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式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自救之路,还有戏吗?

手机的屏幕注定了信息承载量的不足。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传统媒体似乎加强的互动,但实际上除了个别特色栏目,网络用户的吸引力并没有被顺利导流到传统媒体,光靠卖萌等互动是不够的,对于传统媒体的互联网运营,无疑杯水车薪。
2014-01-23 10:35 · 投资界  王新宇   
   

  互联网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与营销?

  这些媒体,应该深刻的加深对互联网的理解。互联网是怎么样的?分别从内容建设和营销体系的转型说起:

  内容

  1. 原创内容仍然具有价值

  比如说视频网站不断的高额收购版权,或者自制节目。垂直网站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服务。

  2.用户由发行量转变为访问量(流量)

  传播介质的转变,可能报纸变为了手机屏幕,电视栏目变成了简短的网络视频,这些都是流量,发行量变为了实际的流量,流量就是数据。

  3.用户访问自主性

  用户从主动订阅转变为主动搜索更加精准的自我需求的信息

  4.本地内容与全国内容接轨与竞争

  区域媒体更容易对本地的新闻进行深度加工,在内容方面有专业化的保证以及权威性,容易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5.用户创造的内容(UGC)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web2.0时代最核心的理念就是网友就是内容的提供者,传统媒体的人现在越来越热衷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渠道,去搜索新闻线索,深度报道。由原来的电话爆料、有偿线索员的方式,获得了更广阔的内容信息来源。

  让自己媒体的用户通过新媒体平台,转变为内容的创造者,这在转变过程中尤为重要。

  6.内容既要快又要深

  快速、全面、准确、客观,这是新浪的新闻理念,简单的8字方针,奠定了三大门户网站,新浪保持至今的媒体属性。新媒体转型下,快速和深度的内容要加强和坚持,好的内容才会有优质的用户和流量。

  7.内容展现形式多样化,与渠道必须相符

  在转型中,由于工作习惯的问题,很多传统媒体人的八股文作风,在互联网一定是行不通的。在新媒体领域,我们拥有很多推广渠道,线上线下结合,但要符合每个渠道的属性。微博微信可以卖萌,新闻必须严谨,而网络语言又可以活泼,正式的内容可能简短,但网络的追踪又是深度体现。

  8.渠道综合化、多样化、相互整合

  犹如文中开头所说,不要过度的相信某一个平台的影响力,应该把这些通路渠道综合化、多样化、相互整合利用,产生所谓“矩阵”效应。

  9.定位趋向于个性化、精准化

  传统媒体的用户群体流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户习惯的改变,争取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就要对各个年龄层次、性别等因素进行深度的考量,这样的定位也会更加精准。

  10.模式趋向精细化、深度化,主动服务

  相比很多民营互联网公司,尤其垂直行业,针对平台的产品、服务的细节令人发指,哪怕是给用户产品拍一张照片,如何选取角度,拍几张,图片上传限制大小、是否加边框、如何写说明这样的细节,都会出现在操作手册中,并且有严格的监督流程。

  针对行业的细分,深度的介入行业,主动提供超出客户的服务,也是转型中转变思想的重要一环。

  营销:

  1.以网络整合渠道为载体的媒体综合服务

  整合营销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词汇,但实际营销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整合自身优势资源,乃至跨界资源为载体,利用媒体属性形成对客户给予自身新媒体平台的综合服务,是营销的重点。

  2.服务方式增加

  互联网新媒体的产品设计非常重要,除了硬广以为,针对客户服务的内容变化,要形成有系列的产品内容规范,并且坚持执行。

  3.单纯媒体向电子化、可度量平台发展

  要逐步习惯原来媒体的办公习惯,单纯的一个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下要形成转变,根子上体现电子化,并且建立自己新的考核机制和发展方向。优秀的体制环境,还是能寻找到包括内容、技术在内的优秀人才的。

  4.营销管理方式

  传统的体制下的管理方式要调整为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在营销方面灵活多变。

  5.内容、销售一体的服务体系

  形成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内容、销售一体的服务体系,不想做销冠的记者不是好策划,这句话不是笑谈,往往读懂客户的真正需求,不仅仅是会做广告排期,真正的利用自身平台帮客户达成营销目标的服务体系,对营销目标的达成,作用最大。

  6.多样化,范围变大

  更多的变换和扩充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范围和领域,形成基于线上、线下的联动,提升传播效果和客户的营销结果。

  新媒体的转型,如何破解触网必败的怪圈,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互联网环境下,合理的投资回报是建立在团队对于互联网模式的深刻理解之上,最终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介质的转变,更是思想的转变。慎重、认真对待互联网,利用好它,会给传统媒体未来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传统媒体不会死,只是在做俯卧撑……

  本文作者系宁哲网络合伙人王新宇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王新宇,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401/2014012335983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