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聘网创始人戴科彬坐在记者面前滔滔不绝的说道,谈话间不时夹带着丰富的手势。1981年出生的戴,2003年毕业于名校中山大学的他按部就班进了外企宝洁公司。从市场部基层员工到品牌经理,戴科彬用了不到5年,不过顺风顺水的他却于2008年初选择了辞职,因为遇到了职业瓶颈。
“职业经理人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和瓶颈,这在外企尤其明显,你会知道你的上级是什么样, 3-5年后你又会是什么样,而且外企对人的专业性要求还是比较大的,你最后就成为了一个螺丝钉,所以我就考虑外面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辞职后,戴科彬去了前程无忧、中华英才和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上去找工作,但他却碰了钉子,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他在传统的招聘网站上找不到需要的信息。并且在传统的招聘模式中企业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外企职业经理很难拉低自己的心态。
在这个过程中,戴科彬就发现中国缺少一个针对职业经理人的高端招聘平台。彼时,戴的好友、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就建议其做一个这样的网站,而姚后来也成为他的天使投资人。
2008年3月,戴就从广州来到北京这个互联网比较集中、创新意识比较*的地方来打拼。起初,他做了一个猎头网,尝试了很多的模式,比如说悬赏、招聘和网络招聘,但都没行得通。戴因此开始做了线下猎头的模式——受企业企业委托找人,完成任务后获取佣金。而这种经验也对其后来的创业方向也大有裨益,“它使我对企业老板、HR以及求职者的心态、想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而经过两年的试错,2011年6月,戴科彬的主打年薪十万元以上中高层收入人群的求职网站猎聘网上线。以下为戴科彬口述。
出场
猎聘网是利用社交的元素来做职场的求职,LinkedIn(全球*的职业社交网站)也是这样的,你看为什么大家会觉得LinkedIn价值很大,就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的招聘网站。LinkedIn更注重维护你的企业人脉,但我们更加注重中国本土化的职业平台,我不会给自己套上LinkedIn的模板。LinkedIn和猎聘的核心都定位在职场中的成功人士。然而LinkedIn是通过人脉的关系,猎聘则是通过给你机会的方式,不过两者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让职业经理人保持对自己职业经历的更新,去跟外面有一个更好的接触。
强关系不需要互联网,它是在手机通讯录中,反而是弱关系需要通过互联网快速得到一些信息。不过弱关系却给人创造了80%的价值,而强关系只带来20%,你回想一下以前做的事情,都是跟弱关系相关。所以,在做猎聘网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一点:它有社交,但是一定是弱关系的社交。比如,在传统的招聘网站上你是找不到任何社交的概念,但是在猎聘网上你看到这个职位跟自己还很匹配,于是我就找这个职位背后负责人是谁,我可以跟他联系。这样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不是人与物之间,这是我觉得猎聘网最核心的。
在其他普通招聘网站,人与实体职位这种冷冰冰的关系是他们很大的弊端,但是他们很难改变这一点,因为这是他们利益来源。而猎聘网在一开始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所以没有遇到这个问题。这也就给职业经理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你在寻找新的工作和机会的时候,直接跟猎头、HR进行沟通,而不是应聘这种模式。所以,猎聘网完全是基于职业经理人的习惯和在职业发展中所需要的功能来设计的产品。
猎聘网目前用户主要分为企业、猎头和个人三方。其中企业方面是当前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企业有招聘的需求,根据企业所需要的服务等级、时间、服务内容等收取不同的费用。个人的增值服务也是我们的一个收入来源,比如提供秘书台的转接,推荐相应的猎头顾问,筛选职位推荐等。而猎头是不收费的。
目前猎聘网600多名员工,注册用户一千万,活跃用户七百万左右,平均每天有两万的新增注册用户。我们在控制当中盈利,如果砍掉我们正在发展那部分,那猎聘网就是一个盈利的公司。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轮融资,这两轮都是经纬投资的,现在正在准备第三轮,这一轮的融资规模比较大。
思考
传统招聘网站对低端的求职者来说像洗手间一样,是着急找工作的一群人,他们没有什么忠诚度,找完工作就走了。这也导致网站不活跃,进一步导致广告效果就不大。所以你需要花更多的钱去营销,把他们再调过来活跃,而这会产生高昂的成本。而LinkedIn的做法就很聪明,它没有说花钱去营销,而是让你的熟人把你拉回来,用户把用户调回来。
从2008年研究LinkedIn开始,我就觉得这个东西一定有前途,事实也是这样,2008年它在金融危机时增长很快,2011年它就完成上市。而这也坚定了我在中国做一个职场类型的网站的信念,所以我们要坚持做这个事情,问题是在中国如何做?
我觉得中国职场人功利性还是比较强,他们会以达成一个目的来促成一个行为的。在中国,社交不是一个商业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所以你要去做社交,比如我今天我想认识一个人,这个时候我会想到社交,我会问朋友有没有谁能联系到这个人。但是中国人很有意思,他不会之前积累社交,而是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想到朋友。
外国人的文化是keep in touch(保持连着),但中国是“有事和我联系”,朋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朋友是在麻烦中建立起来的,我有事才找你,这样变成了朋友。所以,你做一个stay in touch(保持连着)的社交网络在中国很不靠谱。此外,我做职场一定会找出一个区分点——给用户创造价值。于是,我就想到了职业经理人以找工作为诉求点的社交。
烦恼
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爆发性增长的企业不是“黄赌毒”,就是游戏。相比来说,我们的领域不会爆发增长,因为职场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而我想要的是一份事业,这是我理想。我们会保持专业的形象,会很成熟,因为我们就是一群职业人。
我们的用户数和智联等相比起来还是比较小的,这个我很坦白,因为我们的企业时间短。我们一开始是做个人和猎头互动的,2011年初引入了企业端,但是智联等他们已经做了十几年,所以没法相提并论。在中国,能用得起我们产品的企业数量肯定没有智联等网站的多,因为我们的产品比他们贵,而且贵的不是一个数量级。我们平均一个客户的付费比他们高的多,用户创造的价值比他们大好多。
在创业的第二年,我看了一篇关于十大不被风投看好的行业的文章,其中一个行业就是招聘。当时我想,原来我做一个不被风险投资看好的行业。2008年和2009年确实不是招聘行业的发展时机,资本都冻结起来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因为我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身边很多职业经理人,这个群体太大了,很多人到一定阶段都有职业困惑,所以中国必然会出现这样的平台去帮助职业经理人解决这种困惑,我不做这种事情谁来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i黑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