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阿里巴巴的马褂:为利益找借口把VIE拖下水

当马云和阿里巴巴大声质疑VIE的时候,会有人骂,但也有人拍手称快,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利益,或者提供干预的最佳借口。
2011-09-29 15:35 · 网易科技  郭建龙   
   

  马云微博最新言论:“一面呼喊政策透明,一面哭守着潜规则。从未搞清楚VIE倒底是啥,但假如VIE那么好,为何不能让它光明正大合法化?!假如它不够好,为何不能完善它?!中国的创新,互联网和资本市场会因完善VIE而毁?!荣幸支付宝事件败了你们的德,我们保证会继续败!创新是精神,更是行动。改变才刚刚开始in”

  前段时间由于忙碌,暂停了一段时间专栏。此次回来,首先发现的却是马云正气凛然的言论,他俨然成了革掉VIE命的先行者,继续充当着英雄的形象。

  已经有很多人说过阿里巴巴也是VIE的受益者(阿里巴巴.com就是典型的VIE结构),所以我不想聚焦在这儿,我也不想把目光聚集在一个人身上,而是围绕着阿里巴巴集团讨论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公司的行事风格越来越脱离了常人的逻辑,总是习惯性为自己的每一次食言寻找一个借口,这个借口是如此脱离逻辑的常识,以至于完全可以当做是“鸵鸟政策”的一种表现。

  这次对VIE的供给也不例外,阿里巴巴只不过是为了掩盖对于支付宝的控制权,用得着这么大动干戈把所有的人都拉下水吗?既然是私欲,又何必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的以为大家看不出来吗?

  然而,不幸的是,还真有人相信阿里巴巴的逻辑。这就像有一个人突然光着身子跑到大街上说自己穿着漂亮的马褂,当他有一批追随者的时候,这些追随者也会跟着说马褂漂亮,这个声音不停地放大,再放大,突然有一天,当权者发现原来有这样一个马褂可以利用,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推广,结果他的裸体就真的成了马褂了。

  这里我把阿里巴巴的马褂(当然马褂有大有小,有的影响到了监管层,有的只影响到市场本身)罗列了一下,供大家看看,这个国王是怎么一件件脱衣服的,以及这个公司身上除了钱和无比高尚的道德,还剩了啥?

  1,阿里巴巴.com之乱

  作为企业,的确经常会出现行动上前后矛盾之处,比如前两年制定的决策,到了这两年又转向了,这很正常。

  比较典型的是联想曾经把手机部卖掉了,后来又把这块业务再买回来,付了两倍的价格。虽然人们嘲笑联想吃饱了瞎折腾,但毕竟这是可以理解的,说明联想前几年不看好手机业务,但经过了两年的发展,发现手机业务有成为新蓝海的可能,决定纠正自己以前的错误。

  然而我们看阿里巴巴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有无数类似的转向,只是每一次转向时,它都会发起一次不相干的运动,而且这次运动的声势总是非常浩大,以至于人们都去看这个漂亮的马褂,也就忘了它真正的问题所在了。

  比如,今年年初的诚信门闹剧就是如此。

  最近阿里巴巴.com的二季度财报出来,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它的用户数真的是增长乏力,其主要付费群体“中国供应商”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与此同时,它的业务模式也值得质疑。毕竟,一个网站要发展,必须有足够的上下游,比如新浪、百度主要是靠下游用户,而淘宝既靠下游的买家,也靠上游的卖家,两个群体都足够庞大。但是阿里巴巴.com的上下游都不大,不管是国外买家还是国内卖家,与终端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可比的。所以,阿里巴巴.com能做的,就是抓住10万左右的冤大头每年剥几万块钱下来,群体数量不会再多多少了。

  其实这个瓶颈在2011年初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了,人们都知道这个网站不可能再按原来模式发展下去。要继续发展,只有对现有用户剥第二层皮,也就是逼着他们多付费,比如原来只收年费,现在再加收广告费、竞价排名费等等。

  然而,如果明着做,卖家显然会有怨言。那么怎么办呢?

  这时候,人们突然发现,阿里巴巴.com换上了新的马褂,时间点正好吻合。这就有了阿里巴巴的诚信门事件。

  在诚信门的前台表演背后,人们的注意力被带离了几个隐藏的事实,一是付费用户数出现拐点,二是阿里巴巴.com谋求剥第二层皮。

  这些隐藏事实在当时还看不清楚,到现在已经非常清晰:拐点如期而至,而阿里巴巴剥第二层皮也取得了进展,增值收入已经占了四分之一。

  另外,不光剥第二层皮,就连*层皮的阿里巴巴年费也涨了,甚至连涨价都可以装入到讲信用的马褂里,说提高了收费,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诚信。这样的逻辑竟然也有人相信。一个城管告诉一个小贩,给我1000块钱,我就让你开店,因为给了我1000块你就有诚信了。你认为城管的话可信吗?小贩一定会更加偷工减料,想把从城管身上损失的钱从顾客身上补回来。

  当然商家的反对意见被强大的反欺诈攻势压下去了,没有人能够听到,现在人们谈论的都是阿里巴巴.com成功地遏制了欺诈,维护了诚信王朝,却很少谈它怎么从现有的基数上获得更多收入的。

  阿里巴巴胜利了。

  2,淘宝食言记

  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政策变化最复杂的网站,也许是需要马褂最多的网站。

  最初淘宝是靠免费打败了易趣,后来为了摆脱自己的承诺,一次次变化,令人晕头转向。从淘宝的变局中也最能够感受到这个企业的行事风格:一旦需要转向,立即换一套光明的马褂吸引人的目光;创始人的号召力可以圈进去无数的人,而这些人又被他们通过马褂轻轻巧巧摆脱掉,甚至还要继续顶礼膜拜。

  最初,作为行业的后来者,淘宝必须依靠免费才能从易趣的地盘上冲出来,这一点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在和易趣最初的较量中,淘宝宣布免费,拉来了众多的卖家。另外,这个时候,为了吸引卖家,游戏规则也是没有的,随便大家作弊,只要开心就行,这很能把卖家们绑定在自己的平台上。

  然而,一旦自己成了老大,收费问题接踵而至,这时候,如何为收费寻找马褂,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需要说一句,互联网平台为自己找盈利模式是天经地义的,也会得到用户的理解,比如视频网站最初很少有广告,一是因为没有人投,二是为了圈用户,暂时不把精力放在拉广告上。但现在,打开优酷和土豆一个一分钟的小视频,也必须首先看20秒左右的广告。但人们虽然抱怨,却并没有闹大乱子,为什么?因为不管是古永锵还是王微在最初并没有摆出道德范儿,他们承认网站最终是要赚钱,免费只是暂时的,网站就是要在自己赚钱和给用户提供便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那么淘宝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

  因为它的道德范儿太浓了。当它把免费当做一件马褂,上升到宗教高度的时候,就很难一下子脱下来。

  那么淘宝又怎么摆脱这个困局呢?

  开始的尝试是失败的。它想偷偷干,结果推出了竞价排名(招财进宝)。然而由于大部分卖家是冲着免费来的,非常在意你收不收费。只要你一收费,卖家马上造反。*次推竞价排名失败了。

  但是,奇迹又发生了,淘宝开始穿马褂,祭起了整风大旗。由于外界质疑淘宝的欺诈行为,淘宝立即响应开始大幅度整顿欺诈。

  平心而论,淘宝的确有少量欺诈行为,但没有严重到那种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及各网店商业信誉的形成,这个问题会慢慢消失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