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众安保险之迷:“三马”同台护航,保险业的“互联网+”

2013年11月含着金勺成立的众安保险正式挂牌。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中国平安马明哲联合入股成立,其中阿里巴巴持股19.9%,中国平安、腾讯、优孚控股分别以15%并列为第二大股东。
2015-03-11 08:11 · 钛媒体  刘泓君   
   

众安保险

  众安保险是行业里*家没有线下团队的保险公司,*家将系统搭建在云上的保险公司,*家将秘密武器定位为“DT思维”的保险公司,它纯粹依靠互联网业务,推出碎屏险、众乐宝、百付安、小米手机意外保障计划、37℃高温险、同程旅游气象保障服务、招财宝变现借款保证保险等等创新产品。

  他的股东更是当今互联网行业影响力*的两大死对头,马云马化腾,还有金融业巨头马明哲,这家以“三马”驱动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注定引人注目。然而,众安究竟在怎么做?如何驱动行业?有什么问题?互联网保险还将怎么玩?这些疑问,在外界看来,却几乎让众安仍是迷一样的存在。《商业价值》3月新刊封面历时数月细访调查,对这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及其正在所处的急剧变化的互联网保险行业,进行了极其详细的解剖,记者刘泓君,网络首发钛媒体:

  在众安保险的微信公众账号中,你只需要花费25元就可以买一份航空延误险。如果飞机到达时间延误2小时以上,当你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航空延误的赔付会自动打入微信红包中。

  以往保险公司赔付通常需要从机场打印延误证明,然后寄送材料,因此这一险种少有人问津。尽管已经有一些保险公司的航班延误险也可在网上自动化理赔,但还需要用户在飞机延误之后去网页上输入信息。

  众安保险设计这款产品的核心理念是能够实现理赔的自动化,在后台与第三方公司进行系统对接,如果航班延误将直接获取延误信息,用户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即可收到保险赔付,将流程缩减到最短。

  在航班延误险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通常延误4小时以上才可以赔付,如果由于机场维修、流量控制等因素造成延误,这些都在保险条款之外,保险公司并不负责赔付。众安保险放松了理赔标准,将航班延误的时间改在2小时以上且任何原因的延误均会赔付。在众安保险的官网上,还上线了1个小时延误的航班延误险。

  众安保险航班延误险产品经理傅歌称未来这一险种还会有更多新玩法。比如与星巴克合作,只需要花极少的保费就可以在等待的时间获得一杯星巴克咖啡;与航空公司合作,在延误以后可以享受贵宾厅或者升舱等服务,也可能会安排下机接送。

  这是一款典型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不仅充分考虑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还承载了营销和获客的功能——经常出差的航旅用户都是非常优质的客户,通过这样的产品既可以获得好的传播口碑,还能获取大批优质的客户数据。更关键的变化是,这款保险的销售,都是基于线上和场景,并没有一个线下的销售,甚至连呼叫中心都没有参与。

  类似航班延误险这类的微创新只是众安保险对已有保险的一次优化,它是众安在竞争激烈的保险行业切入市场的敲门砖。理赔流程的缩短,理赔规则更加易用,众安保险CEO陈劲将它定义为“有温度的保险”,他希望用这些新的体验去颠覆人们对传统保险的印象——销售的骚扰电话,繁琐的理赔流程,从而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并且服务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服务到的人群,“不是保险公司在卖保险,而是人们在买保险。”

  2013年11月,含着金勺成立的众安保险正式挂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中国平安创始人马明哲联合入股成立,其中阿里巴巴持股19.9%,中国平安、腾讯、优孚控股分别以15%并列为第二大股东,这场挂牌也引来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等众多商界大佬捧场。

  在宏源证券刚刚出炉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保险政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保险产品的利率、费率变革有利于提升保费收入,同时技术变革正在加速模式创新,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因素正在改变保险行业的商业生态,一些蓝海市场的探索还没有开始。相比于传统银行,保险具有资金成本更低、资金期限更长以及投资范围更广等基础平台运作。众安成立的时间正逢保险业金融改革重启,保险正成为超越银行、P2P等互联网金融之外,下一个10倍成长的大风口。

  没有线下团队的保险公司

  众安保险位于上海外滩不远处的一座小洋楼,相比于传统保险公司动辄几十万人的地面部队,这2层楼的200多人就是众安保险全部的资产。

  马云在众安保险成立一周年时说:“2002年我在香港碰到*一家保险公司跟我吹牛,说他全世界加起来有50多万员工。他觉得这就是他的本钱,我当时愣了。今天我们要把他们变成成本,你打败他们就是要靠这个。”

  在大型保险公司纷纷布局线上渠道的同时,众安保险成为行业里*个没有线下团队的保险公司,并且依靠纯互联网的业务将保费做到8个亿。在这200多员工中,技术占了一半以上。陈劲认为纯粹技术驱动的公司要么成为先驱要么成为先烈,因为技术不够成熟进入市场太早,成为先烈的例子比比皆是。他被业界和监管机构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纯粹的互联网业务是不是能够支撑一家保险公司的成长规模?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