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从刷电线杆到纽交所 学而思经历上市成人礼

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在纽交所上市。上市前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白云峰和他的伙伴们说了一句话:“我曾经历的每一点痛苦,你们都会经历一遍。”
2011-12-07 09:43 · 创业家     
   

    2010年10月21日,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在纽交所上市。上市前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白云峰和他的伙伴们说了一句话:“我曾经历的每一点痛苦,你们都会经历一遍。”

  新东方是国内*家上市的教育机构,俞敏洪自然也就是他们的大哥。上市那年,俞敏洪已经43岁了。站在俞敏洪当年站过的地方,敲响上市钟声的时候,这家公司的四位创始人还没一个超过30岁。他们和俞敏洪有一样的教育背景,都从北大毕业。他们和俞敏洪有一样的融资背景,都接受了老虎基金的投资。他们和俞敏洪有一样的创业路径,都从刷电线杆子广告开始,站到了纽约的红绿牌前。这是新一代的创业者,他们不服软,也绝不会轻易认输。“不要用四五十岁企业家的眼光来看我们,每一代人都不一样。”

  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老练。上市之后仅仅3个月,学而思的四人创始团队出现重大变动,集团总裁曹允东宣布离职,并减持股票。消息传出当天,学而思股价暴跌14.4%。

  一年过去了,白云峰并未详细解释这次人事地震。但他承认,对于这个80后的创始团队来说,上市的确是个成人礼。“其实有时候,成长的滋味并不是很好,但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不打算上市

  一开始,我们不打算在去年上市。上市是必然的,但我们想再过一两年,等到自己更加强大的时候再上。

  我们也在关注外部的形势。去年“十一”前后,奥巴马在国会作了一次非常重要的电视演讲,强调美国教育要向中国的基础教育学习。另外,他还有一次州立大学演讲,强调对于教育的投入,还提出了一个“双十计划”,未来十年要培养十万名数学和技术科学的老师。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资本高度关注教育行业,导致一批中国的教育企业在那个时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如果不是这个阶段性背景,我认为有些企业其实不具备上市资格。

  上市这个杠杆难道真能撬动这个行业公司之间的实力对比?我不这么认为,但大家的确在角力。竞争对手的变化,无形之中也给我们带来压力。考虑到未来品牌知名度的问题,考虑到对核心人才的吸引,考虑到未来经济周期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有足够的资金过冬……我们决定慎重考虑上市的事。

  七八月份,我们在内部开了一个反思决策会。我们四个创始人,再加上两个投资人,没有太多争论,只是反思利和弊。上市有利有弊,弊就在于,上市之后,会不会因为资本市场的期望,改变原定前进的步伐?我们要不要在企业经营健康和企业增长速度方面作一个权衡与妥协?

  两个投资人最后参与进来。他们的意思是,不管上不上,你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实,*轮和第二轮融资的时候,主动来找我们的机构比较多,像高盛、摩根、瑞银,都来找过我们。后来选择老虎,也是因为新东方是老虎投的,老虎在教育方面有比较好的品牌和知名度。老虎作了很多让步:我们不承诺上市,他们同意了;我们不做业绩对赌,他们也同意了。这对于一个大的机构投资者来说,不太容易。

  然而,无形的压力还是有的。投资人不考虑是否退出、不要求一定上市、不要求一定要增长……这些没有写在条款里,但你内心总得对投资者有一个交代,你不可能享受其中的快乐,但却不承担其中的痛苦。

  最终,我们决定顺其自然。在递交材料的时候,我们没说一定上,只觉得像中考,经受一些考验。我们四个人有分工。允东负责资本和对外联络,所以他提前一个月去了美国,在不同的城市跟投资者交流。这个时候,我们内部还在埋头做事情。去年刚过完国庆,说是通过了,要去过会。我们很意外,也很焦虑,这才匆匆忙忙收拾行李去美国。

  那时候,我正在中欧上EMBA,但赴美国上市的时间正好跟“360领导力”五天的课程重叠了。我从没逃过一节课,当时就犹豫,是去美国参加这样一个所谓的成人礼,还是留在国内上中欧的课程?我在自己家的书房里面考虑了很长时间,来回踱步一个多小时。后来,我很艰难地拿起电话,打给我们班主任。我说,周老师,我10月份的课程可能上不了了。我们的班主任就很惊讶,说你为什么上不了呢?

  我当时安静了大概有10到20秒。我其实可以跟他说上市这个事情,但我没有说出口,我当时内心很矛盾。后来我说,我努力一下看能不能改行程。IPO上市的行程肯定不能改,但我认为不一定要去,有一个代表去就行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