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结构转型与释放经济新活力:双创是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转型的重大引擎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表示:我们要用好三大引擎,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有三大引擎:第一,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们产业的升级。第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三,“一带一路”。
2016-12-10 15:11 · 投资界综合     
   

结构转型与释放经济新活力:双创是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转型的重大引擎

  魏加宁:中国经济形势喜忧参半,唯有改革可以攻坚克难

  大家好。我想讲的是:中国经济形势喜忧参半,唯有改革可以攻坚克难。

  一、当前中国经济:喜忧参半

  (一)中国经济之“忧”。

  首先看需求侧,一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面对的是世界经济不景气,再加上特朗普当选带来的不确定性,出口形势难以改观。二是政府主导型消费遇到了“八项规定”,八项规定出来以后,政府消费明显趋缓,三公经费大大减少。“八项规定”肯定是一个很好的规定,但是政府消费受到了抑制也是客观事实。而民间消费今年以来似乎也出现了一些不大好的迹象,比如化妆品行业,根据调研,这些年一直是逆势上行的,但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一些企业的销售开始出现大幅度下滑。其他一些消费品也有不景气的迹象,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是政府主导型投资遇到了负债率太高的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负债率过高。而民间投资的增速一直在放缓,2014年的时候,民间投资还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个百分点;到了2015年的时候就基本持平了;到今年1至2月份,民间投资反过来变成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个百分点。

  再看供给侧。首先看劳动。目前的就业形势*复杂,一边是东北、西北地区大量的国企职工下降或者待下岗,东北每年流失多少人口,有不同的说法,但有一个事实是,现在来海南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东北的——如果东北地区有很好的就业机会,他们为什么要跑到海南来?!但是另一边,广东、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在拼命地开发机器人,提出的口号是“用机器换人”,——这就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的复杂。

  其次看技术。能够引进的成熟技术都已经引进的差不多了,现在需要技术创新,然而我们的创新能力又明显不足。

  最后看资本。与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相比,资本的问题就更麻烦了,资本的配置效率在明显下降,一是大量的资本在外逃,二是留在国内的资本被大量配置到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三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资本流向了房地产,促成了房地产泡沫。

  (二)中国经济之“喜”

  中国经济也不光都是坏消息,也有很多好的消息。

  还是先看需求侧。要注意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需求:一类是传统需求,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空间的。比如说我们的城市,一下雨就淹,一刮风电线杆子就倒。而现在珠海做的就很漂亮,把各种通讯、电缆、煤气管道等统统埋到地下,搞地下管廊。那么搞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钢铁,需要水泥呀!再比如一些大型的建设项目,如海底隧道,比如琼州海峡的海底隧道,比如烟台——大连的海底隧道,这些项目都是早晚要上的,为什么不趁着现在钢铁、水泥产能过剩的时候赶紧把它们建起来?!为什么非要等到产能去完之后再去建设?!那样的话,不是还得要重新恢复产能吗?!

  再一类是新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个大的周期,每个周期都解决了不同的需求问题。80年代*个周期主要解决的是吃和穿的问题。90年代的第二个周期主要解决的是用的问题,家用电器。本世纪头10年第三个周期,主要解决的是住和行的问题。到了今天,我们面对的新的需求是什么?——教育、医疗、养老以及环保等等。这些新的需求非常旺盛。

  比如说教育需求。现在哪个家长不为自己的孩子上学发愁?!从上幼儿园就开始发愁,一直到大学,甚至还有许多人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8月底我去加拿大访问,一飞机左的几乎全都是中国的留学生。早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到珠海去调研时,就曾经跟珠海市的领导讨论这个事情,我就建议他们能不能把国外的名牌大学请到中国来办分校?!这样做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消费能够留在中国。现在学生都到了国外去了,消费也到了国外。

  再比如医疗需求。为什么现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疗的供需状况严重失衡。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老龄化,随着医保的改善,人们的医疗需求在快速膨胀;但是供给呢?——政府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办医院,又不允许民间资本进来,也不允许外资进来,就让医院自己去挣钱,医患关系能不紧张吗?!

  再比如养老需求。《北京晚报》曾经登过一篇文章说,在北京要想上官方的养老院要等100年!要等100年我们还用去养老院吗?!

  再看供给侧的“喜”。首先,产权保护的提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这个事情的第三方评估是我们做的,提了很多意见,都接受了,所以我非常振奋。而且我没想到的是,这次居然是以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的形式发布的,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最近大家也看到了,冤假错案在平反,将来在经济领域的冤假错案会不会也要平反?至少要重新审理吧?!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做到产权保护。

  其次,土地流转,最近也有了放松的信号。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习总书记最近提出了“四个有利于”的新标准,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这就是: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信号。“四个有利于”至少在指导思想上更前进了一步。

  三、当前宏观政策:松紧两难

  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我认为是松紧两难。首先,货币政策现在很难办,如果升息,经济已经在下行,企业承受不了;如果降息,资本已经在外流,就会加速。

  其次,财政政策也是两难局面。消极的财政政策不行,经济下行,货币政策空间越来越窄的形势下,大家都在期待着财政政策能够有所作为;但是,如果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的可持续性又会面临问题:随着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支出在快速增长,尤其是民生的支出在快速增长,而民生支出*的特点就是刚性特征——只能上不能下。

  四、唯有改革,可以避险,可以攻坚克难

  综上所述,所以说,当前形势之下,唯有改革可以避险,唯有改革可以攻坚克难。

  首先是需求侧。面对新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方能让人民群众满意。过去办教育、办医疗、办养老都是政府垄断,政府是补供方。比如要想让孩子上学,政府就得盖学校,否则孩子就上不了学。能不能换一个思路,把主要补供方变成主要补需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可以做到公平,每个学生一个教育券。第二是消费者可以拥有选择权。消费者拿到教育票以后,既可以让孩子就近上一所公立学校,也可以自己加一点钱,或者是买个教育保险,送孩子上远一点儿的国际学校,双语学校。这样做*的好处是,政府补了需方,那么供方可以放开了,采用PPP的形式,民间资本、社会资本都可以进来了。这样就可以达到快速提高供给量的目的。而且引入竞争以后,就可以提高效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也就是说,政府必须提供公共服务,但又不能垄断公共服务。

  其次是供给侧。供给侧改革需要做的事情有:*,产权保护要进一步法治化,必要的时候修法、修宪。第二,要理顺价格的形成机制,政府不能与市场较劲。第三,国企改革最重要的是增加透明度,引入社会监督。第四,民企发展方面要把更多的金融资源直接配置给高效率的民营企业。第五,放松管制,有些权力不是要下放到地方政府,而是要直接放给市场。第六,降税减负。第七,要想技术创新,首先制度创新,要想制度创新,首先理论创新。我认为,这一轮的思想解放很可能是围绕着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来展开的。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改革,中国经济恐怕连“L”型都没有,恐怕就会面对危机。但是,如果真的能够加快改革,加快供给侧改革,把教育、医疗、养老、环保这些领域的潜能释放出来,那么中国经济就一定会止跌回升,就一定会实现中高速,迈上中高端。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