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5年三易CEO,动画电影未达预期,梦工场母公司正计划放弃这个“东方梦工厂”

2012年2月,美国梦工场动画CEO卡森伯格宣布牵手中国公司在上海合资建立一家动画公司,其意义被视为“不亚于当年上海引进大众汽车”。
2017-03-17 13:30 · 微信公众号:数娱梦工厂  夏清逸   
   

  中方资本和美国梦工场动画的婚姻可能要走到尽头了。

  据美国媒体《名利场》报道,由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联手梦工场动画成立的合资企业东方梦工厂将遭遇巨变,梦工场动画的母公司康卡斯特正计划放弃所持有的东方梦工厂45%股份。如果该计划最终成型,中国和好莱坞联系最紧密的纽带之一将被斩断。

  数娱梦工厂记者今日向东方梦工厂和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进行求证,不过截至发稿,双方皆未对此事有回应。

  2012年2月,美国梦工场动画CEO卡森伯格宣布牵手中国公司在上海合资建立一家动画公司,其意义被视为“不亚于当年上海引进大众汽车”。这个合资案例曾被视为中国动画行业的新标杆——成为*家具备好莱坞标准的动画公司。人们寄希望于这场中国强大资本与美国*动画企业的联姻,能把好莱坞先进的流程与技术带到国内,同时也能成为中国动画产业的黄埔军校。

5年三易CEO,动画电影未达预期,梦工场母公司正计划放弃这个“东方梦工厂”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没有那么顺利。东方梦工厂成立之后,5年之内更换三任CEO,时有传出裁员消息,动画电影业务也未达预期。最终传出,连环球影业也想放弃这个项目了。

  一名从华人文化产业基金与美国梦工场洽谈阶段就参与的前东方梦工厂高管告诉数娱梦工厂:“项目一开始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刚开始时双方的意愿肯定是好的,但这个结果可以归结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现代文化碰撞难以擦出火花。动画电影本来风险就很大,再上升到百亿级别,各种问题更是会被放大。这不能说是中方还是美方的错,两个团队都很好。但文化磨合没大家想得那么容易,尤其做得还是文化产品。中国是控股方,美国文化更强势对创意的控制权很看重,当双方观念产生冲突,你说听谁的?”

  环球等不及了

  对卡森伯格来说,东方梦工厂是一个很好的筹码。环球影业一直觊觎中国市场,中美合拍片不仅能摆脱每年引进电影的配额限制,45%的股份所能享受到的分成也比外国片方从分账片里获得25%的比例高出十几个点。最终康卡斯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梦工场动画,比交易被披露前梦工场动画的股价溢价接近50%。

  然而,环球接手后才发现这是烫手山芋——从卡森伯格和黎瑞刚接触、达成意向、成立公司到被环球收购花了6、7年的时间来磨合。“现在卡森伯格功成身退了,环球却再也没有7年的时间和中方重新了解彼此了。”上述前高管表示。

  作为上市公司中的重要业务板块,环球影业需要更实在的业绩。可惜2016年,环球影业在全球斩获了33.14亿美元总票房,比2015年的68.9亿美元缩水了将近一半。这种情况下,环球影业实在无暇顾及一个问题重重又远在中国的东方梦工厂。

  在中美双方决定合作的时候,正是梦工场动画的*期。《怪物史瑞克》、《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驯龙高手》等一系列动画电影让梦工场动画名利双收,但东方梦工厂成立后,整个环境却发生了变化。

  梦工场动画不像迪士尼有成熟的产业链和变现渠道,更依赖一部电影的电影的成败。结果2014年到2015年,制作成本1.4亿,全球票房2.7亿的《天才眼镜狗》,以及制作成本1.4亿,全球票房3亿的《守护者联盟》都拖累了梦工场动画的业绩。

  此同时,东方梦工厂出品的*部中美合拍动画电影的《功夫熊猫3》终于上映,高达1.4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和近5.2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也不能说多么尽如人意。而且,据《名利场》报道,梦工场动画是*一家去中国的好莱坞公司,而且在中国的运营成本比在美国还高。

