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正在疯狂加码理工科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具有创新精神的理工类人才,依然是国家最紧缺的人才需求,牢牢地站在风口之上。
2024-05-17 13:24 · 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  芦志豪 黄狮虎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不仅没有过时,还越来越强化。

中国,正在疯狂加码理工科!

背后,是大国博弈越来越激烈,以及中国努力想要冲破西方技术封锁的绝地反击。

这,是一场国运之战。

01、为了追赶,理工科“狂飙”

最近,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一句话,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场演讲上,丘成桐说,美国数学从1960年开始领导世界。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

丘成桐何许人也?世界首位获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的华人,从哈佛大学教授职务退休后,受聘于清华大学。说话分量,非常重。

不仅数学要奋起直追。中国真要在科技上成为强国,基础学科尤其是理工科,太重要了!

这一点,正是中国疯狂加码理工科的根本原因。

4月19日,教育部的一场重要会议,透露了最新的布局。

这场在北京举行的“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共有80多位*专家,50多位院士深度参与。田刚、高原宁、高松、施一公、乔杰、张伯礼、林毅夫、林尚立、John Hopcroft等各领域牵头专家,都参加了会议,很多名字我们耳熟能详。这个已经实施3年的重大计划,再次浮现在世人面前。

什么是“101计划”?

它最早发轫于计算机学科(101正是二进制的象征),是一场直接面向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计划,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提出。其涉及面非常广泛。

目前,“101计划”已经覆盖了计算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9个领域。其中,大部分都是理工科,计数理化生,都被纳入其中。

这项计划为什么无比重要?

首先,是涉及面非常广,基本上影响到每个本科生,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根基;其次,其培养是面向基础研究、应用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教学方式也将从原本的侧重理论,转向更加侧重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和创新,正是理工科的鲜明特征。

当今世界,西方不断在人工智能、芯片、尖端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卡脖子”战略,建起了“小院高墙”,同时疯狂针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手机通讯等产业,进行打压。

就在这两天,美国刚刚宣布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

面对这样风急浪高的环境,应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全力加码理工科,是一个增强自身硬实力的必然行动。

这会带来哪些重大变化?

最主要的就是,理工科将开始“狂飙”之路,而文科则相对被弱化,权重有所下降。

02、哪些高校最受益?

我们把“101计划”做个详细的拆解,哪些高校最为受益,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整个计划的九大学科,总共有77所高校牵头及参与。其中理工科集中了绝大多数的力量,重视程度极高。

计算机 33所

数学 30所

物理 31所

化学 30所

生物科学 33所

经济 25所

基础医学 11所

中医药 7所

哲学 14所

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几乎被“一网打尽”,综合类院校也成为中坚力量。

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除了入选哲学学科以外,还入选了计算机、物理。作为文科强校,也参与到理工科的“101计划”之中,可见风向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入选院校不仅包括985、211高校,还包括所谓的“双非”甚至“四非”院校。

例如,深圳大学入选数学学科计划,东北财经大学入选经济学学科计划,南方医科大学入选基础医学学科计划等。有的985高校如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大学反而落选。

英雄不论出身,这也说明“101计划”更加看重学科实力,真的是想干一番实实在在的事。

这是因为,“101计划”虽然只是本科教学改革,但从长远来看,以后高校的学科建设、资源经费也都将围绕它展开。

对于本科生招生来说,“101计划”甚至比学科评估更加有参考价值。

事实上,中国疯狂加码理工科,对未来的高校格局,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预算投入的倾斜上。

比如,这两年哈工大预算经费就暴增50亿,以最高35%的增长幅度杀入高校预算榜前五,预算直逼两百亿。

作为传统理工院校,国防七子中的扛把子,位列美国制裁高校名单中的学校,哈工大培养优秀理工人才的担子可不轻。

同时,国防七子中的北航、北理工、西北工业大学等预算也均有涨幅,都超过了一百亿,剩下的南航、南理工、哈工程则都超过了50亿,信号非常明显。

在预算前十名中,东南大学超过了南京大学,也可以看做是工科院校对综合院校的赶超。

03、理工科,越来越“香”

其实,中国一直都非常重视理工科。

比如,2009年中国就推出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也叫“珠峰计划”),选择了一众985高校的17所中国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试点。

复旦大学望道计划,浙江大学求是科学班,同济大学生命科学英才班,山东大学泰山学院等,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建立的。

不过,对理工专业的政策倾斜,到2020年推出的强基计划,就变得更加强烈。

按照规划,强基计划是聚焦在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选拔想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这显然是为了理工类人才开设的通道。

到了今年,强基计划进一步向理工倾斜,如吉林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不约而同地规定,高考数学成绩在145以上,就可以破格入围考核。

而哈工大、南开则在分数的计算上对物理、数学给予更高的权重。入学门槛进一步降低,求才若渴。

不仅如此。

今年1月,教育部召开重要会议,提出要优化招生结构,引导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引导人才聚焦国家重点领域。

上海响应迅速,快速跟进推出了《上海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 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实施方案》。提出要从2023年到2026年,理工相关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整整10个百分点!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2023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1673个专业、撤销1670个专业,为历年最多。

其中,工学新增专业点数量位居*。

工学新增的专业点中,既有强基计划高校自己的王牌学科,如上交增加船舶与海洋工程,西安交通大学新增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还有电子信息材料、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生态修复学等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工科专业出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主要是四大特点:

服务国家战略

瞄准区域需求

强化交叉融合

突出就业导向

从招生到专业,种种调整无不指向理工科。

撤销的专业中,则以管理学、艺术学等文科类相关专业为主,这也是文科类专业连续两年的趋势。这既有政策的导向,但也是市场的真实反映。

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3年工学类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56.9%,较总体高6.5个百分点;而人文学科类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41.3%,较总体低9.1个百分点。

按此趋势,高等教育“理重文轻”的格局,还将不断强化。

04、个人如何选择?

当前,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工业革命呼之欲出,而大国博弈越发胶着。

中国产业要升级,要解决西方“卡脖子”的技术,要在下一波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离不开计算机、化学、材料、航空等硬实力的理工人才。

如果我们失去了人口红利,能不能拥抱“工程师红利”?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具有创新精神的理工类人才,依然是国家最紧缺的人才需求,牢牢地站在风口之上。

科技强国的时代,中国正在理工科上蒙眼狂奔,每一个选择自身专业、未来的人,都要看清这个趋势。

毕竟,一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