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专访随视传媒CEO薛雯漪:大数据时代的流量进化论

“我们希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去体会消费者的行为,然后在这基础上进行端到端的优化。”薛雯漪笑着说,“我们最喜欢说的就是跨媒体、端到端、基于数据的数字营销优化,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
2013-07-04 09:53 · 投资界  宁咏微   
   

  由于曾经拿过华谊兄弟及浙报集团的投资,即将在新三板上市的数据营销优化平台随视传媒颇受关注。

  但是,通过梳理随视传媒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其之所以能在精准营销领域走的深远,与其独特的判断密不可分。

  从平台到数据

  作为数据营销公司,随视并不会花大力气去买流量买数据,而是通过跟大流量平台合作,做好自己的服务。因为在随视传媒CEO薛雯漪的眼里,有些事,没有流量做不来,但只有流量也做不来。

  2006年,随视传媒成立,随视获得百度英特尔投资,并选择百度作为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虽然当时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互联网门户已经兴起,但随视发现,互联网广告市场却并未饱和,一些内容页面和频道页面还有很大的剩余价值。随视最早想做的,就是如何基于中国互联网海量的剩余流量去给企业换来更好的推广营销方式。

  因此,随视选择了跟对流量的集合和掌控能力较强的百度合作,推出基于百度联盟万家网站的中国第一个精准展示广告产品百度TV。“我们发现只有基于海量的流量平台,才有机会做所谓的精准营销的优化。这个平台不一定是要自己有很大的流量,有可能是它拥有能集聚很大流量的能力。”薛雯漪指出,在掌握了海量的流量以后,精准营销的重点就在于做好分类,然后进行再售卖,这样才能够获取中间的差价。

  跟百度TV合作了四年以后,随视逐渐积累了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数据在营销中的应用能力。

  2011年,随视成为新浪微博最早的一批商业化合作伙伴,开发商业应用,如微博帐户分析工具,社交广告投放分析工具,社群聆听工具等。随视希望能够基于微博这个庞大的社交平台,把企业账号的粉丝做精细化分解,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最好的精细化营销产品。

  然而,随视的这次微薄之旅并没有像之前一样一帆风顺。由于新浪微博一直缺乏一个长效、标准的广告机制,虽然坐拥上亿用户,但商业化进程缓慢,很难通过对新浪微博用户行为的分析去做精准化营销。与微博的合作也让随视发现,拥有海量流量与用户并不是把营销做好的唯一条件。

  因此,在2012年底,随视传媒把针对新浪微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团队全部转移到了开放性更强的微信上,也开始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之旅。

  与微博的媒体属性不同,微信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强关系链,强调的是交流机制的建立与维护,并且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对于强行推送消息给予了限制。这与薛雯漪的观点不谋而合。薛雯漪指出,微信一直非常强调让企业把服务搬到微信上面,这给企业基于微信这个平台做好精细化营销提供了良好的路径。

  “我们一直在寻找,在互联网的2.0时代,如何能在让用户不反感的情况下,给用户推送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在薛雯漪看来,手机屏幕是非常私密的载体,传统的硬广与强行推送的方式并不适用于移动互联网。而微信所建立的交互机制与开放态度让薛雯漪看到了希望。

  “我们希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去体会消费者的行为,然后在这基础上进行端到端的优化。”薛雯漪笑着说,“我们最喜欢说的就是跨媒体、端到端、基于数据的数字营销优化,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

  薛雯漪进一步指出,媒体介质的精分优化,能带来的营销效果只能提高20%-30%,最重要的优化是了解消费者心理,从商品开始,广告物料、文案、媒介、着陆页都要进行优化。“消费者进入你的页面,等于是进入了你的家,你要做的就是怎么让人家感觉到宾至如归不想走。营销优化最大的诀窍就在于对商品的优化。”

  目前,随视也与奇虎360和人人等平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旗下主要业务划分为精准+,社交+二大产品线。随视希望能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做出更好的营销方案。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宁咏微,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307/2013070435091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