  中美团队无法磨合导致的成本浪费

  东方梦工厂的运营成本高背后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当年在组建团队时,东梦确实是一番雄心想成就事业,为此各项配置都是按照这个计划来的,什么都要配*的,也不惜血本招聘员工,所以运营成本本身就很高。”上述前高管表示。

  但更大的问题却是中美在合作中的文化与理念差异导致的流程不畅与成本浪费。卡森伯格曾对媒体表示,东方梦工厂的中国方面负责公司运营,而好莱坞方面则负责创意以及制作,两方会就各自的领域充分交流,是一种“充分包容”的模式。但在具体执行中其实问题重重。

  一名东方梦工厂的前项目负责人告诉数娱梦工厂:“文化差异是最核心的问题。当时中方出钱,美国出技术和品牌名字,想做联合开发。但美国人不相信中国人有创作能力,而中国又确实不争气,缺好的编剧和优质的技术人员。”

  最终东方梦工厂内部形成的机制是:一个项目所有的前期创意都在美国完成,通常要耗时两年,等*次看到这个项目已经是中后期了,最后冠上东方梦工厂的名号,享受合拍片的政策优惠。

  这种流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一群没有来过中国的美国主创团队,来做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内容,实在问题重重。“就像美国人做的中餐,然后拿到中国问我们好不好吃。”

  “当时我们坐下来讨论剧本,美国人讲了个故事,他们自己都笑得前仰后合,而中国员工完全没反应,那么方案肯定是要被推翻的,这样的情况实在太多了。”上述前高管也表示。

  开发两年的项目再被推翻重来,必然会导致很高的时间与资金成本的浪费,可是不重来,故事、角色设定等又不对中国市场的胃口,而这种问题存在于每一个项目里。

  上述前项目负责人表示:“东梦初期由美国老板拍板,他们年龄通常比较大,不太了解中国年轻人喜欢什么,所以我们每天要找大量资料告诉他们,现在中国流行什么。这些工作很繁琐,美国领导也经常领会不了。我们也尝试过和年轻文化合作,最终没有通过,都是很可惜的事情。”

  东方梦工厂正在经历变革阵痛

  这个案例也给中国动画市场敲响了警钟。人们曾寄希望于这家结合了中国强大的资本与美国*动画企业的联姻,能把好莱坞先进的流程与技术带到国内,同时也能成为中国动画产业的“黄埔军校”,毕竟这个行业太缺优质人才了。

  但最终这个合作模式没有走通。早期的高层意识到了无法靠公司力量解决磨合的难题,跳槽或自主创业,普通员工则伴随着东方梦工厂磨合中的阵痛沉浮。数娱梦工厂此前曾报道过东方梦工厂五年更换三任CEO,其实正是东梦在试图扭转局面。

  新官上任伴随着运营思路的改变。一名接近东方梦工厂的业内人士告诉数娱梦工厂:“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东方梦工厂的员工开始出来疯狂找工作了。环球收购美国梦工场动画后,认为东方梦工厂当时的很多团队不行,因为这些团队之前大多是在做代加工的,技术跟不上,工资还开得比行业平均水平都高,自然要裁员。”

  其实去年年中,就有员工对外透露东方梦工厂裁撤了一支*团队。裁员还有一个原因,因为美国梦工场被环球影业收购后,有一段交接期,期间无暇顾及东方梦工厂这边的情况。按照上文所述的中美合作模式,加上东梦这里就有团队没事情做了,首当其冲就是那些为美国做大外包代工的团队。

  据外媒报道,东方梦工厂曾有近300名员工,而现在还不到100人。不过,东方梦工厂并不是要就此紧缩业务。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高层换人,底层换血,那些高级动画师、导演当然也坐不住了,他们并不是东梦想裁员的对象,可是人心思变,一些骨干力量自然也就走了。可以说东梦团队正在经历一个全面换血的过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数娱梦工厂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