外装备市场规模突破900亿元,预计2028年将超千亿元,其中滑雪装备、冲锋衣等细分品类增速*。

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户外经济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户外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同质化竞争,露营桌椅数量两年内增长4倍,价格战导致毛利率降至15%-20%;一次性装备废弃量年增30%也导致环保压力剧增。但困难面前也不是毫无对策。

随着露营黑科技的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AI监测、VR模拟在安全性和体验感方面立了大功,生物基材料、可降解餐具的渗透率预计今年就能大幅提高。

从“风口经济”到可持续发展

户外经济的崛起不仅是消费市场的一次结构性变革,更是社会对健康生活、自然回归的集体诉求。当露营、骑行、滑雪等运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带动的将不仅是万亿级市场,更是一场关于生活方式的深刻革命。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户外经济也有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全球消费市场提供可行的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沉浸式投稿举报意见
反馈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